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9 4人回答
性别:女年龄:22岁
健康咨询描述:睡眠不好
每年春秋天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吃清火片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知道是不是身体缺少什么营养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如果一个人的口腔里老是反复出现米粒至黄豆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而且每个溃疡经过1-2 个星期自己就好了,我们就说他得了"复发性口腔溃疡".该病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精神因素如紧张,消化系统疾病如大便干燥,内分泌因素如月经来潮还有免疫功能失调以及遗传因素等.得了"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很痛苦的,但这种溃疡是良性的,不会转变成癌.
有些病人除了口腔粘膜经常溃疡外,还同时有外生殖器和眼睛的损害,这种病叫作"白塞氏综合征".外生殖器溃疡形态和口腔溃疡相似,过l-2周自己能好.眼睛可能有结膜溃疡等.此外,皮肤常有脓包型改变,如疖子,打针以后的针眼起脓包;关节酸痛发炎;严重时可影响神经系统.
指导意见:
此后吃要清淡啊
吃黄连上清片
嘴巴生疮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造成的,事实上只要平时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肝,心,肾等),豆类,谷类,蛋,蘑菇,鳝鱼,瘦肉,奶中含量均较丰富.可以很有效的预防嘴巴生疮的问题.
取蜂蜜涂在患部,能使发炎处很快痊愈,因为蜂蜜具有消炎和杀菌的功能,凡是嘴唇裂痛 溃烂口角炎都可以用这个方法, 可以很有效的预防嘴巴生疮的问题.
生活护理:
1, 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
2, 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免事情和着急.
3,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4, 注意生活规律性和营养均衡性,养成一定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其他答案 (3)
病情分析: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一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
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
指导意见: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
五种“去火”食疗法
人们容易出现眼睛红肿涩痛,或喉咙肿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疼痛及舌尖糜烂等“上火”症状.“上火”可通过饮食调节,且“食疗”有独特的效果.
一,喝莲子汤去心火
表现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食疗法: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二,吃猪肝可去肺火
表现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食疗法:猪肝1付,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三,喝绿豆粥去胃火
表现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食疗法: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四,喝梨水去肝火
表现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胀痛.
食疗法: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五,吃猪腰去肾火
表现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脊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躁
生活护理:
食疗法: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
上火,要多吃点“苦”,因为苦味食物是“火”的天敌!最佳的清热解毒的苦味食物是苦瓜.可以凉拌,炒,煲汤吃,能炒得?C
2
病情分析:
你好,这是春秋的好发疾病,有时维生素B群不足时,好发这些疾病
指导意见:
1,多喝水:
水是最好的排毒载体,多喝水不仅能稀释毒素在体内的浓度,减轻毒素的危害,还促进肾脏的新陈代谢,将更多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2,常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2次出汗的有氧运动.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可通过出汗排除脏腑难于清除的毒素.
3,多吃蔬菜水果:
体内毒素的存在使血液氧化而偏酸性,而蔬菜水果多呈碱性,可中和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又能将聚集在细胞中的毒素溶解.蔬菜水果中富含的纤维素还能起到肠道清道夫的作用.
纤维素能像海绵一样吸附消化道的代谢废物和外界进入体内的有毒物质,并将其及时排出体外,缩短毒素在肠道的滞留时间,减少肠道对毒素的重吸收.
4,定期排便:
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如吲哚等,如不及时排除体外,毒素就会被身体重吸收,有损健康.大便秘结者,可用番泻叶少许或生大黄6克,泡水代茶饮,其通便效果颇佳.
生活护理:
民间常用的办法:买几斤胡萝卜,洗净切片,放到锅内,加水煮(水略高于胡萝卜为宜),待胡萝卜煮烂后,沥干水分,把水沥到锅内(主要用煮萝卜的水),再把煮过萝卜的水上火煮,煮到水有些粘稠的时候就可以了,这时呈浅褐色(所剩已不多了),把胡萝卜膏装瓶密封,随用随取,可以放冰箱储存.
病情分析:
首先你看你是不是爱吃不爱吃辛辣和多油的食品,或许你的肠胃不好造成的.要少吃辛辣和多油的食品,吃清火梓麦片或三黄片,吃维生素B1
指导意见:
用莲心泡茶有预防作用
口疮也可分为实虚两类.前者多与心火上升,胃肠积热,肝郁化火有关.后者则多因阴虚火旺,脾虚湿困,脾肾阳虚.通常年轻人或体质较强的人所患的口疮属于实,而年老的人或体质较弱的人则属于虚.
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少吃辛辣,油煎的食物,还有吃干果也很容易引起口疮.用莲心沏茶和喝苦丁茶都有滋阴清热的作用,对预防口疮效果不错.喝足够的水,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尤其是像西红柿这样富含维生素 C的,另外补充维生素 B族元素,可以促进黏膜再生.
医生推荐
把白糖涂在口疮表面
治口疮的药物不少,像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等常用的去火药物虽然可以清火,但是药性苦寒,不能长时间服用.阳虚,嗓子干的患者可以试着用一些知柏地黄丸,或用麦冬五味子合服来治疗.
刘大夫还开出两个“偏方”,第一剂是把白糖涂在口疮的表面,开始会很“杀”得慌,但有杀菌,促进肌肉愈合的作用.第二剂是把乌梅肉焙干,然后磨成细面,加上等份的冰片,用棉棍儿蘸着涂伤口.
另外,含服梅花点舌丹会比较麻,但是要忍着点,尽量保持较长的含服时间,才会有效果.六神丸也是同样的用法.有人爱用防口疮的外用贴膜,但是外用的膜状物基本都是水溶性的,需要多贴几次,延长在创面上的停留时间,不要很快咽下去,影响疗效.
发烧后最容易出现口疮,这时更要注意口腔卫生,除了不能偷懒,按时刷牙之外,更要多漱口,尤其是用茶水漱,可以去污杀菌.
复发性口疮又称阿弗它口腔炎,系口腔黏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具有复发性.本病多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被屏蔽广告]
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溃疡多数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动的黏膜区域,常常疼痛难忍令患者寝食难安.我们在临证中常辨证分为六型治疗.
外感时毒型口疮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方药:银花18克,连翘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0克,葛根15克,白术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脾胃积热型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方药:山栀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大黄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
脾肾阳虚型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方药: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肉桂3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药3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脾胃虚弱型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方药:黄芪15~3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藿香15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心肾阴虚型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药:生地30克,地骨皮15克,山药5克,泽泻10克,山茱萸10克,野菊花15克,连翘12克,升麻6克,砂仁3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血虚阴亏型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宜养血益阴,潜降虚火.方药:当归20克,白芍20克,生地15克,淡竹叶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山栀10克,柴胡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玄参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生活护理:
另外,复发性口疮患者应避免精神紧张,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少食生冷,辛辣,醇酒厚味之品;还可配合锡类散或珠黄散,养阴生肌散外吹患处,既可减轻疼痛,缓解症状,又可促使口腔溃疡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