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贴,你贴对了吗?

2016-08-12

  今年随着三伏天已经过半,不少热衷于”冬病夏治”的人们还在忙着贴“三伏贴”,盼着通过“三伏贴”来治好多年的老毛病。但事实上,贴“三伏贴”也是有很多讲究的,你是否真的贴对了呢?一起来看看吧!

  (头伏:2016年7月17日—7月26日;二伏:2016年7月27日—8月05日,闰二伏:2016年8月06日—8月15日;末伏:2016年8月16日—8月25日)

  一、冬病夏治分体质,贴敷还需对症

  “冬病夏治三伏贴”是借阳气旺盛之力,加上穴位刺激及药物的作用,可对人体起到疏通经络、脾益肺、温阳补肾的作用,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扶正固本,从而减少“冬病”的发生,缓解“冬病”病情。这主要是针对三周岁以上虚寒体质的人群,这类人群通常表现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症状,易患有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泄、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疾病,这类疾病处于缓解期或稳定期的人群最适宜冬病夏治。

  广誉远滋补气血的定坤丹和温阳补肾的龟龄集,在“三伏贴”期间结合服用,对一些病症也有很好的疗效。如内服定坤丹加外敷龟龄集的内服外用法,对女性宫寒、气血两虚、痛经及月经不调者均有疗效。而那些由于胃寒引起的慢性胃炎、慢性腹泻及心衰等疾病患者也可内服外用龟龄集,均有疗效。(注:龟龄集外敷方法:将1粒龟龄集用2块纱布裹住,置于龟龄集酒中浸透融化,取出覆盖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5天为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可滋补气血,调经舒郁,温肾益气。)

  而对于那些阴虚火旺、湿热型体质的人群来说,则不适宜冬病夏治,如果盲目冬病夏治,只会导致阳气更盛,久病不愈。此外,发热病人、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病人、咯血病人等,皆不适宜冬病夏治。患有严重皮肤过敏、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的人群,也不适宜采用敷贴治疗。

  二、敷贴虽好,但不可盲目

  一些人误以为,只要靠夏天敷贴,冬天吃不吃药、平时注不注意,都无所谓,这是个很大的误区。中医贴敷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像一些慢性病患者,如果还正在服药的话,在敷药期间不能盲目减药或停药,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还有一些“冬病”病情严重者,还需及时治疗,并不是非得等到“夏治”才能“根治”,盲目认为冬病非要夏治,只会得不偿失。

  三、敷贴有时限,治疗有周期

  一般穴位敷贴时间在2-4小时即可,敷贴时间不宜太长,只要背部皮肤有发热、发烫之感,就表示药物正在起作用。如果时间太长,皮肤容易起泡。有些人误认为,穴位敷贴起泡越多,疗效就越好,其实不然。皮肤起泡出水,就说明皮肤已有破损,绝不能再继续敷贴了。如果盲目追求起泡,很可能会耽误冬病夏治的治疗期。也有部分皮肤敏感的病人往往一贴药就会起水泡,对此不必太过紧张,可以适当缩短贴药时间,避免皮肤损害。专家建议,敏感性皮肤患者,也可采用离子导入治疗。

  “冬病夏治三伏贴”是远期疗效,并非立竿见影,不会贴敷1次就能立即见效。一定要有时间和次数的保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因为没看到即时的治疗效果,或稍微见效就放弃治疗。专家表示,三伏贴通常每年3次为1个疗程,要连贴3年,才能有治疗获效的基本保证。

  四、敷贴期间应避免触及寒凉

  贴敷期间应注意日常饮食保健,避免触及寒凉之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夏季炎热,人们往往易贪食冷饮,切记要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要忌服寒凉之品,以防耗伤阳气;要慎食油腻食物及甜食,以免导致湿热之邪合击人体。贴敷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之品,忌食鱼虾等海产品及辛辣、羊肉等热性食物。除此之外,还要避免运动过量,以免出汗过多,气阴两伤。

  小伙伴们,“三伏天”还在持续中,在贴“三伏贴”的时候还是应该对症贴敷,注意上述这些敷贴讲究,以免错失“冬病夏治”的治病良机!

相关资讯
医生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