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国正在遭受或者面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并不在少数。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医生共识》指出,DPNP是由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在国外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0%—26%。糖尿病联盟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20~79岁糖尿病患者约1.41亿人,以此推算,我国约有DPNP患者近3700万人。
尽管患病人数众多,但很多患者出现神经病变的症状后却选择“忍痛”而不是治疗,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囿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很多糖尿病患者并不了解糖尿病神经病变,因此当身体末梢的手脚出现酸、麻、痛等症状时,很多人没有在意,以为不是什么大事忍忍就过去了。
其次,怕麻烦费时间。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这类疾病,传统的治疗药物往往需要滴定给药,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治疗时间较长,往往需要2~3个月的时间才能看到较为明显的效果,很多患者因此容易中途放弃治疗。
另一方面,临床缺乏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因为DPNP病理机制复杂,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比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在国内均未获准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临床缺乏针对性的治疗药物。
国内原研新药问世,或可打破DPNP治疗僵局!
由中国医药企业海思科医药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三代中枢神经系统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克利加巴林即将上市,其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更低的起效剂和更大的治疗安全窗,或可打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僵局。
从患者用药感受角度来说,克利加巴林无需滴定,可以直接使用目标剂量,药物使用便捷。其次,药物起效快速,用药第1周就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睡眠问题。同时,头晕、眩晕、嗜睡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绝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无需处理。并且,克利加巴林持续使用可长期有效控制疼痛。
据深圳大学总医院陶蔚医生在4月26日—28日召开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分享,克利加巴林在DPNP患者中开展的一项有效性的II/III期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显示,患者在服用该药第1周就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疼痛缓解,并且疼痛缓解一直持续到第13周。同时,克利加巴林还能明显改善DPNP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使用方面,大多数与克利加巴林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或中度,不需要处理就能自行缓解。
克利加巴林的另一项临床研究数据结果显示,84.4%患者在用药后未出现剂量调整,用药依从性为98.997%。虽有42.2%的患者出现过剂量中断,但只有9.6%的患者出现剂量终止,90.4%的患者完成为期52周的治疗。
目前,克利加巴林已被纳入《神经病理性疼痛评估与管理中国指南》(2024版),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已受理了克利加巴林针对DPNP适应证的上市许可,其有望成为无需滴定的钙离子通道调节剂,让更多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