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当我们的脑袋长出一个瘤子时,手术治疗是很多人的首选。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在脑肿瘤术后,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来阻碍我们的恢复进程。那么,在脑肿瘤术后我们会出现哪些常见的并发症呢?该如何进行护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目录 1.脑瘤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2.如何护理出现脑瘤并发症的患者 3.脑瘤哪几种检查方法 4.一般头痛与脑瘤头痛的区别 5.儿童常见的四大脑肿瘤
1脑瘤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临床上,颅内肿瘤的症状归纳起来可分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局灶症状两大类。人的颅腔是一个相对密闭的腔,脑内长肿瘤后,肿瘤的生长使颅腔内容物增加,导致 颅腔内压力升高所引起的症状,我们称之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当人们出现头痛,呕吐并且有持续发作、阵发加重的时候,就要考虑是否有颅内压增高的可能,应该及 时就医。有些病人因为视力变化去看医生,检查发现有视乳头的水肿,也应该想到颅内压增高的可能。我们通常所说的颅内压增高三主症:即头痛,呕吐、视乳头水 肿,指的就是这个。
除了因肿瘤引起高颅压的症状外,由于肿瘤生长部位的不同,可以引起一些局灶性症状。比如,额叶的肿瘤会出现随意运动、语言表达及精神活动等多方面的障 碍,常有一侧肢体活动不灵便,不少患者还可能出现癫痫。顶叶的病变可以导致一侧肢体感觉的障碍。枕叶的病变则会出现视觉障碍,比如幻视、视野缺损等。
垂体肿瘤因为垂体的特殊功能常出现机体内分泌的紊乱,女性患者多为月经紊乱、闭经、溢乳,男性则出现性功能减退、毛发脱落等。不少垂体瘤患者还会出现视力减退。脑干的肿瘤可以引起眼球运动、面部感觉障碍、还可能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在患了脑瘤后,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出现。
2如何护理出现脑瘤并发症的患者
1、 脑瘤手术后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的变化。若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早期可表现为呼吸浅慢、不规则,氧饱和度下降。宜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后3~7d为脑水肿高峰期,可出现瞳孔忽大忽小,可能与脑干水肿移位有关,故加强脱水、限制水摄入量。若出现血压下降,心律不齐,及时给予补充血容量,进行血气监测分析,保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给予小剂量强心药,防止心衰发生。
2 、根据不同部位、不同性质肿瘤制订有效预防并发症的护理计划,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加以实施。如针对延髓肿瘤患者,脑瘤手术后可能会发生呼吸障碍、胃肠应激性溃疡出血及继发呼吸道感染,需制订了护理计划并进行严密观察,发现该患者术后无自主呼吸,立即给予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48h后出现呼吸机高压报警,听诊双侧肺呼吸音减弱。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双侧支气管被大量的坏死组织及痰液结痂阻塞,经支气管镜灌注冲洗,并在总支气管分叉之前灌注抗生素,有效缓解了呼吸道梗阻。
3.、呼吸道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呼吸障碍及继发性呼吸道感染是常见并发症。定时翻身、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对气管切开患者,应重视术后的早期护理,严格把好无菌、气道通畅和湿化三关。对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为预防肺部感染,我们将患者静滴使用的抗生素残留液配成气管内滴液。如将头孢菌素类残留液加入0.9%氯化钠20ml,气管内滴药。15~20滴/次.h-1,或用头孢氨苄1.0加0.9%氯化钠20ml气管内灌注,这样既可保持呼吸道湿化,又便于痰液吸出,使肺部感染很快得到控制。同时定期做痰培养,以指导抗生素的应用,防止菌群失调引起的霉菌感染。
4.、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监护。早期应用甲氰咪胍0.2~0.4g静脉注射,1次/8h,并留置胃管进行胃液监测,观察胃内容物的性状,同时注意测胃液的ph值,发现有出血征象及时处理。若出现黑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或胃管内抽出深咖啡色液体,应及时给予冰水洗胃,立止血1000 u静脉注射,1次/8h,取得较好疗效。
5、高热的护理。首先要判断是中枢性高热还是感染性高热。脑干术后多发生中枢性高热,其次是因术后肺部、泌尿系或颅内感染等引起的感染性高热。由于丘脑下部受损致丘脑功能紊乱,术后高热呈稽留热,是中枢性高热的表现。严密监测体温变化,采用综合措施,及早尽快、安全、有效降温。对中枢性高热患者本组采用亚冬眠加冰块物理降温,效果满意。对于感染性高热除大量使用抗生素,可给予琥珀酸氢考100~2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或用退热药肌内注射,同时给予乙醇(30%~50%)擦浴。
6、营养支持。本组患者因不能经口进食,机体又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故易发生营养不良。患者在病程3~7d开始,采用鼻饲或深静脉插管提供营养的方式。鼻饲早期胃管注入混合奶50~100ml,1次/8 h,适应后100~200ml,1次/6h。采用的食物配方为:奶粉、新鲜鸡蛋、食盐、麻油及鱼汤、肉汤、米汤、菜汤及新鲜果汁。应激期的能量供给为200kj,恢复期的能量供给为167kj。同时做好管道的护理。鼻饲前给患者翻身、拍背、吸痰,抬高床头30~40°后再行管饲,这样可以预防误吸。
3脑瘤哪几种检查方法
1、磁共振成像(MRI)
在显示正常脑解剖方面,MRI优于以前的任何技术,使用顺磁性药物gadolinium强化扫描已经成为MRI诊断脑肿瘤的选择手段。使用gadolinium后,大多数恶性肿瘤出现强化。一般来说,病理分级低的神经胶质瘤在使用gadolinium后不会增强,MRI对病理分级低的星形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很大,对颅后窝肿瘤尤其是脑干肿瘤,MRI诊断最为准确。恶性肿瘤呈现不均匀的强化,而脑膜瘤强化则比较均匀,MRI要比CT能更早地发现垂体的微腺瘤,也是发现视神经胶质瘤的选择手段。
2、正电子扫描(PET)
PET是使用带正电子的放射性同位素药物来诊断的,当同位素衰变时,释放出一个正电子,并与一个电子结合,两个粒子随之消灭,同时释放出两个方向相背的γ-射线。经过PET扫描识别后,可以断定γ-射线的发生点或其附近区域。随着对γ-射线来源的明确定位,就形成了CT一样的成像。根据对信息性质的要求不同,PET使用几种不同的放射药物,脑肿瘤常用的是18F-脱氧葡萄糖(FDG),此药物只进入存活的细胞。PET的脑成像显示,FDG在灰质的积聚高于白质,这就为脑肿瘤的成像提供了条件。
3、CT扫描
在MRI出现之前,CT是诊断颅内肿瘤的重要工具,静脉注射含碘对比剂后,可以显示肿瘤以及肿瘤引起的结构变化,脑实质内病变可见正常的脑室结构变形和低密度的区域,注射对比剂后,肿瘤可能强化为高密度的病灶,常呈环状围绕着中心的射线穿透区。肿瘤的强化程度与血脑屏障的破坏有关,而与肿瘤细胞本身无关,肿瘤的强化更多见于比较恶性的肿瘤,低密度病灶可能提示囊肿、肿瘤坏死或脑水肿,但也是低分级神经胶质瘤的特征。
4一般头痛与脑瘤头痛的区别
脑瘤的发病是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肿瘤初起时,脑组织受压较轻,头痛为间歇性,表现为或长或短的缓解期,疼痛程度较轻,多为钝痛。随着肿瘤逐渐 增大,肿瘤直接牵引、伸展和挤压脑血管,也会压迫脑组织,使脑的血液和脑脊液循环出现障碍,颅内压力增高,刺激对痛觉敏感的神经、脑膜,头痛也日渐加重并 呈持续性。
脑瘤的头痛在清晨最明显,有咳嗽、喷嚏、低头等动作时,常使头痛加重,坐位或站立位则减轻,头痛的部位多为全头弥漫性。不同年龄的脑瘤患者,头 痛出现的时间不同,对头痛的感受也不同。老年人头痛出现较晚,因为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颅腔的容量相对较大,对增大的肿瘤有一定的耐受性。年轻人 则不然,出现头痛较早、较严重。小儿因颅骨的骨缝尚未完全闭合,对颅压增高有一定的代偿能力,所以头痛出现也较晚、较轻。
另外,患有肺癌、乳腺癌、鼻咽癌的患者,如果突然出现较剧烈的头痛,应警惕脑部转移的可能。因为脑转移肿瘤生长迅速,常伴有严重的脑水肿而致颅压明显升高。
要点提示: 随着脑肿瘤的增大,除头痛症状外,患者同时还可伴发呕吐和视力减退,这三种症状被称作脑瘤的“三主征”。一般呕吐与头痛的轻重平行,多在头痛剧烈时突然发生,和进食与否无关,呕吐之前多无恶心,呕吐以后头痛常缓解或减轻。
因此,对不明原因的头痛,建议最好到医院做详细检查,一般通过做颅部CT、磁共振等检查就能确诊。
5儿童常见的四大脑肿瘤
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
小脑星形细胞瘤最常见,占儿童脑瘤的20%和后颅窝肿瘤的40%,分为原始纤维型和弥漫型。典型原始纤维型星形细胞瘤从小脑半球长出,早期表现为一侧的小脑受累症状,肿瘤可累及中线、四脑室,阻塞脑脊浓通路,引起脑积水,表现为颅高压征。
髓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后颅窝恶性胶质瘤,其是儿童常见的颅内肿瘤,也是颅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其多发生于青少年和儿童,约占儿童脑肿瘤的30%。肿瘤术后平均生存0.9年,成人的预后较儿童为好。目前多数统计5年存活率均在30%以上,最高统计达80%。但是仅个别的可生存达十年以上。
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和任何部位,但是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其好发部位是后颅窝第四脑室周围。室管膜瘤总的预后与肿瘤切除程度、术后放疗剂量、肿瘤生长部位以及患者发病年龄有关。据文献报道室管膜瘤的5年生存率为40%-80%,而5年无进展存活率则为25%-50%。
脑干胶质瘤
脑干肿瘤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其发病高峰年龄层主要集中在10-20岁的青少年。而且不同位置的胶质瘤预后情况也是不尽相同的。桥脑较大的弥漫性病变难于手术,预后也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