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的成因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别

2014-04-10 19:26:18

对于尿蛋白,相信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或者听说的很少,那就更不用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尿蛋白了。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尿蛋白的成因,也让大家对尿蛋白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是也可以及时的治疗。

肾小球性

肾小球性尿蛋白(glomerularproteinuria)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所致。是临床最多见的类型。见于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由于缺血、中毒、免疫病理损伤破坏了滤过膜的完整性;或由于滤过膜电荷屏障作用减弱而致。

肾小管性

在正常情况下经肾小球滤出的中小分子蛋白质,几乎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当肾小管疾病时,蛋白质重吸收受障碍,小分子蛋白质就会从尿中排出,包括β2-微球蛋白、溶菌酶、核糖核酸酶等。由于血液中小分子蛋白质浓度很低,故此类病人尿蛋白总量一般不超过2g,有时仅10mg,也可以尿蛋白存在。

溢出性

在某些疾病中,血中小分子蛋白浓度增加,如本周氏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若滤液中浓度超过肾吸收阈限,就可以排出,见于骨髓瘤、血管内溶血性疾病。

分泌性

尿中IgA排泄增多,见于肾小管间质性肾病;髓袢升支厚段受炎症及药物刺激时,分泌粘液蛋白(Tamm Horsfell蛋白,T-H蛋白)增多。

组织性

组织遭受破坏后可以释放胞质中各种酶及蛋白质,若分子量小,肾小球滤液中浓度超过肾小管吸收阈限,就则可自尿中排出。该项蛋白液可以直接从肾小管排出,如癌胚抗原——aFP、溶菌酶、肾小管基膜抗原等。

因此,测定蛋白质的大小及性质对临床很有意义。SDS据丙酰胺凝胶电泳的应用更有实际价值。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尿蛋白的成因主要有上面几种类型,所以我们在面对尿蛋白时,千万不能盲目治疗,要先搞清楚它的成因是哪种类别,这样才可以对症治疗。只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才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阅读 1071474 35715 投诉
您关注的推广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