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30 6人回答
性别:女年龄:46岁
健康咨询描述:全部症状我妈妈老说头不舒服,还有眼晕,耳朵也感觉不舒服.
2009年10月,可能是因为实用米猪肉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没有治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希望专家可以帮忙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你好,脑囊虫病比较少见,怀疑脑囊虫病可以作CT 或MRI确诊.不过,头不舒服,眼晕的原因很多,比如颈椎病,颈动脉供血不足,轻微的脑梗塞,颅内肿瘤,脑囊虫病等.
指导意见:
建议到当地医院检查及治疗.脑囊虫病需要住院治疗.
其他答案 (5)
病情分析:
一,癫痫型:最多见.发作类型常见的有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及其连续状态,部分性运动发作和复合性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等.发作多于皮现皮下囊虫结节半年之后,亦可于多年后始有发作.
二,颅内压增高型:主要表现有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乳头水肿,可伴有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如出现偏瘫,偏盲,失语等局限性神经体征可称为类脑瘤型.少数患者在当头位改变时突然出现剧烈眩晕,呕吐,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和意识障碍,称Brun综合征,系囊虫寄生于脑室内的征象,是为脑室型.
三,脑膜脑炎型:系囊虫刺激脑膜和脑弥散性水肿所致.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发热,还常同时有精神障碍,瘫痪,失语,癫痫发作,共济失调和颅神经麻痹.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增加,且嗜酸性粒细胞占优势.
四,单纯型:无神经系统症状,且无明显的皮肌囊虫结节,由于诊断方法的进步,(如CT等)而被发现.如患者不能提供明确的绦虫病史,较易误诊.
此外,还可表现为智能减退,失语,偏瘫,锥体外系症状等不同部位受损的表现.当囊尾蚴的幼虫同时大量进入血流时可出现发热,荨麻疹及全身不适.
指导意见:
一,脑脊液: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率显著增高,最高时可达80~90%.其它还可见压力增高,蛋白及其它白细胞增加等.
二,免疫学检查:脑脊液的囊虫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囊虫抗体的ELISA等检测较有意义.
三,头颅CT:可见脑实质,脑室内低密度囊虫影或高密度的囊虫钙化影.
四,磁共振:T1加权成像时呈边界清楚的低信号区,T2加权成像时则为高信号区.
先彻底的检查一下是否还是脑囊虫疾病,因为囊虫疾病也会造成上诉症状
病情分析:
女性 46岁 头部不适 眼晕 耳朵不适
指导意见:
你可以带你妈妈去医院做检查!
1.有肠绦虫病史,或粪便中发现绦虫卵或节片.
2.出现癫痫,颅内高压,精神障碍三大症状,或同时伴有视力障碍,皮下结节.
3.免疫学检查:有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阳性者有助诊断.
4.脑CT检查有助诊断.
5.皮下结节活组织检查可见囊尾蚴头节.都可以帮助你诊断此病!不要再加拖 ,会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1
病情分析:
脑囊虫病系猪囊尾蚴寄生于脑内引起的一种疾病.在我国以东北,华北地区多见,西北地区及云南省次之,长江以南少见.经由多种途径进入胃的绦虫卵,在十二指肠中孵化成囊尾蚴,钻入肠壁经肠膜静脉进入体循环和脉络膜而进入脑实质,蛛网膜下腔和脑室系统,引起各种损害.
病因病理病机
囊尾蚴引起脑病变的发病机理主要有:①囊尾蚴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和破坏;②作为异种蛋白引起的脑组织变态反应与炎症;③囊尾蚴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颅内压增高.
囊尾蚴侵入脑后各期的主要病理变化如下.早期可见活的囊尾蚴,囊的大小不等,最小的约2mm,一般约5~8mm,头节如小米大小,灰白色,囊内有透明液体.囊的周围脑组织有炎性反应,为中性多核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距囊稍远处可有血管增生,水肿和血管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后期囊壁增厚,虫体死亡液化,囊液混浊,囊周呈慢性炎性改变,囊液吸收后,囊变小或为脑胶质组织所取代而形成纤维结节或钙化.脑室内的囊尾蚴可引起局部脉络膜炎,颅底的囊虫可引起蛛网膜炎.
指导意见:
一,囊虫病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
1.吡喹酮:系一种广谱的抗蠕虫药物,对囊虫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常用的剂量为120mg/kg,分6天(每天三次)口服.服药物囊虫可出现肿胀,变性及坏死,导致囊虫周围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及过敏反应,有的患者还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脑水肿,脑脊液压力与细胞数增高,严重者甚至发生颅内压增高危象.
2.丙硫咪唑,亦系广谱抗蠕虫药物.常用剂量为每日15-20mg/kg,连服10天.常见的毒副反应有皮肤瘙痒,荨麻疹,头昏,发热,癫痫发作和颅内压增高.
3.甲苯咪唑:常用的剂量为100mg,3次/d,连续三天,常见的毒副反应有腹痛,腹泻,皮肤瘙痒和头痛等.
为了减免抗囊虫治疗过程中在体内大量死亡所引起的过敏反应,一般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如吡喹酮先从100mg,3次/d起用,如无不良反应,每次递增100mg,直至达到治疗剂量时再持续用6天后停用.在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后应及时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治疗,还应酌情并用类固醇激素等.如发生严重颅内增高,除及时停用抗囊虫药物及脱水,抗过敏处理外,还可应用颞肌下减压术,以防止颅内压增高危象.
二,手术治疗:确诊为脑室型者应手术治疗.其次,对颅内压持续增高,神经体征及CT证实病灶甚局限的患者亦可考虑手术治疗.
三,驱绦虫治疗:对肠道仍有绦虫寄生者,为防止自身再次感染,应行驱绦虫治疗.常用的药物为灭绦灵(氯硝柳胺),2克,嚼碎后一次吞服,服药后3-4小时应予泻药一次以排出节片及虫卵.
生活护理:
如我的答复你感到满意,请采纳我的回答,
祝你生活愉快!!!
病情分析:
46岁,女,我妈妈老说头不舒服,还有眼晕,耳朵也感觉不舒服.!根据你的情况考虑为高血压!建议测个血压!
指导意见:
脑囊虫病多见于青壮年.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四型:
一,癫痫型:最多见.发作类型常见的有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及其连续状态,部分性运动发作和复合性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等.发作多于皮现皮下囊虫结节半年之后,亦可于多年后始有发作.
二,颅内压增高型:主要表现有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乳头水肿,可伴有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如出现偏瘫,偏盲,失语等局限性神经体征可称为类脑瘤型.少数患者在当头位改变时突然出现剧烈眩晕,呕吐,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和意识障碍,称Brun综合征,系囊虫寄生于脑室内的征象,是为脑室型.
三,脑膜脑炎型:系囊虫刺激脑膜和脑弥散性水肿所致.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发热,还常同时有精神障碍,瘫痪,失语,癫痫发作,共济失调和颅神经麻痹.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增加,且嗜酸性粒细胞占优势.
四,单纯型:无神经系统症状,且无明显的皮肌囊虫结节,由于诊断方法的进步,(如CT等)而被发现.如患者不能提供明确的绦虫病史,较易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