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9 7人回答
性别:男年龄:49岁
健康咨询描述:我以前曾当过兵,因为伤患太多退役了,今年又确诊患上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现在走路会一瘸一瘸的。医生有建议我做手术治疗,但是手术的费用挺高的,我负担不起。我想了解一下,如果不治疗的话,会有什么危害。
希望得到的帮助: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什么危害?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当今社会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极高,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形成以后及早发现、及时规范性治疗是关键,若治疗不及时,病情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下肢动脉硬化有什么危害呢?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理论上讲,它可以侵犯全身各处的大中小动脉;但从临床上看,主要受累的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四肢动脉又以下肢动脉病变较为多见。
下肢动脉硬化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
1.间歇性跛行典型症状是肌肉疼痛、痉挛及疲乏无力,被迫停止活动。当病人在一定速度下行走相当路程时,即在下肢的一组肌肉(最常见者为小腿部)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缺氧反应,产生一种紧张、痉挛痛或剧痛,以致不能行走,迫使病人需要站立或休息 1—5分钟后,疼痛才可消失。如再行走一段路程,疼痛又复出现。行走速度相等。
2.静息痛是最突出的动脉硬化症状,在晚期,当病人平睡后10—15分钟发生,这是缺血程度严重的表现,使患肢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最初在足趾发生难以忍受的疼痛,尔后逐渐发展至足底部,甚至足踝部。如将肢体抬高,疼痛加剧;放低或稍作活动,站起来行走片刻,症状减轻或消失。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肢体怕冷,沉重无力,麻木感,刺痛感,甚至烧灼感。
其他答案 (6)
病情分析:
你好,下肢动脉血管闭塞容易形成血栓,所以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的做介入溶栓治疗,并且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避免形成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还是去正规大医院做介入溶栓治疗,或者是支架治疗
病情分析: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如果不积极治疗可导致足溃疡及坏疽、小腿部溃疡及坏疽等。
病情分析: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分别有四期,每期都会有不同的危害:
第1期,轻微主诉期。患者仅感觉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肢端易发生足癣感染而不易控制。
第2期,间歇性跛行期。当患者在行走时,由于缺血和缺氧,较常见的部位是小腿的肌肉产生痉挛、疼痛及疲乏无力,必须停止行走,休息片刻后,症状有所缓解,才能继续活动。如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重复出现。小腿间歇性跛行是下肢缺血性病变最常见的症状。
第3期,静息痛期。当病变进一步发展,而侧支循环建立严重不足,使患肢处于相当严重的缺血状态,即使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疼痛一般以肢端为主。
第4期,组织坏死期。主要指病变继续发展至闭塞期,侧支循环十分有限,出现营养障碍症状。在发生溃疡或坏疽以前,皮肤温度降低,色泽为暗紫色。早期坏疽和溃疡往往发生在足趾部,随着病变的进展,感染、坏疽可逐渐向上发展至足部、踝部、或者小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病情分析: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什么危害?
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是大、中动脉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在周围血管疾患中,动脉的狭窄、闭塞性或动脉瘤性病变几乎大部分都是由动脉硬化所引起。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后期治疗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都会使肢体由于缺血严重而被截肢,此疾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患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肢缺血加重,在安静状态下足趾、足部或小腿也会出现持续性的静息痛,在夜间更为剧烈,病人常抱足而坐,彻夜不眠。
另外,患肢足趾、足部或小腿肤色苍白、温度降低、感觉减退、皮肤变薄、肌肉萎缩、趾甲增厚变形、骨质稀疏。在严重缺血下产生趾、足或小腿部溃疡、坏疽。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更易产生,而且易演变成湿性坏疽和继发感染,可同时发生全身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