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一种治疗方式,但作为一种治疗措施,输液也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在输液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患者的身体素质以及所患疾病的不同等等各方面因素,可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反应。那么,当在输液时发生了输液反应,对病人应该怎么进行护理呢?
在了解输液反应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以下输液反应的具体定义。输液是一种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通过这一种方法可以将药物或者营养物质输入患者体内,从而帮助患者康复。
每一种医疗操作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输液也不例外。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输液反应,常见的包括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以及空气栓塞等等。当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可表现出发冷、寒颤、发热,伴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因此,在输液时应当注意患者的表现,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
当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可减慢滴速,同时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如果患者的体温变化剧烈,应当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降温治疗。急性肺水肿的发生常常是因为患者的心功能不全或者短时间内输入大量的液体所导致的。因此,当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时,应当减慢滴速,严重时停止输液。同时可将患者的双下肢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总而言之,输液反应是输液过程可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其发生与各方面因素均有关系,如患者本身的身体素质问题,输入液体的质量问题等等。因此,对于输液的病人而言,在输液过程中应当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出现明显的生命体征的波动,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