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后肌肉萎缩的康复方法有哪些

2024-03-13 12:27:51

导读:脑梗死后肌肉萎缩属于神经源性肌肉萎缩,和废用、营养障碍、缺血有关。脑梗死会导致神经兴奋传导障碍,导致肌纤维废用,而且运动神经元的损害会影响末梢部位营养供应,最终发展为肌肉萎缩。脑梗死患者出现肌肉萎缩,需要通过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的方式来缓解。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纤维变细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肌肉体积变小,和肌肉疾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脑梗死患者术后出现的肌肉萎缩属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和长期卧床缺乏运动有关,患者病情稳定之后的康复训练,对缓解肌肉萎缩有重要意义,具体情况如下。

一,按摩和被动运动。对于早期卧床不起患者,家庭成员需要按摩其四肢以防止肌肉萎缩,进行大小关节的屈伸、肘关节的伸展以及手指的弯曲被动运动,以避免关节僵硬。拥有一些活动能力的患者,可以坐在板凳上,联系腿、膝盖的支撑动作,锻炼心肺功能,防止肺活量的严重下降。

二,上肢训练。被动运动以及肺活量练习结束之后,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支撑运动,练习下蹲,也可以双脚着地,两只手抱着桌子沿着床边向左右移动,并逐渐过渡到用单手配合拐杖。在训练的过程中,患者应该有意的增加患肢承受载荷,逐步增加活动量,但是要控制好训练强度和时间,不应过度疲劳。

三,功能训练。患者拥有基础的行走能力之后,可以适当开始功能训练,走路时练习高抬腿的跨步姿态,跨步姿态逐步掌握之后,可以进行跨门槛练习,或练习上下坡行走,逐步增加练习的距离和时长。如果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比较好,可以进行小距离跑步练习,行走功能恢复正常之后,再开始手部练习。

脑梗死后肌肉萎缩患者的康复训练有着从坐姿到轮椅,从轮椅到站姿,从站姿到行走,从行走到手部功能训练的完整训练思路,康复训练方法主要有被动运动、上肢支撑训练、下肢运动训练和手部功能训练等方面内容,通常功能训练的开展就能够有效预防肌肉萎缩,且康复训练越早进行,恢复效果越好。

阅读 25373 845 投诉
您关注的推广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