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1 13:08:24
肌肉萎缩是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而导致的疾病,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但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手段进行功能性治疗。在诊断肌肉萎缩的时候,患者的症状并不是确诊指标,因为很多骨性疾病与肌肉萎缩表现相同的症状,如果不结合特征性的检查是无法确定的。下面一起来了解肌肉萎缩的诊断方法吧。
1、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在确诊肌肉萎缩的时候,并不是一开始就进行肌肉方面的特殊检查,而需要先通过患者的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表现来初步判断患者的情况。在体格检查的时候,医生可以通过视诊、触诊来感受患者的肌肉状态。在影像学检查时可以发现肌肉内是否含有异常物质沉积,通过异常物质的分析,可以判断肌肉萎缩的初步情况。
2、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激素检查、肌酶检查等等,这些检查可以推断患者是否因为疾病引发肌肉萎缩。例如,甲状腺激素检查可以推断患者是否患有内分泌疾病,如果患者患有内分泌疾病,那么可以从内分泌疾病的治疗入手来缓解肌肉萎缩的情况。
3、肌电图等神经传导检查
肌肉在安静状态下和收缩状态下会有不同的电活动,而肌电图就是记录肌肉电活动的一种技术。正常的肌肉能够反映出较为规律的肌电图,而萎缩的肌肉由于肌纤维的变化,在收缩和舒张状态下会引发较为异常的电活动。通过肌电图的观察可以确定肌肉萎缩的位置和程度。
4、病理学检查
采取少量肌肉样本进行活检是诊断肌肉萎缩的重要依据,通过相应的活检结果能够判定肌肉样本是否出现萎缩的情况以及萎缩程度,同时也可以根据检验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诊断肌肉萎缩的时候,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实验结果来确定肌肉萎缩的情况,一些辅助检查能够帮助医生确定引发肌肉萎缩的病因。由于肌肉萎缩往往是一个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在治疗期间需要通过相应的康复训练来维持目前的肌肉灵活度,减少肌肉萎缩对生活带来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