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2 2人回答
健康咨询描述:我儿子得了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这种病能不能看好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你好,这种疾病预后严重,病死率约20%~25%.发病年龄较大,对洋地黄治疗反应好的,预后较好,可获临床痊愈.确诊为本病的52例的长期随访研究,随访时间平均47个月(1~228月),存活率半年为93%,1年为83%,4年为77%.并认为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明显下降者,预后不良,多于发病早期死亡.我大概给你介绍一下这个病: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又名心内膜硬化症,其病因尚未明了.为小儿原发性心肌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又称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心脏病如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闭锁等并发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称继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其临床意义决定于原发的心脏畸形.
临床表现
2/3病儿的发病年龄都在1岁以内.临床表现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常在呼吸道感染之后发生.
1.一般症状 可按照症状的轻重缓急,发为三型:
⑴暴发型:起病急骤,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呕吐,拒食,口周发绀,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动过速.肺部有散在性喘鸣音或干性罗音,肝脏肿大,还可见了浮肿,均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征.少数患儿呈现心源性休克,可见烦躁,面色灰白,四肢湿冷及脉搏加速而微弱等症状.此型病儿的年龄多在6个月以内,可致猝死.
⑵急性型:起病也较快,但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展不如暴发型者急剧,常并发肺炎,伴有发热,肺部出现湿性罗音. 有些患儿因附壁血栓的脱落而发生脑栓塞等.多数死于心力衰竭,少数经治疗可获缓解.
⑶慢性型:发病稍缓慢,年龄多在6个月以上.症状如急性型,但进展缓慢,有些患儿的生长发育受影响.经治疗可获缓解,活至成人期,也可因反复发作心力衰竭而死亡.
大部分病儿属于急性型.慢性型约占1/3.新生儿期发病者较少,常为缩窄型,临床表现为左室梗阻的症状.偶有在宫内即发生心力衰竭者,出生后数小时即死亡.
2.体征方面 心脏呈中度以上扩大,在慢性患儿可见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减弱,心音钝,心动过速,可有奔马律,一般无杂音或仅有轻度的收缩期杂音.少数病儿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或因心脏扩大而产生相对的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可在心尖部听到收缩期杂音,一般为Ⅱ至Ⅲ级.
3.X线检查 以左心室增大为明显,心影普遍增大,近似主动脉型心影,左心缘搏动减弱,特别在透视下左前斜位观察时左心室搏动消失而右心室搏正常者,更有诊断意义.左房常增大.肺纹理增多,肺瘀血明显.
4.心电图检查 多数呈左心室肥大,ST段及T波改变.长期心力衰竭,致肺动脉压力增高时,可出现右心室肥大或左,右心室同时肥大.此外,偶见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缩窄型呈右室肥厚及心电轴右偏.
5.超声心动图检查 可见左室腔扩大,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减弱,左室心内膜回声增强.
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短轴缩短率及射血分数均降低.
6.心导管检查 可显示左房,肺动脉平均压及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左心室选择性造影可发现左心室增大,窒内造影剂排空延迟.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见.
诊断
本病的特征为:①1岁以内婴儿多数于2~6月时突然出现心力衰竭;②X线胸片心脏扩大以左室为主,心搏减弱;③心脏无明显杂音;④心电图表现为左室肥厚,或V5,6导联T波倒置.⑤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左室扩大,心内膜回声增粗,收缩功能降低.组织学上确诊须行心内膜心肌活栓.
治疗措施
主要疗法为控制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需静脉注射地高辛或西地兰快速洋地黄化,并应长服用地高辛维持量,可达2~3年或数年之外,至心脏回缩至正常,过早停药可导致病情恶化.近年加和开搏通长期口服,对改善心功能有一定效果危重病例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速尿及皮质激素治疗(见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节).宜用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应做瓣膜换置术,术后心功能可改善.对于心脏重度扩大,射血分数严重降低及药物治疗反应差者,考虑进行心脏移植术.
考虑本病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近年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主要用强地松1.5mg/(kg•),服用8周后逐渐减量,每隔2周减2.5~1.25mg,至每日0.25~5mg作为维持量,至心电图正常,X线胸片心脏接近正常,逐渐停药,疗程1~1.5年.
其他答案 (1)
病情分析:
你好,这种疾病预后严重,病死率约20%~25%.发病年龄较大,对洋地黄治疗反应好的,预后较好,可获临床痊愈.确诊为本病的52例的长期随访研究,随访时间平均47个月(1~228月),存活率半年为93%,1年为83%,4年为77%.并认为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明显下降者,预后不良,多于发病早期死亡.我大概给你介绍一下这个病: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又名心内膜硬化症,其病因尚未明了.为小儿原发性心肌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又称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心脏病如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闭锁等并发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称继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其临床意义决定于原发的心脏畸形.
临床表现
2/3病儿的发病年龄都在1岁以内.临床表现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常在呼吸道感染之后发生.
1.一般症状 可按照症状的轻重缓急,发为三型:
⑴暴发型:起病急骤,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呕吐,拒食,口周发绀,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动过速.肺部有散在性喘鸣音或干性罗音,肝脏肿大,还可见了浮肿,均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征.少数患儿呈现心源性休克,可见烦躁,面色灰白,四肢湿冷及脉搏加速而微弱等症状.此型病儿的年龄多在6个月以内,可致猝死.
⑵急性型:起病也较快,但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展不如暴发型者急剧,常并发肺炎,伴有发热,肺部出现湿性罗音. 有些患儿因附壁血栓的脱落而发生脑栓塞等.多数死于心力衰竭,少数经治疗可获缓解.
⑶慢性型:发病稍缓慢,年龄多在6个月以上.症状如急性型,但进展缓慢,有些患儿的生长发育受影响.经治疗可获缓解,活至成人期,也可因反复发作心力衰竭而死亡.
大部分病儿属于急性型.慢性型约占1/3.新生儿期发病者较少,常为缩窄型,临床表现为左室梗阻的症状.偶有在宫内即发生心力衰竭者,出生后数小时即死亡.
2.体征方面 心脏呈中度以上扩大,在慢性患儿可见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减弱,心音钝,心动过速,可有奔马律,一般无杂音或仅有轻度的收缩期杂音.少数病儿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或因心脏扩大而产生相对的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可在心尖部听到收缩期杂音,一般为Ⅱ至Ⅲ级.
3.X线检查 以左心室增大为明显,心影普遍增大,近似主动脉型心影,左心缘搏动减弱,特别在透视下左前斜位观察时左心室搏动消失而右心室搏正常者,更有诊断意义.左房常增大.肺纹理增多,肺瘀血明显.
4.心电图检查 多数呈左心室肥大,ST段及T波改变.长期心力衰竭,致肺动脉压力增高时,可出现右心室肥大或左,右心室同时肥大.此外,偶见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缩窄型呈右室肥厚及心电轴右偏.
5.超声心动图检查 可见左室腔扩大,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减弱,左室心内膜回声增强.
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短轴缩短率及射血分数均降低.
6.心导管检查 可显示左房,肺动脉平均压及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左心室选择性造影可发现左心室增大,窒内造影剂排空延迟.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见.
诊断
本病的特征为:①1岁以内婴儿多数于2~6月时突然出现心力衰竭;②X线胸片心脏扩大以左室为主,心搏减弱;③心脏无明显杂音;④心电图表现为左室肥厚,或V5,6导联T波倒置.⑤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左室扩大,心内膜回声增粗,收缩功能降低.组织学上确诊须行心内膜心肌活栓.
治疗措施
主要疗法为控制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需静脉注射地高辛或西地兰快速洋地黄化,并应长服用地高辛维持量,可达2~3年或数年之外,至心脏回缩至正常,过早停药可导致病情恶化.近年加和开搏通长期口服,对改善心功能有一定效果危重病例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速尿及皮质激素治疗(见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节).宜用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应做瓣膜换置术,术后心功能可改善.对于心脏重度扩大,射血分数严重降低及药物治疗反应差者,考虑进行心脏移植术.
考虑本病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近年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主要用强地松1.5mg/(kg•),服用8周后逐渐减量,每隔2周减2.5~1.25mg,至每日0.25~5mg作为维持量,至心电图正常,X线胸片心脏接近正常,逐渐停药,疗程1~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