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9 5人回答
性别:男年龄:2岁
健康咨询描述:天
由于母亲产前患梅毒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刚出生还未治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婴儿患有先天性梅毒治好的几率有多大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你好,对于先天性梅毒主要也是青霉素治疗,最好可以规范治疗,一般疗程用三周左右
指导意见:
疗程结束后应在2,4,6,9,12个月时追踪监测VDRL试验,直至其滴度持续下降或呈阴性.
生活护理:
祝健康
其他答案 (4)
病情分析: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
指导意见:
患有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多发生在妊娠 4个月以后,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分娩胎传梅毒儿.一般认为孕妇梅毒病期越短,对胎儿感染的机会越大.感染后2年仍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病情分析:
假若患病情况下怀孕的话,病毒将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产后的婴儿很可能患有先天性梅毒.
指导意见:
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的.胎儿期表现症状为先天性梅毒在胎儿期可表现为肝脏肿大,胎盘增厚,胎儿水肿,宫内生长迟缓,非免疫性溶血,早产,死胎等.而出生后的表现是早期先天性梅毒表现为肝脾肿大,皮疹(脓疱疹,脱皮,斑丘疹),黄疸,慢性鼻炎,脑膜炎,肠梗阻或出血,间质性肺炎,肺脓肿,白内障,脑积水等,晚期先天性梅毒表现为间质性角膜炎,马鞍鼻,Hutchinson牙,军刀状胫(胫骨前凸),耳聋,智力发育迟缓,甚至死亡等.
从以上情况看,患有梅毒的女性是不适合要孩子,如果希望要的话,看能否符合下面的要求,或者还会有可能.对妊娠合并梅毒孕妇所分娩的婴儿,若体检无异常发现,婴儿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母血抗体滴度的4倍且母亲符合下列情况:(1)母亲在怀孕前得到恰当治疗;(2)孕期和产时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维持在低水平(VDRL≤l:2;RPR≤1:4).无需对婴儿进行有关临床和实验窒的检测.无需对婴儿进行治疗或选择以下方案治疗:苄星青霉素,5万U/kg,单次肌注.
病情分析:
梅毒螺旋体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
胎儿期表现: 先天性梅毒在胎儿期可表现为肝脏肿大,胎盘增厚,胎儿水肿,宫内生长迟缓,非免疫性溶血,早产,死胎等.
出生后表现:早期先天性梅毒表现为肝脾肿大,皮疹(脓疱疹,脱皮,斑丘疹),黄疸,慢性鼻炎,脑膜炎,肠梗阻或出血,间质性肺炎,肺脓肿,白内障,脑积水等,晚期先天性梅毒表现为间质性角膜炎,马鞍鼻,Hutchinson牙,军刀状胫(胫骨前凸),耳聋,智力发育迟缓,甚至死亡等.先天性梅毒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积极的产前检查及孕期梅毒治疗是预防先天性梅毒的重要措施.
指导意见:
首选青霉素,每次5万U/k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共7天,以后改为每8小时1次,共10-14天,或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每日5万U/kg肌注共10-14天,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每日15mg/kg,连用12-15日,口服或注射,疗程结束后应在2,4,6,9,12个月时追踪监测VDRL试验,直至其滴度持续下降或呈阴性.
疾病预防
及时,正确治疗孕妇梅毒,是减少先天性梅毒发生率的最有效措施.
(1)治疗:先天性梅毒的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原则是:早期,系统,药物足量.主要采用青霉素G,每个疗程总量为30万单位/公斤体重,分2周肌内注射,共用两个疗程,中间间隔两周.对症状严重的患儿,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免发生赫氏反应(即因大量杀灭梅毒螺旋体所释放出的异性蛋白所引起的脑及心血管损害加重).在此后的2,4,6,9,12个月复查血清.若治疗及时则多不留后遗症.
(2)预防:主要做好产前检查,常规作血清学检查,对孕妇患有二期梅毒者要作驱梅治疗,可使先天性梅毒发病率从90%降至2%以下,并能很好地保护胎儿.孕妇感染梅毒应与医生合作,积极主动接受治疗,可预防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最根本的预防方法是取缔娼妓制度.
病情分析: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梅毒螺旋体经胎盘传播多发生在妊娠4个月后,胎儿感染与母亲梅毒的病程及妊娠期是否治疗有关.孕母早期梅毒且未经治疗时,无论是原发或继发感染,其胎儿几乎均会受累,其中50%胎儿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或在新生儿期死亡.存活者在出生后不同的年龄出现临床症状,其中2岁以内发病者为早期梅毒,主要是感染和炎症的直接结果.2岁后为晚期梅毒,主要为早期感染遗留的畸形或慢性损害.
指导意见:
及时,正确治疗孕妇梅毒,是减少先天性梅毒发生率的最有效措施.
(1)治疗:先天性梅毒的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原则是:早期,系统,药物足量.主要采用青霉素G,每个疗程总量为30万单位/公斤体重,分2周肌内注射,共用两个疗程,中间间隔两周.对症状严重的患儿,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免发生赫氏反应(即因大量杀灭梅毒螺旋体所释放出的异性蛋白所引起的脑及心血管损害加重).在此后的2,4,6,9,12个月复查血清.若治疗及时则多不留后遗症.
生活护理:
祝你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