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誉远夏季养生指南系列篇之一:一年一度三伏天 冬病夏治正当时

2016-09-09

  一年一度的“小暑”节气即将来临,随之而来的就是炎热的“三伏天”了。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冬病夏治由来已久,“三伏天”则是中医开展“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那么,究竟何谓冬病夏治?它又为何如此备受推崇呢?广誉远夏季养生指南对此为您一一作出解答。

  何谓冬病夏治?

  所谓冬病,是指在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冬天容易加重的疾病。一般冬病都是比较怕寒凉的疾病,冬病患者也大多数是虚寒体质,往往阳气不足,易寒气入体,加上冬天环境寒冷,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而“冬病夏治”则是在夏季依照冬病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人体气血运行在这个节气的变化。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始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夏季阳气最盛,人体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最大限度以热治寒、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或治疗疾病的效果。

  倘若在夏天没有及时去除积寒,等到冬天来临,外寒复来之时,就会加重疾病,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就会气血瘀阻,也就是“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仅四肢不温,也常会出现手脚发麻的症状。

  何人适宜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主要针对三周岁以上虚寒体质的人群,这类人群通常表现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长袖睡衣、穿袜子。虚寒体质的人群易患有冬天容易发作或遇冷易加重的疾病,如哮喘、反复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风湿病等,这类疾病最适宜冬病夏治。而对有内火、湿热体质的人群来说,则不适宜冬病夏治。

  何时开始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三伏贴”,说到冬病夏治,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三伏贴,即三伏天贴膏药,将中药制成小药饼,根据不同的病情,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贴敷,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2016年的三伏时间为:初伏7.17-7.26(10天);中伏7.27-8.15(20天);末伏8.16-8.25(10天),共计40天。按照传统的推算方法,伏天的第一天为夏至往后数的第三个庚日,而庚日与人体肺经相关,入伏的第一天也是人体肺气与自然界最为相通的一天,皮肤的作用也加强了人体与自然界的沟通。因此,中医认为,三伏贴应该从入伏的第一天,即7月17日开始。

  这只是狭义上冬病夏治的概念,从广义来讲,冬病夏治其实就是借助三伏天气温较高等条件来治疗一些冬季容易诱发的疾病,可以改善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从而预防这些疾病在冬天发作,实际上这种冬病夏治并不拘泥于入伏(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而是整个三伏天期间都可以用来治疗。

  何方用于冬病夏治?

  其实,贴敷只是冬病夏治的其中一种治疗方法。除了贴敷,还有中药内服、艾条灸、艾柱灸、脐疗、穴位注射、穴位拔罐、刮痧、药膳等,都是冬病夏治增加疗效的重要措施。为此,广誉远特别推荐经典国药——龟龄集。因为三伏期间自然界阳气旺盛,辅之以龟龄集温补肾阳,祛除体内陈旧寒气,有助于防治未病。

  龟龄集蕴含28味本草,其中包含人参、鹿茸、海马、雀脑、蜻蜓等温肾补阳、健运脾阳的成分,再加上其君臣佐使的组方,如此精妙的大成组方与配伍,共同发挥温补脾肾之阳的功效,大补一身元气,是益精填髓、温补阳气之上品。对于体质虚寒的人群而言,容易出现怕冷、自汗、腰膝酸软、食凉腹泻等症状,甚至导致阳痿、早泄、哮喘、不孕不育、早衰等情况,纠其根源皆因脾肾阳虚,龟龄集温补脾肾阳气的功效,犹如增强了人体内部的热量,与自然界的炎热合起来,共同驱散体内寒邪,能够更好的发挥龟龄集的功效,预防疾病在秋冬季节的发作。在三伏期间坚持服用龟龄集40天,1次/日,2粒/次,晨起空腹淡盐水送服,可帮助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三伏天即将来临,小伙伴们,还不趁着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备好秘方——龟龄集,在三伏期间耐心服用,让这个冬季摆脱疾病的困扰,暖冬没烦恼!

相关资讯
医生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