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克信虚假宣传缘为惊人暴利,名申埃克信片 批准文号:卫食健字(1999)第0411号,据悉,“埃克信”本属保健食品类。但是,今年4月25日至8月11日,上海某药业公司在温州人民东路东信大楼1楼经销时,发布“实现了抑制肿瘤、调整免疫”、“近中远期效果显著”、“全球数十万例服用‘埃克信’的癌症患者共同验证”等内容的小广告,含有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夸大了疗效,违反了《食品广告发布暂行条例》。
上海民生虚假宣传“埃克信”抗癌不可信
“增效减毒,放化疗不再痛苦;靶向抑瘤,杜绝癌瘤转移复发;带瘤生存,中晚期患者与癌共存。”这是上海民生健康集团在其官网上为其灵芝类保健食品“埃克信”所做的宣传。
但早在2004年11月9日,国家工商总局曾发布消费警示,郑重提醒消费者提高辨别此类虚假违法广告的能力,“灵芝类保健食品不具有任何治疗作用,同药品有质的区别。”但“埃克信”却继续在违法广告中将自己吹嘘成抗癌的灵丹妙药。
近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数万元治不好四百元可治愈的疾病
记者和举报人碰面后,举报人将一瓶“埃可信”交至记者手中。记者看到,“埃克信”的外包装上,清晰地印有“保健食品”的字样,以及批准文号。“这声称能治癌症的保健食品把我可是坑苦了!”举报人说。
随后,举报人道出了举报的原委。去年6月,在朋友的介绍下,脂肪肝引起转氨酶升高的他前往上海民生中医大药业有限公司下设的上海民生健康服务中心就诊。令他惊讶的是,除了挂号费用高达150元以外,诊断过程则只是简单测了一下脉搏,看了一下舌胎,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三分钟。诊断结束之后,医生给他开了一箱18瓶,价格共计为5400元的“埃克信”。
“我看到‘埃克信’的包装就很纳闷,怎么保健食品可以治病?但是因为求医心切,所以也就没有再过多地去猜测。”举报人继续说,他按照医生的指点,停用了其他药物,每天坚持吃“埃克信”,“一箱吃完之后,我又继续购买。”
当举报人吃了大半年的“埃克信”之后,满怀信心地到附近的医院进行复查时,却得知自己的转氨酶比半年前升得更高。当时,举报人对“埃克信”的疗效依旧深信不疑,还认为是医院误诊,于是回家继续服用“埃克信”。可是在一个月之后,他再到另外一家医院复查时,发现自己的病情比头一次复查还要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