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问医生>药品资讯> 药品新闻>正文

临床标本中酵母菌的耐药性分析及合理用药

肿瘤真菌感染药物中毒白细胞减少免疫力降低 发布时间:2015-05-20 16:14:44
[摘要]目的监测、分析目前常用酵母真菌的耐药现状,以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2004年11月~2005年12月分离鉴定出的320株酵母样真菌,应用目前的7种抗真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分析。结果在7种抗真菌药物中,耐药率最高的是灰黄霉素(92。结论当前临床常见抗真菌药的耐药株明显增

[摘要]目的监测、分析目前常用酵母真菌的耐药现状,以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2004年11月~2005年12月分离鉴定出的320株酵母样真菌,应用目前的7种抗真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分析。结果在7种抗真菌药物中,耐药率最高的是灰黄霉素(92.81%),其次为益康唑(59.69%)、咪康唑(38.75%)、氟康唑(32.19%),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胞嘧啶的敏感率较高,依次为97.81%、92.19%、82.19%。结论当前临床常见抗真菌药的耐药株明显增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关键词]真菌;抗真菌类抗生素;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性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和侵袭性操作的大量应用,使导致菌群失调和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降低,由真菌引起的感染随之增多,抗真菌药物的大量应用,真菌的耐药情况也日趋严重,给真菌感染的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此,本文总结了我院新分离的320例真菌药敏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20例标本均来自2004年11月~2005年12月间我院住院感染患者临床送检标本,男192例,占60%;女128例,占40%。患者年龄10~85岁,其中>60岁210例,占65.62%。包括血液、痰、尿液、阴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等标本,其中同一患者同样标本多次分离出同样酵母菌者,按1株计算。

1.2检测方法常规分离临床标本,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酵母样真菌鉴定板,检测酵母样真菌及对7种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咪康唑、益康唑、氟康唑、制霉菌素、灰黄霉素)的敏感度。

2结果

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各种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的敏感率见表1,320株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总体耐药率(包括中介菌株)最高的是灰黄霉素(92.81%),其次为益康唑(59.69%)、咪康唑(38.75%)、氟康唑(32.19%),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胞嘧啶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7.81%、92.19%、82.19%。表18种酵母样真菌的药物敏感率敏感株

3讨论

药敏结果显示,320株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灰黄霉素、益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灰黄霉素为较早的主要抗真菌药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已逐渐为其他药物取代,本结果灰黄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可能与早期大量使用有关。而益康唑、咪康唑也表现较高的耐药率,显示真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增多,有文献[1]批出,其耐药机制与唑类药物靶酶(细胞色素P450L1A1)改变相关联,而真菌细胞膜固醇类成分改变可导致抗真菌药物通透性降低,基因突变又导致了该类药物对其亲和力的下降。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抗真菌药物是氟康唑,而氟康唑近年的耐药率有所上升,本文结果显示为32.19%,与相关报道一致[2]。由于氟康唑在目前的抗真菌药物中毒副作用小,抗真菌作用强,抗真菌谱广,可用于各种真菌感染,并有口服和静注两种剂型,成为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常用药物,甚至有学者将其作为白细胞减少、机体免疫力降低的肿瘤患者以及器官移植患者的预防性用药。正由于近年来在临床大量应用,促使了真菌耐氟康唑菌株的快速产生。

本文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都有显著的体外抗菌活性。其中两性霉素B抗菌谱广,为治疗各种严重真菌感染的首选药,但要考虑不良反应严重,对心、肾等有严重的毒副作用且胃肠道反应大,有些患者不能耐受,所以应用较少,但在临床上对于两性霉素B不能耐受者可以用咪康唑替代。而5-氟胞嘧啶临床疗效不佳,用量大,疗程长,极易发生耐药性,不宜单独使用,与两性霉素B常用于治疗严重深部真菌感染。制霉菌素口服后胃肠道不吸收,几乎全部自粪便中以药物原形排出,使用制霉菌素治疗患者应服药至症状消失,培养转阴后48h。

目前认为治疗真菌感染病提倡联合用药,最佳联用方案如:氟康唑400~600mg/d与两性霉素B 0.5~1.0mg/(g・d)连续治疗10~14天[3]。临床医生应该根据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药物,提倡联合用药,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RexJH,RinaldiMG,PfallerMA,etal.Resistanceofcandidaspeciestofluconazole.AgentSChemother,1995,39(1):1.

2罗玉珠,范毓松.196株念珠菌的分离和耐药性分析,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4,7(6):426.

3张石革.抗真菌药的进展及临床合理应用.中国全科医学,2005,8(22):1866.

作者单位:421002湖南衡阳,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编辑:宋青)

相关资讯
相关药品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