现在消费市场最容易赚钱的当属儿童用品:从学习用品、玩具,到服装、数码产品,专门为儿童“量身定制”的各类产品琳琅满目。然而,与热闹的儿童消费市场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儿童用药市场却备受冷落,绝大部分人药品成了儿童用药的替代品。
成人药替代儿童药埋安全隐患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孩子患病给其服药时,由于没有专门的儿童用药,只能使用成人药品,而说明书上的“儿童酌减”又使家长犯愁。因为按照年龄段或者体重来减量,有的药孩子只能服用1/4片甚至1/8片,无奈之下,家长只能用小刀来切分药片。这样的切分,别说是一般家长,即使是医院的药剂师,把一片很小的药片切分成1/8,难度也很大。剂量不准不是一件小事,因为有的药片有明确规定,服用时剂量正负误差不能超过5%。很显然,儿童使用成人药品,不但使用麻烦,而且还牵涉到安全性问题。
不只是家庭会出现孩子服药难问题,就是在医院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某医院张医生对笔者说,由于企业生产的一些注射剂剂量都是按照成人剂量设计的,所以医院里很少有儿童专用的注射剂。比如进口阿奇霉素,最小包装也高达0.5g,一支药的价格就是100多元。如果患儿一次只需要0.1g的话,那就意味着剩余的4/5都要丢掉,相当于每用一支药,家长就白白支付了80多元。又如静脉输液,目前药厂生产的静脉输液多为500毫升,而儿童所需剂量一般只是一二百毫升,医生开了处方后,护士只能将多余的部分倒掉,然后再配药。这样一来,不但增加了操作过程,延误时间,而且造成药物浪费,同时也容易产生污染,引发不良后果。
研发难利润低致市场冷清
据了解,我国患病儿童占总患病人口的20%左右,但生产儿童用药的专业厂家却寥寥无几。在我国市场上流通而且较为常用的3000多种药品中,儿童处方药所占比重不足3%。而市场上见到的儿童用药大多数是“洋面孔”,难得见到国产的儿童用药。不仅药品市场如此,在保健品领域,外资、合资企业也表现得非常强势。在儿童维生素市场,90%以上的份额都被惠氏、罗氏、施贵宝几大企业所占据。
业内专家认为,造成儿童用药市场冷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产品开发周期长、利润低。儿童药品的研究开发需要高额投入,生产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工艺相对复杂,造成生产成本较高,利润相对较低。因此,企业一般不愿意生产儿童用药。
二是药物评价难度大。药物上市要经过人体试验,但依据国际伦理准则,不是所有的药品都可以在儿童身上做试验。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一个孩子,很少有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进行新药试验。这就给儿童药物的研发与评价带来了困难。
三是生产局限性大。儿童用药市场本来应该是个大市场,但是由于很多儿童用药被成人药品所替代,使成人药品挤占了儿童用药市场。儿童用药作为一种专科药物,仅局限于儿童,并且儿童患病多集中于呼吸和消化系统等领域,这些药物都是按季节生产的,企业生产时经常要更换品种。在生产淡季时,容易造成生产能力放空的现象,这也导致企业不愿意生产儿童用药。
专家呼吁量身定制儿童药物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不能因为儿童用药生产有难度就用成人药品来替代。因为儿童使用成人药品,不但造成医药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带来了健康方面的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一位专家指出,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器官较稚嫩、易损伤、药物代谢机能低下,因此用药需十分谨慎。他举例说,有些抗生素虽有抑制细菌的作用,但对人体可能引起损害,儿童根本不适宜服用这类成人药品;成人用的去痛片中的部分成分易使儿童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新生儿使用阿司匹林易在胃中形成黏膜糜烂;感冒通可造成儿童血尿;超量或过长时间给孩子用一些成人所用的氨基糖甙类药物和解热镇痛药,可导致儿童听力、注意力和生长受影响。
2007年12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市场缺少儿童用药的情况,发起了名为“量身定制儿童药物”的倡议。国内有关专家也呼吁,医药科研、生产企业以及医疗单位,应该从儿童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出发,尽量减少儿童使用成人药品的做法,开发适合儿童剂量的片剂、针剂、胶囊、口服药等制剂药品;从儿童的特点出发,注意到儿童器官稚嫩的特殊性,多推出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滴剂、散剂、膜剂、栓剂、喷雾剂等剂型。国产儿童用药应该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与“洋药”相抗衡的能力,成为药品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邬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