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注意,子宫颈癌的最常见问题,你知道吗?

2017-07-28

在平时的网络咨询中,我发现有很多患者对于宫颈癌还是存在着种种疑问和误区,现在告知大家一些最典型的的问题,希望大家对于宫颈癌有个正确的认识。

问:什么是癌症?

癌症是人体内某些细胞生长失去控制,从而导致肿瘤或新生物。并非所有的新生物都是癌症,那些可以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并且干扰机体正常功能的新生物,才被称为癌。

问:什么是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是起源于宫颈(子宫的开口)的癌症。宫颈的细胞开始异常地生长后,有时如果不给予治疗,它们就会发展为癌。但是,这些早期改变(癌前病变)也可以自行消失,而不引起症状。

问:我得了宫颈癌,请问是什么病毒引起的?

子宫颈癌是由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大多数情况下,HPV感染不治疗就可以消失;但是有时,高危型号的HPV病毒可以在细胞内存活几年,使某些妇女最终发生子宫颈癌。

问:请问宫颈癌是性病吗?

不是。但是HPV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在男性和女性都相当常见。感染HPV的妇女中,只有少数发展为癌前病变。如果不治疗,几年后,其中部分人可以在感染HPV多年后发展为子宫颈癌

问:什么人有患子宫颈癌的危险?

所有有过性生活的女性,都有患子宫颈癌的潜在危险,因为可能已经感染HPV。子宫颈癌最常见于40~60岁的妇女。从来没有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的妇女、开始性生活和生育过早的妇女、生育超过5个孩子的妇女、性伴侣数多或者性伴侣有多个性伴的妇女、吸烟的妇女、持续感染高危型号HPV的妇女,患子宫颈癌的危险性较高。

问:子宫颈癌可以预防吗?

可以的。限制性伴侣数、使用避孕套、推迟首次性生活时间和首次生育年龄、不吸烟等皆有助于预防子宫颈癌。HPV疫苗现正在试验阶段,尚不能覆盖所有高危型别。目前,最佳的子宫颈癌预防措施是通过筛查癌前病变,可在其发展成为子宫颈癌之前进行治疗。

问:我一直在吃避孕药,会增加患子宫颈癌的危险吗?

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以轻微增加患子宫颈癌的危险。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应该常规筛查

问:什么是子宫颈癌筛查?

子宫颈癌筛查就是在健康和没有症状的人群中,用某种检验方法,筛选出患某种特定疾病几率较高的人。子宫颈癌筛查实验可检查出宫颈是正常还是异常,能在出现症状之前发现疾病的早期征兆,此时经过治疗可以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问:我今年28岁,已婚但还没有孩子,应该进行子宫颈癌的筛查吗?

应该。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2004年宫颈癌筛查指南性建议:在经济发达地区,筛查起始时间为25~30岁,经济欠发达地区为35~40岁,高危人群均应适当提前。终止时间定于65岁。从来没有性生活的女性不用筛查。但鉴于现在初次性生活年龄越来越早的现实,建议筛查时间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建议有性生活后都应有筛查意识。

问:子宫颈癌筛查都要做哪些项目呢?

目前最常用的筛查实验是TCT和HPV检测。TCT是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的简称,为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对临床体征不明显的早期病变的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HPV检测和TCT结合的检测方法,灵敏度为99%,已经感染HPV或宫颈异常的患者应当及早防治。

问:我TCT和HPV筛查结果都是阴性,意味着什么?

如果筛查结果是阴性,意味着没有发生可能会发展成为子宫颈癌的病变或致病因。定期(每3~5年检查一次,可根据当地规范)规律筛查很重要,以确定没有发生癌前病变

问:我TCT检查为阳性,高度病变,这意味着什么?是说明我有宫颈癌了吗?

大多数情况下,TCT筛查结果阳性意味着被检查者有癌前病变,低级别癌前病变大部分可自行消失高级别病变可通过及早治疗而治愈。有必要时还需要做其他检查以确定是什么级别的癌前病变,排除癌。

问:我宫颈癌筛查为HPV阳性,低级别病变,什么是癌前病变?

高危型HPV感染一段时间后,宫颈会发生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容易治疗。多数癌前病变可以自行消退,但是如果癌前病变持续存在又没有治疗,就有可能发展为癌。

问:得了子宫颈癌有什么症状呢?

早期子宫颈癌通常没有症状,所以筛查非常重要。子宫颈癌的症状有:阴道出血、同房后出血、绝经后出血、分泌物有异常臭味且经治疗无好转。如果出现上述任何症状,应该就医,因为子宫颈癌发现得越早,治愈机会就越大。

问:子宫颈癌可以被治疗吗?

如果早期发现,大部分子宫颈癌都可以治疗。从未进行筛查的中年妇女,可能发现子宫颈癌时已经较晚期。如果癌已经扩散到宫颈之外,治疗较困难。

问:子宫颈癌可以治愈吗?

可以。如果子宫颈癌在严重扩散前被发现是可以治愈的。子宫颈癌发现越早,治愈机会越大。文章来源于北京地坛医院刘彦春

姗姗郑重提醒:  

如果发现有癌前病变或者子宫颈癌,建议去医院就诊,学习关于子宫颈癌知识,并可以配合使用欧姗臭氧抗菌剂,定期到医院去作检查,并注意临床症状的变化,作动态观察比较合适。

 

相关资讯
医生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