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状血管瘤mri检查时的病理表现 海绵状血管瘤该怎么治疗

2024-04-23 10:11:11

导读: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海绵状的不正常的血管团,在血管造影中难以检查出来。但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在影像检查中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的例子越来越多。其中核磁共振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最为准确的检查。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不正常的血管团块。虽然海绵状血管瘤用瘤字结尾,却不属于肿瘤,而更加接近于血管畸形。现代研究表明,海绵状血管瘤多于遗传有关。海绵状血管瘤在血管造影中难以被检查出来,但是在更为精确的核磁共振检查中会有更大可能性被发现。那么海绵状血管瘤在核磁共振检查中会有哪些病理表现呢?

我们可以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作为一个例子。由于海绵状血管瘤的瘤壁弹性减弱,所以在瘤巢内易出现多次反复出血,出血后存留的正铁血红蛋白、血栓、含铁血黄素沉积等物质会在MRI中留下一系列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对用MRI检查海绵状血管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铁血红蛋白在MRI所成像序列中呈现出高信号,而且这一信号在出血后3个月到1年甚至可能更长时间内都仍然存在;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的含铁血黄素环与血栓可在MRI成像序列中呈现黑色低信号。而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最典型的MRI表现就是没有脑水肿的高信号瘤巢与在它周围的一些低信号环影。

虽然MRI对于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其治疗方法更是重要。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患有海绵状血管瘤,那么他或她的家族中一定也有人患此疾病。这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

那么海绵状血管瘤怎么治疗呢?这个视情况而定,有人不用治疗自己也能消除,但有些人需接受相关治疗,比如吃药啊,注射药物啊,做手术啊,用激光治疗啊等等等等。但是具体怎么治疗,还是需要相信医生的决定,相信他们专业的判断。除此之外,健康饮食,生活规律也是很有必要的。

阅读 19741 658 投诉
您关注的推广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