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4 1人回答
健康咨询描述:我妈妈今年55岁,去年在湘雅附一做了颅底肿瘤切除术(是良性的血管瘤)手术是沿着人中,鼻翼,眼袋下方至耳前几厘米处止,左边面部中取开一块面骨,牙座也有锯开.从此处切除长在颅底靠近大动脉处的肿瘤.手术后用钛钉固定其面骨及牙座.现在在熟睡的情况下眼睛闭合的很好,但是左边面部有发热的感觉,张口最多二指半至三指.口中常有吃到辣椒的感觉.想知道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她舒服一些,恢复一些面部的及其它神经的感觉?我在网上有查到有人提出用生物中药治疗,想知道是否有稍有恢复的可能?什么是生物中药治疗?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颈侧、咽侧肿瘤治疗前,应首先鉴别其性质。①临床实践中,我们首先采用双手合诊,作为检查PPS肿瘤较为直观的方法,以了解肿瘤大小、位置、质地、移动度等,如颈动脉体瘤有一定压缩性或可触及搏动感,可在前后位或左右位移动,多不能上下移动〔3〕。②目前,多不主张对PPS肿瘤经口或经颈活检,特别是在疑及颈动脉体瘤时,更不宜作穿刺,以防包块内出血并出现粘连,增加手术难度。除非影像学检查和细针穿刺提示恶性淋巴瘤,方可考虑活检以明确诊断,再行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1〕。③血管造影可用以诊断血管性肿瘤,我们曾对2例巨大的颈动脉体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与无损伤、可重复的彩色Doppler相结合,为术前判定肿瘤性质、血液供给、了解肿瘤与颈总动脉的关系、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此外,颈内动脉受累时,B型超声波能很好地显示动脉的累及程度。④PPS肿瘤患者术前应以影像学检查作为主要辅助手段。本组35例患者CT结果证示:CT能借助腮腺深叶脂肪层的存在而较准确地区分PPS肿瘤与茎突后间隙及腮腺深叶的关系,鉴别腮腺深叶肿瘤与腮腺外包块。当CT显示肿瘤边缘不整,向周围组织扩展,脂肪层消失并有颈部或咽后间隙内坏死性淋巴结时,应视为恶性。MRI以其对软组织的高分辨率、多平面成像和对血管结构的准确定位等特点,较强化CT更易辨别PPS肿瘤的部位、范围及颈内动脉与肿瘤的毗邻关系〔2〕,特别是准确显示了本组中5例发生于PPS上部延伸至颅底或深入颅底的肿瘤,从而指导术者选择了下颌骨正中裂开、侧颅底径路等手术入路。
我们采用的5种手术入路:①经口或经咽入路:因其术野小,肿瘤与颈部大血管之间关系不清,剥离肿瘤时暴露不佳而带有盲目性,易分破肿瘤,误伤大血管引起严重出血且难以控制。本组中经口切除良性肿瘤6例,有3例肿瘤包膜被分破,其中1例神经纤维瘤、1例多形性腺瘤于术后1年复发而再次手术。因此,经口径路仅适用于较小的肿瘤切除。②经颈侧切开入路可直接进入PPS,并可适当地暴露血管、神经结构,避免了腮腺切除及损伤面神经的危险。本组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无复发。③应用经颈-腮腺径路切除4例侵入PPS的腮腺深叶肿瘤,术中首先分离面神经主干,以防面瘫。Hughes等〔1〕认为:此径路可极好地暴露并将肿瘤与腮腺深叶整块切除而保留腮腺浅叶,可广泛应用于茎突后肿瘤。但Miller等〔2〕认为,除侵入PPS的腮腺深叶肿瘤外,应避免更多地选择经腮腺入路,以减少由此造成的面部畸形及面瘫危险。④经颈-下颌骨正中裂开径路可广泛、清晰地暴露颈侧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适于切除局限于PPS上部较小的肿瘤、侵及隙上部或颅底的巨大的血管性肿瘤。此外,下颌骨正中裂开还有助于茎突后间隙多数恶性肿瘤以及颈动脉孔处环绕颈内动脉的血管瘤的暴露及切除〔1~3〕。据此,我们对局限于PPS上部1例颗粒细胞瘤、1例神经鞘瘤以及1例直径12cm侵及颅底的颈动脉体瘤予以切除。术中下颌外旋时,应注意避免损伤颈外动、静脉。⑤经侧颅底径路切除1例起源于颈静脉孔生长至PPS的迷走神经鞘瘤,即颈侧-耳后“C”形延长切口充分暴露肿瘤在侧颅底、颞骨内及咽旁间隙的各部分,予以切除。此径路亦可应用于巨大的侵及颅底的PPS肿瘤〔2〕。
总之,根据PPS肿瘤的部位、侵及范围及病理类型,选择能够充分暴露且能彻底整块切除肿瘤、同时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又少遗术后畸形的径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