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3 11:24:34
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简而言之就是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脑或脊髓)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几乎每种神经病变都能影响膀胱的功能,但同一类的神经性病变可以在不同病人发生完全不同的膀胱功能改变,原因不清楚。
常见的神经原性膀胱病因是: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脑血管病变、帕金森氏病、糖尿病、脊膜膨出以及手术引起的神经损伤等。
神经原性膀胱一般分为两类:①逼尿肌反射亢进,这类膀胱的逼尿肌对刺激的反应有反射抗进现象。②逼尿肌无反射,这类膀胱的逼尿肌对刺激无反射现象。病变在排尿中心以上引起痉挛性膀胱,表现为容量小、不自由收缩、膀胱内压升高、逼尿肌增厚等病状。骶部脊髓2~4是排尿中心的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引起无张力膀胱,表现为容量大、内压低、无自主性收缩、外括约肌张力 低下等。
神经原性膀胱常有排尿困难、排尿不易控制,并有神经损害的各种病状。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明确神经原性膀胱的类型。尿检查可明确是否合并感染。肾功能测定可明确有无尿毒症。泌尿系造影可了解有无肾积水及输尿管回流,膀胱形态似宝塔形,伴假性憩室。
按原发病的解剖部位及发病机制,可分为脊髓上损害,脊髓损害,周围神经损害,多发性硬化症所致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脊髓损害所致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发病机理:
1、创伤损害脊髓神经。
2、脊柱疾病如脊柱结核,椎间盘突出症等,脊髓损伤。
3、血管疾病造成脊髓动脉栓塞。
4、神经管闭合不全,为先天性病变。
5、脊髓肿瘤,脊髓灰白质炎,横贯性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症等均可导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脊髓不同节段的损害,病理改变不同:
1、失去了脊髓上排尿中枢的控制和调节,出现逼尿肌—尿道扩约肌协同失调。
2、骶髓上病变:胸腰段以上病变则发生逼尿肌—尿道扩约肌失调,有些骶髓上病变,也会发生逼尿肌无反射,或反射亢进。
3、骶髓病变:逼尿肌反射消失。
4、脊髓失去脑干的控制,脊髓逼尿肌核与脑干之间失去了联系,传导发生障碍,影响排尿功能。
临床症状: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排尿困难、间歇性排尿与反射性排尿,表现无抑制性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压力急骤升高,可诱发植物神经反射亢进,出现头痛出汗,脑出血,高血压等。膀胱排尿不净,残余尿会引起膀胱感染。
诊断:
体检时除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外,泌尿系统多无明显体征,有些病人刺激其下腹部、股内侧部可能触发排尿。球海绵体反射正常或亢进。冰水试验可呈阳性。对神经性膀胱的诊断应包括如下几方面:1、原发病的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系统的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脑电图,肌电图等。2、膀胱尿道功能诊断:依据尿动力学检查包括膀胱,尿道测压,尿流率的测定。3、泌尿系统并发症的诊断:全面了解病史,症状,体格检查,血尿常规,肾功能,生化及尿细菌培养,影像学检查。?
辅助检验:
1、膀胱测压:不同部位脊髓受损可有不同表现。
2、尿道测压:可以在不同脊髓段受损有不同表现。
3、膀胱尿道定点压力同步检查:适于胸腰损害。
4、酚妥拉明试验,阳性准确率的85%。
5、膀胱去神经超过敏试验:用于骶髓损害。
6、骶髓诱发试验:用于检查骶髓功能损害。
用药治疗药注意的是不同的部位因为发病原因不同,不要出现一药通用和药物混用的现象。因为
不同脊髓段损害治疗方法各异。
1、间歇性导尿:每日数次,导尿后注入新霉素液30ml(含新霉素160mg)或多粘菌素80万单位。
2、胆碱受体阻滞剂:普鲁苯辛15~30mg,3次/日;丙咪嗪100~200mg/日,分次口服。
3、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酚苄明100mg,3次/日;哌唑嗪0.5~1.0mg,3次/日。
4、β-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剂:作用于尿道β受体。间羟舒喘宁3-6mg,3次/日(心血管病人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