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8 20:59:10
在平时当人们出现用药不对以及感染,都可能造成血小板减少。专家表示,血小板减少的到来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最近几年,患发血小板减少的人群越来越多,那么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因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专家的介绍。
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因素介绍:
1.感染性因素:主要是因病毒、细菌或其他感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疾病。可致血小板减少的病毒感染主要有犬瘟热、猫传染性粒细胞缺乏症、猫瘟热、猫白血病、猫自身免疫缺陷病、细小病毒病、病毒性肝炎等,病毒可侵犯巨核细胞,使血小板生成减少,也可吸附于血小板,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当然,许多细菌感染可致血小板减少,包括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引起的败血症,如结核杆菌。细菌毒素抑制血小板生成,或使血小板破坏增加,也可由于毒素影响血管壁功能而增加血小板消耗。
2.药物性因素:药物引发的血小板减少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最著名的直接引发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就是瑞斯特菌素。由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是某些药物抑制了骨髓的功能,从而导致血液中血小板减少,如激素类药物、抗癌类药物、某些抗生素和其他一些药物。
3.免疫性因素:该类原因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由于注射疫苗及应用某些药物导致免疫复合物吸收或新抗原的表达,临床上不正当的输血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4.血小板生成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等血液病,以及应用某些化疗药物后,此时常伴有贫血和白细胞减少。另外,骨髓瘤的发生和骨髓纤维化也是血小板生成减少的常见因素。
5.血小板破坏过多:大量的血小板从循环血液中被过量清除掉,致使血小板消耗增大,从而出现血小板减少现象。这种现象常见于血管内寄生虫病如心丝虫病和脉管炎等。
通过以上的介绍,专家告诉我们,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对人体的危害也比较大。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人往往会出现出血危害,若是该症状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很可能诱发溶血性贫血这一疾病。其中的病理原因就是,由于患者机体毛细血管内的纤维蛋白沉着,致使毛细血管的管腔狭窄而挤压红细胞致使其破裂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