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下注吃什么中成药 最有效的中成药介绍

2023-04-12 19:09:16

导读:湿热下注的患者吃中成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也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如龙胆泻肝丸这种中成药的功效和作用是清肝胆,利湿热。专家认为,此药可以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胁痛口苦,头晕目赤,耳鸣耳聋,尿赤,湿热带下等症状。

湿热下注属于中医的疾病术语。中医认为,湿热下注的患者主要表现症状为小便不利,小便频数,排泄时涩痛,尿赤,尿浑浊,淋沥不畅,还可表现为腹泻、带下等。在治疗的时候应该采取清热利湿的原则。那么,湿热下注吃什么中成药可以治疗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药物:

1、龙胆泻肝丸:其中的成份主要为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功效和作用是清肝胆,利湿热。专家认为,这种中成药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胁痛口苦,头晕目赤,耳鸣耳聋,尿赤,湿热带下等症状。

2、加味香连丸:主要功效和作用是清热祛湿,化滞止痛。可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大肠引起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腹痛下坠、里急后重。使用方法是口服,每次选取一定剂量服用3次。中医认为,方中的黄连,清热燥湿,止泻痢,在方剂中属于君药。而黄芩、黄柏等药物可以加强黄连的清热燥湿之功,都属于是臣药。其中的白芍、当归等两种药物能和血止痛。延胡索可以理气止痛。木香、厚朴、枳壳、槟榔等药物可以行气和中,行滞止痛。吴茱萸的作用是温中燥湿止泻,同时也制苦寒之品,为佐药。甘草可以调和药性,健脾和中,为使药。诸药合用,能够起到较好的清热祛湿,化滞止痛的作用。

3、六一散:其中的成分主要为滑石、甘草。功效和作用是清暑利湿。可用于治疗身体感受暑湿所致的口渴、发热、身倦、泄泻、小便黄少等症状。外用还可以治疗痱子。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阴虚,内无湿热,或表现为小便清长者忌用,孕妇也不能服用。

    湿热下注可以吃的中成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患者朋友们看完后对湿热下注引起的不适症状的治疗有所帮助。在用药治疗期间还要注意做好生活中的其它护理措施,尤其要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抽烟喝酒,才能促进症状尽快好转。

阅读 120847 4028 投诉
您关注的推广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