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是怎么回事 从四方面为你介绍

2024-03-13 12:27:53

导读:肌肉萎缩,又称横纹肌营养障碍,是由于肌肉纤维变薄或消失而导致肌肉体积减少的一种疾病。肌肉萎缩的原因一般是神经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这些病因都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

现在很多人都患有骨科疾病,这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且这种疾病发病率高,骨科疾病意味着人们出行会很不方便,会增加家庭的负担,还有一种疾病——肌肉萎缩也是非常严重的,严重的患者不能走路,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肌肉萎缩。

一,肌束震颤是肌肉萎缩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这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脊髓前角细胞和肌萎缩脑干运动核呈节段性分布,是一种罕见的症状,患者通常没有感觉,甚至出现神经紊乱,这是肌肉萎缩的常见症状。如果使用肌电图进行检查,根据电路图显示薄肌萎缩的变化可以检测到肌肉萎缩的程度。

二、近端型骨盆带和肩胛带肌会出现对称性萎缩,这也是肌源性萎缩症的常见症状,而且这种情况下,肌无力的情况更加明显,因此患者会经常感觉到无肌肉震颤和感觉障碍。

三、有些人认为废用性肌肉萎缩和长期的运动有关,其实,这两种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而且废用性肌肉萎缩大多是可逆的,所以,为了避免自己出现肌肉萎缩,应该多去进行体育锻炼,因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对骨骼的一种保养。

四、轻度萎缩。在这种情况下,肌肉的纤维受到轻微的损伤,但是肌肉组织在外观上却没有显而易见的变形,触及组织表现为松弛、无力、这是肌肉萎缩的标志,可以做一些抵抗运动来降低萎缩程度。

肌肉萎缩其实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不仅仅给患者带来了生理的伤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行动,而且还会给患者的心理构成一定的阴影,一旦发现有肌肉萎缩的症状,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耽误病情,早日治疗就能早日恢复健康。

阅读 27633 921 投诉
您关注的推广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