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围增大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013-04-01 20:41:13

(一)发病原因

1.胚胎性或发育性囊肿此型囊肿多数是由于发育异常或先天性的畸形所致。

2.创伤性或获得性囊肿腹部外伤或手术创伤后,如果肠系膜组织发生出血、血肿机化或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溢,而被纤维组织所包裹即可形成囊肿。

3.肿瘤性或新生物性囊肿主要为肠系膜的各种良性与恶性囊肿。

4.感染性囊肿感染性囊肿中以结核性囊肿最多见,其次还有真菌性或寄生虫性囊肿。

(二)发病机制

肠系膜囊肿多为单个,少数为多发。大多位于空肠或回肠系膜之间,靠近肠管的系膜缘,其中约一半的肠系膜囊肿位于回肠系膜。有资料显示,肠系膜囊肿的好发部位排列如下:回肠>空肠>小肠系膜根部>横结肠>乙状结肠(表1)。

囊肿多为单个、单房性,偶有多发或多房性囊肿,最大直径达25cm,最小2cm,最大者几可充满整个腹腔(8000ml液体),呈无张力的圆形或椭圆形,靠近肠管者多呈哑铃状。邻近肠管有共同肌层与血管,多不能单独切除肿物。

1.先天性囊肿:常见为肠源性囊肿与结肠系膜浆液性囊肿。胚胎期肠道发育过程中有多个憩室样芽突出现,并逐渐退化消失。若某个芽突残留,并从消化道脱落,存留于系膜两叶之间,逐渐增长而形成肠源性肠系膜囊肿。囊肿内壁被覆有分泌功能的肠黏膜上皮,故囊内常含有无色黏液;囊肿多为单发,呈球形或椭圆形;囊肿大小不一,由数厘米至20cm不等;囊肿最多见于小肠系膜,常与肠腔隔绝。浆液性囊肿则多发于横结肠与乙状结肠系膜,多单发,囊壁覆盖间皮细胞,囊内为黄色透明浆液,但并发出血或感染时则为暗红或脓液。肠系膜皮样囊肿罕见,为发育成熟的外胚层组织构成,呈球形,囊壁为结缔组织,内可含有皮肤附件,如毛囊、皮脂腺及汗腺等结构,囊内含有油脂样或半液状物质。

2.肿瘤性囊肿:多为淋巴管瘤,可以为囊性或海绵状淋巴管瘤。常发生于回肠系膜或小肠系膜根部,其次在乙状结肠系膜。淋巴管瘤的病因未完全明了,可能为淋巴管发育异常。或淋巴组织异位生长而导致淋巴管梗阻和扩张所致。肿瘤由无数扩张的淋巴管组成,肉眼见大小不等的乳白色囊状结构,直径自数毫米至10cm不等。囊壁由单层淋巴管内皮细胞与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偶见少量平滑肌纤维。少数囊肿壁可并发慢性炎症或钙化。囊内多含有黄色透明的淋巴液或乳糜液,伴出血还可为血性。此外,还有囊性平滑肌瘤、淋巴管内皮细胞瘤、淋巴管肉瘤及恶性畸胎瘤的报道,后两者为肠系膜囊性恶性肿瘤。肿瘤性囊肿罕见,约占全部肠系膜囊肿的3%。

3.外伤性囊肿:腹部外伤或手术创伤后,如果肠系膜组织发生出血、血肿机化或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溢,而被纤维组织所包裹即可形成囊肿。其特征是囊壁常无细胞结构,或仅有少数上皮细胞及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因淋巴液并少许血液聚合而形成的囊肿也称为乳糜性囊肿。

4.感染性囊肿:感染性囊肿中以结核性囊肿最多见,其次还有真菌性或寄生虫性囊肿。结核性囊肿的形成是肠系膜淋巴结核发生液化后所致。国内有作者报道肠系膜脓肿的病例,脓肿的形成可因细菌经血行、淋巴道、肠源性等途径感染至肠系膜所致。也可因肠系膜寄生虫性囊肿或其他良性囊肿并发感染所致。

阅读 1228507 40950 投诉
您关注的推广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