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8 11人回答
健康咨询描述:偶尔有血便,通过医生指检,确定不是痔疮.请问会不会是十二指肠溃疡导致的?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消化道出血经肠道排出后,粪便带血或全血便,颜色可以是鲜红色,暗红色和柏油样.血便的颜色取决于出血的位置,出血量和血液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下消化道(小肠,结肠,直肠,肛门)出血,大便常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肠)出血,大便往往呈柏油样.
指导意见:
鲜血便:一般来自回肠下端,结肠,直肠,肛门,大便颜色鲜红或暗红,可混有粘液和脓血.常见疾病是:痔,肛裂出血.痔疮便血在排便时喷射状流出或便后滴血;肛裂便血量少,但肛门疼痛较剧.直肠息肉出血,便血量不大,血液附在大便表面,有时粪便变细呈条状或有压迹.痢疾便血呈脓血便,便次多,伴左下腹痛.
其他答案 (10)
病情分析:
如果是鲜血便,不会是十二指肠溃疡导致的,需要检查结肠镜明确诊断.
病情分析:
如果是鲜血便,不会是十二指肠溃疡导致的,需要检查结肠镜明确诊断.
病情分析:
引起肛门直肠出血的疾病一般按部位区分为四大类.
(1)肛门疾病:肛门疾病是引起便血最常见的原因,痔疮,肛裂引起的便血都是便后滴血,严重的可以喷血,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和,肛裂引起的便血常伴有排便后肛门痛疼.痔疮出血,常常是在排便用力怒挣时,有小肿块由肛门内向外凸出,并有滴状或喷射状鲜血排出,出血量可大可小,内痔出血常常无痛.
(2)直肠疾病:直肠息肉是直肠的良性肿瘤,大便带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距肛门很近的直肠息肉有时也会脱出肛门以外.此种疾病常见于儿童.
如果有人持续便血,有下坠感,大便次数增加,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同时有体重在短期内明显下降的情况发生时,则提示可能有直肠癌发生的可能,这样的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老年人.
(3)结肠疾病:结肠同直肠一样,也可有息肉与癌症的发生,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等病也可引起便血,此类大肠炎性疾病引起的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脓血便,并伴有腹痛,发热,里急后重等症状.此外,一些比较少见的疾病,如肠伤寒,肠结核,肠套叠等,也会有便血的症状发生.
(4)全身性疾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凝血机制紊乱,胶原病,尿毒症以及某些少见的传染病如鼠疫,斑疹伤寒等,都会出现便血.但在这些疾病中,便血仅仅是全身出血的一部分,便血的同时,会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现象,因此,鉴别起来并不困难.
指导意见:
脾气虚弱证见下血质稀色淡,淋沥不断,或便血紫黯,伴见面色不华,神疲懒言,眩晕耳鸣,腹痛隐隐,喜热畏寒,苔薄白质淡或有齿痕.属脾虚气弱,统摄失职,宜温中健脾法.方选黄土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忌用苦寒伤中之品,防冰上加霜.药如太子参,白术,陈皮,黄芪,云苓,灶心土,当归,甘草,山药,生苡仁等.
湿热下注大便下血如溅,如质清色鲜,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者,属热迫大肠,伤及血络,宜凉血止血法.用槐花散,地榆散,知柏地黄汤等加减.药用生地榆,丹皮,生地,槐花,天冬,麦冬,玄参,北沙参,竹叶,金银花,山萸肉,生白芍,仙鹤草等;若血下污浊,质稠量多,大便不畅,小便热涩,多为大肠湿热.用清热利湿解毒法,常选地榆散加苍术,黄柏,兼用脏连丸,或用泽泻汤加蒲公英,贯众,土茯苓,连翘,大黄等.如便血日久,湿热未清,营阴已亏者,治当虚实兼顾,和营清热.
便血一证常见于多种疾病之中,临床上首先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警惕恶性肿瘤所致,应去医院做检查治疗,以免贻误时机.
病情分析:
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均称为便血.便血一般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偶尔可见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便血伴有皮肤,猫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指导意见:
应该看的门诊
·肛肠科:便后有鲜红色血,或排鲜红色血便,一般不伴剧烈腹痛的病人,应挂肛肠外科.
·普通外科:便鲜血,伴剧烈腹痛甚至休克的病人,应挂普通外科.
·肠道门诊:急性起病,排脓血样便的病人,应挂肠道门诊.
·消化内科:排黑便,暗红色血便,或有慢性结肠炎史,经常排鲜红色血便的病人,应挂消化内科.
·血液科:便血伴有全身出血倾向者,应挂血液科进一步检查.
·肾内科:原有肾炎史,又出现血便者,应挂肾内科.
·传染科:便血出现在发热之后,并有疫区生活史的病人,应挂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