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问医生>药品资讯> 药品常识>正文

ib类抗心律失常药 作用机制和典型药物是什么

ib型抗心律失常药ib型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ib型抗心律失常药的典型药物 发布时间:2018-01-08 17:22:42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病中的一种,而临床上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根据其不同的作用机制分为四种,分别是I,II,III,IV型,其中ib型抗心律失常药主要有利多卡因,苯妥英。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ib型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和典型药物吧!

  要想明白ib型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首先我们要了解心律失常这个疾病是什么。心律失常是由于患者的心脏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的位置出现偏差等引起的异常通道传导。而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则通过阻断心肌和心脏的传导系统中的钠通道以调整通道传导,从而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其中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又分为三种类型,这三种分别是ia型,ib型,ic型。

  三种类型的药物都是通过阻断心肌和心脏的传导系统中的钠通道以实现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但是三者的阻断强度各不相同。其中,IB类抗心律失常药阻滞钠通道的强度较轻。临床上常见的药物有:利多卡因,苯妥英。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IB类抗心律失常药,其能治疗心肌梗死、强心苷中毒等引起的室早、室内性心动过速等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适用于以上病症的患者。该药的不良反应比较多,而且大多不良反应都是中枢症状。患者若长期服用该药会出现嗜睡、头晕的异常症状,若剂量较大时甚至会出现兴奋不安,抽搐和阻滞心脏传导的不良反应。

  苯妥英(phenytoin):苯妥英的临床应用和利多卡因大致相同,它也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但相对与利多卡因,该药对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更佳,而在治疗其他原因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不如利多卡因。苯妥英的不良反应也较多是中枢症状,常见的有头昏、震颤等。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关于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典型药物,ib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是通过阻滞心肌细胞的钠离子通道实现其药效作用的,其典型药物有利多卡因和苯妥英。这些药都属于处方药且副作用较大,其都会引起比较严重的中枢毒副反应,所以患者在服药时务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当在服药期间出现不良症状时要及时停药并去医院就诊,最后,小编祝愿大家都有个健康的好身体!

相关资讯
相关药品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