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8 2人回答
健康咨询描述:患者性别:
患者年龄:
其他答案 (1)
病情分析:
六味地黄丸处方来源于宋代太医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载的“八味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二味变化而来.本是儿科用药,用以“治肾怯失音,囟门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晄白等症”.到了明代开始用它来给成人“补肾”,现在被当成了“补肾壮阳”的保健品.
该药含有泽泻.泽泻因为生长在沼泽边缘,“性能泻水”,故名,中医因此比附泽泻能“利湿泄热而降肾浊”,主治小便不利,热淋湿痛,水肿涨满,消渴,遗精(有人也许奇怪为何治遗精也要“泻”,岂不越泻越遗?这是因为中医认为遗精是“相火妄动”引起的,所以要降火)等,显然是因为泽泻的生长习性或其名称引起的联想.《神农本草经》将泽泻列为“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的上品药,认为泽泻“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仿佛吃多了这种水生植物人也能变成水上飘了.现在的中医据此也认为泽泻能利尿,降血压,降血脂.
动物实验表明,泽泻反而能让肝脏,肾脏出现肿胀.饲喂含泽泻提取物的饲料3个月,使大鼠的肝脏出现混浊肿胀和玻璃样变性,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空泡变性,表明泽泻具有肝毒性,肾毒性.曾有乙肝患者因服用含泽泻的中药,导致血液,肝,肾多种器官中毒而死亡.
有口服六味地黄丸引起药疹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