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31 8人回答
性别:女年龄:40岁
健康咨询描述:痛经,经血增多,精神不佳,食量减少等
每月月经期,原因不明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未曾治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了解有哪些治疗的方法,有有作用的中药吗?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你好.
一般都是这些治疗的哦.!!!!!!!!!!!!!!!!!
指导意见:
一,激素治疗
1,丹那唑:是一种合成甾体17α-乙炔睾丸酮的衍生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下丘脑GnRH产生,从而使FSH,LH合成及释放减少,导致卵巢功能受抑制.亦可直接抑制卵巢甾体激素的合成或竞争性与雌孕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导致异位内膜萎缩,不排卵及闭经.丹那唑还有轻度雄激素作用,产生毛发增多,声音变低沉,乳房变小及痤疮出现等男性化表现.丹那唑另一常见副作用是水分潴留及体重增加.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或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应用.丹那唑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并可能对肝细胞产生一定损害,故患有肝疾患的妇女禁用.
常用剂量为400mg/d,为2~4次口服,从月经开始服用,一般在1个月左右症状即有所减轻.如无效,可加至600~800mg/d,取得效果后再逐渐减至400mg/d.疗程一般为6个月,90~100%均取得闭经的效果.
丹那唑对盆腔腹膜的内异症疗效较好,对大于1cm直径卵巢异位肿块疗效较差.
2,内美通(Nemestran):即3烯高诺酮(R2323),为19去甲睾丸酮衍生物,具有较高抗孕激素活性及中度抗雌激素作用,抑制FSH及LH分泌,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异位内膜萎缩,吸收.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1982年Meldtum及Lemay报道,应用LHRHa治疗内异症获得良好效果.LHRH对垂体有双相作用.LHRH大量持续应用,使垂体细胞呈降调反应,即垂体细胞受体被激素占满无法合成释放FSH,LH,而起反调节作用.副反应为潮热,阴道干燥,头痛,阴道少量流血等.
4,三苯氧胺(Tamoxifen,TMX):为双苯乙烯衍生物.剂量为10mg×2/d,月经第五天开始,20天为1疗程.
5,合成孕激素:可用炔异诺酮,炔诺酮或甲孕酮(安宫黄体酮)等作周期性治疗,使异位内膜退化.从月经周期第六天开始至第二十五天,每日口服上述一种药物5~10mg.疗程视治疗效果而定,此法可抑制排卵.因此,对希望生育者,可从月经周期第十六天开始到第二十五天,每日应用炔异诺酮或炔诺酮10mg.这样既可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又不致于影响排卵.部分病例在治疗期有较重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痛发胀,子宫绞痛,乳房疼痛以及由于水分潴留及食欲改善而体重过度增加等,给予镇静剂,止吐剂,利尿药及低盐饮食可以减轻.
睾丸素:对本症也有一定疗效.应用剂量应随病人之耐受量而定.最好开始剂量为10mg,每日2次,于月经周期后2周开始口服.这种剂量很少影响月经周期及发生男性化副作用.但要达到止痛目的常需持续服用几个周期.此后可减低剂量再维持治疗一个时期后,停药观察.如能妊娠,则本病即能治愈.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方法,因为在直视下可以基本上明确病灶范围和性质,对解除疼痛,促进生育功能效果较好,疗程短尤其对重症者,纤维化多,粘连紧密,药物不易奏效.较大卵巢内膜样囊肿,药物治疗无效,手术尚有可能保留有效卵巢组织.手术可分为保守性手术,半根治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3种.
1,保守性手术:主要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者.保留子宫及附件(尽量保留双侧),只是切除病灶,分离粘连,重建卵巢,修复组织.近年来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异位病灶,仔细缝合创面,重建盆腔腹膜,仔细止血,彻底冲洗,使手术效果臻于完善,提高手术后妊娠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1)腹腔镜手术:通过腹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可用特种设计的刀,剪,钳等进行病灶切除,分离粘连.在腹腔镜下可用CO2激光器或氦-氖激光器烧灼病灶,即在耻骨联合上2cm处做第二切口,激光刀通过这切口的套管进入盆腔,在腹腔镜直视下烧灼病灶.也可经腹腔镜穿刺吸出囊液,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注入无水乙醇5~10ml,固定5~10分钟后吸出,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吸出.
在腹腔镜下还可行输卵管通液检查.
2)B超下行卵巢内膜样囊肿穿刺术:对手术剥离术后或腹腔镜下穿刺后复发病例,可考虑超声下穿刺术及药物治疗.
3)剖腹保守性手术:用于较严重病灶粘连患者,尤其是无腹腔镜设备医疗机构或腹腔镜掌握不熟练者,皆可实行剖腹手术分离粘连,挖除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尽可能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如病灶仅限于一侧且较重,另一侧正常,有人主张将病侧附件切除.这样做妊娠率较保留病侧卵巢后的妊娠率高.还可做简单子宫悬吊术.是否做骶前神经切除值得商榷.
保守手术的重要目的之一,为希望妊娠足月分娩,故术前应对夫妇双方进行彻底的不孕检查.术后复发者仍可再次采用保守手术,仍可获得疗效.
2,半根治手术:无生育要求,病灶严重,而年龄较轻者(<45岁),可行子宫和病灶全切,但尽可能保留一侧正常的卵巢组织,以避免绝经期症状过早出现.一般认为半根治术后复发率低,后遗症少.切除子宫可去除具有活力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的来源,从而可减少复发机会.但因保留了卵巢仍有可能复发.
3,根治性手术:年龄接近绝经期,尤其病情重,有过复发者,应实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手术时尽可能避免卵巢内膜囊肿破裂.囊液流出时应尽快吸尽,冲洗.术后出现更年期综合征者,可用镇静剂及尼尔雌醇.
腹壁,会阴切口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应彻底切除,否则会复发.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合并排卵功能障碍,故不论采用激素治疗或保守性手术治疗,皆可用HMG或/及克罗米芬促卵泡成熟排卵.
如为不育而实行保守手术治疗者,可应用激素治疗3~6个月以巩固疗效.但有人认为,术后1年是妊娠最易发生的时间,用丹那唑或假孕治疗,反而减少受孕机会而不主张用.
三,放射治疗
虽然放疗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已有多年历史,但应用多种药物及手术达到很高疗效,一般不破坏卵巢功能,而放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在于破坏卵巢组织,从而消除卵巢激素的影响,使异位的内膜萎缩,达到治疗的目的.放射线对异位的内膜破坏作用并不明显,但对既不能耐受激素治疗又因病灶位于肠道,泌尿道及广泛盆腔粘连,尤其是合并心,肺或肾等严重疾病,本人又十分惧怕手术的个别患者,也可采用体外放疗,破坏卵巢功能,达到治疗目的.即便个别接受放疗者,必须先明确诊断,特别是不能将恶性卵巢肿瘤误诊为子宫内膜囊肿,以至错治而延误正确治疗.
其他答案 (7)
病情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的内膜到了子宫的肌层或者是腹腔的其他的器官,所以会有痛经的经历
指导意见:
一般对于症状不是很严重的情况我们建议用中成药散结镇痛胶囊就可以了,只是要连续治疗3个月才有效
病情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育龄妇女中占10%-15% ,不孕妇女中高达86%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不孕率达30%-70% ,困扰女性的痛经问题80%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致痛经并进行性加重,还可引起月经不调,性交痛,不孕等症状,虽然为良性疾病,但具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的特点,病情迁延,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幸福.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有西药性激素疗法,手术疗法以及中医药疗法.
指导意见:
西药性激素疗法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可以在女性性激素周期作用下发展,也可能通过外源性激素药物改变激素水平而抑制其生长或促使其消退.女性在妊娠和闭经状况下子宫内膜将停止周期性增生,脱落过程(脱落及出血即为月经),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处于此种状态时可避免发生痛经并可导致异位内膜萎缩,退化.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性激素疗法.比如雄性激素疗法,假孕疗法等等.但是,使用性激素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但停药易复发,副作用大,而且出现的副作用使女性难以忍受,常常不能坚持服药,患者依从性差.对于重症患者及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使用手术治疗,但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广泛采用.
近年来中医药疗法越来越受到专业人士的密切关注.祖国医学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中医的痛经,症瘕(实性及囊性包块),不育等病症范畴.常使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方法治疗并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从机体整体出发,调理气血,平衡阴阳,针对根本进行治疗.
病情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瘀血郁滞胞宫,冲任而致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其他部位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因其大多数病变出现在盆腔内生殖器和邻近器官的腹膜面,故称之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若子宫内膜生长在宫肌层,而未扩散至子宫浆膜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症或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均为异位子宫内膜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两者可并存,但发病机制及组织发生学不尽相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此病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好发于30-40岁的育龄妇女.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下腹痛,痛经,性交不适和不孕
一,下腹痛和痛经:特点是继发性和渐进性加重.即初潮后的最初几年内无痛经,数年或10余年后才出现,并有逐步加剧现象.疼痛多位于下腹深部和腰骶部,以盆腔中部为多,可牵涉到盆腔两侧及骨盆壁,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常于月经开始出现,并持续至整个月经期.疼痛的程度与病灶大小不成正比.约20%-35%患者可无痛经.也有腹痛时间与月经不同步者,少数患者长期下腹痛,至经期疼痛更剧烈.
二,性交疼痛:异位内膜累及子宫直肠后陷凹和子宫骶骨韧带时,常有深部性交疼痛,经前期尤甚.
三,月经不调:常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经前点滴出血.
四,不孕:本病患者约40%不孕,主要由于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或蠕动减弱,影响受精卵的输送,或并发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或卵巢黄体功能不足,或自身免疫反应干扰受精与着床等因素所致.
五,其他:肠道病灶可致腹泻或便秘,或有周期性排血;累及泌尿系统者可有经期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周期性血尿;远道的异位内膜病灶还可致经期咯血,流鼻血等.除上述症状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时,引起突发性剧烈下腹痛,伴恶心呕吐和肛门坠胀,破裂时间多发生于经期前后或经期.
【辨证】
病位多在胞宫,胞脉,胞络,盆腔,但异位内膜转移生长部位不同,可累及肠壁,阴道,外阴,膀胱等,临床应根据症状,体征,等判断异位症的发生部位.
一,气滞血瘀:经前,经期少腹胀痛,经行不畅,经色黯红,有血块,块下则痛减.乳房胀痛,肛门坠胀,烦躁,舌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涩.
二,寒凝血瘀:经前,经期少腹冷痛,得温则舒,经行不畅,经色黯,有血块,块下则痛减.形寒肢冷,恶心呕吐,肛门重坠,大便溏薄.面色苍白,舌淡黯,苔白,脉沉紧或弦紧.
三,热郁血瘀:经前,经期少腹灼热疼痛,喜冷拒按,经期或经前后发热,月经提前,量多质稠有块,口苦口渴,烦躁易怒,尿黄便秘,盆腔结节包块触痛明显.舌红或黯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脉弦数.
四,气虚血瘀:经期或经后少腹隐痛,喜按喜温,经色淡黯,或有血块.神疲乏力,口淡纳差,肛门重坠,大便不实.面色无华,舌淡黯,有齿印,苔白,脉细缓或细弦无力.
五,肾虚血瘀:经期或经后少腹隐痛,喜按喜温,腰酸膝软,头晕耳鸣,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色淡黯,或有血块,或量少淋漓.神疲欲寐,性欲淡漠,艰于受孕,肛门重坠,大便溏薄.面色晦暗,或面额黯斑,舌淡黯,或有瘀斑,苔白,脉沉细或细涩.
【健康教育】
一,减轻焦虑,将疾病的本质,特点告知病人,让其了解这是一种良性疾病,通过治疗是可以缓解的,妊娠可以延缓此病发生,已属婚育或婚后患痛经的病人,在治疗后一段时间可及时婚育,通过妊娠可望异位的内膜退化吸收.已有子女者,长期服用避孕药物抑制排卵,可促使子宫内膜萎缩和月经量减少,可减少经血及子宫内膜碎屑逆流入腹腔的机会,从而避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允许病人参与治疗方案的讨论,说明此病治疗疗程较长,只有接受规范的治疗才会有较好的疗效.
二,向患者解释痛经的原因,告知患者经期应保持心情舒畅,减少剧烈的运动,腹痛剧烈时,应卧床
休息,经期,经后注意腹部保暖,尤以腰以下为甚,可用热水袋热敷.
三,注意经期卫生,避免月经期及月经刚干净时性生活.准确计算经期,避免在月经前后进行子宫检查,扩宫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避免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
四,保持外阴清洁,经期忌盆浴或游泳,勤换经垫及内裤,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或温开水清洗外阴1-2次,以防感染.
五,保持月经通畅,有极度子宫后前倾曲,生殖道闭锁或宫颈狭窄,粘连等引起的经行不畅的病人应及早治疗,以免经血逆流.
指导意见:
六,激素治疗疗程长,要积极配合治疗,尤其是未生育的妇女,应坚持服药,孕激素治疗中可能出现低热,恶心,乏力,食欲不振,闭经等现象,服药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让其消除顾虑,坚持服药,不可中途停药,否则可出现子宫出血.出现闭经是正常的现象,停药后数月即可恢复正常.
病情分析:
手术治疗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方法,因为在直视下可以基本上明确病灶范围和性质,对解除疼痛,促进生育功能效果较好,疗程短尤其对重症者,纤维化多,粘连紧密,药物不易奏效.较大卵巢内膜样囊肿,药物治疗无效,手术尚有可能保留有效卵巢组织.手术可分为保守性手术,半根治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3种.
指导意见:
虽然放疗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已有多年历史,但应用多种药物及手术达到很高疗效,一般不破坏卵巢功能,而放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在于破坏卵巢组织,从而消除卵巢激素的影响,使异位的内膜萎缩,达到治疗的目的.放射线对异位的内膜破坏作用并不明显,但对既不能耐受激素治疗又因病灶位于肠道,泌尿道及广泛盆腔粘连,尤其是合并心,肺或肾等严重疾病,本人又十分惧怕手术的个别患者,也可采用体外放疗,破坏卵巢功能,达到治疗目的.即便个别接受放疗者,必须先明确诊断,特别是不能将恶性卵巢肿瘤误诊为子宫内膜囊肿,以至错治而延误正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