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是肾虚吗?在生活当中,人们对于肾病患者的日常保养工作是需要提高重视程度的,有网友得了慢性肾炎,有朋友笑话他得了肾虚,他觉得奇怪,难道肾炎就是肾虚吗?为此,他咨询小编,肾炎和肾虚是同一件事吗?肾炎和肾虚有什么区别?现在,让小编来告诉你肾炎和肾虚是怎么回事。
目录 1.肾病患者日常自我保养方法 2.肾炎并非肾虚 肾病要系统性治疗 3.揭示5大症状预示着肾病 4.治疗肾病的误区 5.肾病患者如何保肾
1肾病患者日常自我保养方法
1.调整心态
首先肾病患者需要积极的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这对有效的辅助治疗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具有肾炎病先天素质的人,应警惕肾炎发生,但也不能悲观,而应该消除对疾病的恐怖心理,从父母亲的病情发展中吸取教训,积极预防。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此外,肾病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病症特点积极远离一些对肾脏有害的因素,这是最关键的保养方法。因为生活不规律,睡眠不充足,暴饮暴食,酒色过度,劳逸无度,均可降低人体对外邪的抵抗力,增加病情加重的机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肾病患者应劳逸结合,定时作息,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畅。
3.注意免受感染
在生活中不乏因为受到感染的影响而加重肾病病情的例子,而且根据临床调查发现,肾病的发生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常以外受风寒、风热、风湿、湿热、热毒之邪为始因,因此,要减少肾病的危害,患者就应注意天气寒暖的变化,应避免阴雨天外出、汗出当风、涉水冒雨、穿潮湿衣服,时刻警惕外邪的侵袭。
2肾炎并非肾虚 肾病要系统性治疗
肾炎等同于肾虚吗
认为肾炎就是肾虚,这是很多人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其实肾虚是一组症候群,是指人体内脏功能的失调,可以是其他疾病所致,也可以是机体衰老的结果,并不是一种器质性的疾病。而肾病是指肾脏发生了器质性改变,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在血、尿标本化验结果的异常。在治疗上,肾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治疗,而肾虚则需进行机体方面的调理,如药物、食物、自身锻炼等。
慢性肾炎的症状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慢性肾炎的发生伴随一系列症状表现出来。慢性肾炎的症状表现形式多样,有些隐匿、有些明显。以下为大家介绍三种慢性肾炎常见的症状,便于大家参考对照。如有相似问题,可及时就医诊断,避免延误病情。
1.眼睑浮肿
慢性肾炎的早期容易产生眼睑浮肿的主要原因是:肾脏对水的排泄和调节功能受到损坏,使患儿体内的水和钠增多,过多的水积在体内疏松组织里,而眼睑是疏松组织较多的部位。眼睑浮肿的特点是早晨起床时明显,活动后减退。
2.血尿
血尿有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之分。肉眼血尿即为肉眼可看见的血尿,尿色呈洗肉水样,混浊且呈红色,有的患儿尿液中夹有血丝或者血块;而镜下血尿则只有在显微镜下观察才可以发现,每高倍视野下红细胞数大于1个。血尿是大部分儿童慢性肾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当然,血尿的原因众多,肾炎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当家长发现儿童有不明原因的血尿时,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做相关检查,必要时需做尿常规检查以排除肾性血尿的可能。
3.尿中泡沫增多
尿中泡沫增多,以较小的泡沫为主,并且相互联在一起,久久不能散去,提示患儿尿中有蛋白,张力较高所致。当然,这一症状准确性差。如果不具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往往会被家长或者孩子忽视。最简单的办法是到医院查尿液,以排除蛋白尿的可能。因为慢性肾炎最早期的改变是尿液。
对于慢性肾炎的症状,不仅要了解,熟悉,还要正确的判断,和采取积极的治疗。
3揭示5大症状预示着肾病
1、尿量变化
正常人每天排尿1000—2000毫升,平均1500毫升,无论是尿量变多还是变少,都可能是肾脏疾病的表现。特别是正常人夜尿很少,如果发现夜里要起来好几回,而睡前喝的水并不多,更要警惕肾脏病变。
2、尿性状改变
正常人的尿色是透明的浅黄色,如果喝水少或清晨第一次排尿,颜色稍深。如果尿色发红,或者尿中泡沫多,要注意去肾内科检查。
3、水肿
肾脏是人体代谢水的器官,肾不好,水就会蓄积。有的人早上起来发现眼皮浮肿,或者双脚、双腿浮肿,都要考虑肾脏的问题。
4、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因此有了这些表现,除了看消化科,还要注意排除肾脏病。
5、皮肤瘙痒
终末期的肾病患者,由于体内的尿素不能经尿液排出,会通过皮肤排泄,由此刺激皮肤;另外,身体内积累的毒素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也会引起皮肤瘙痒。
4治疗肾病的误区
误区一:激素能够治愈肾病
很多病人发病之初感觉倦怠,双腿沉重,早上起来后,脸部浮肿,象“胖了”一样,到医院检查,发现小便中有蛋白或潜血,被确认为肾病。肾病的常规治疗,往往采用口服激素、雷公藤、环磷酰胺等药物来控制尿蛋白、潜血。刚开始治疗效果还明显,化指标很快好转、消失,但遇到感冒、劳累又发作。于是,又开始使用激素,如此反复,一次比一次加重,渐渐出现恶心、呕吐等肾功能不全症状。其实道理很简单,小便中出现蛋白和潜血是因肾小球基底膜受到了严重损伤,单纯使用一些控制性药物,从指标上看尿蛋白、潜血暂时消失了,并不等于肾病治好了,这些激素类药物有明显的副作用,治标未治本,指标今天下降明天又会上升。
误区二:指标降低证明肾病好转
对于各种早期肾病,如果只重视尿蛋白、潜血、白细胞、脓球的控制治疗,单纯的把指标降下来,而不对肾脏病变的原因进行治疗,最终会出现肾脏功能下降,血液中大量毒素蓄积,血肌酐、尿素氮不断升高。传统的治疗办法认为:只要使血肌酐、尿素氮化验指标下降了,肾病就得到控制了。于是给患者口服爱西特、淀粉、尿毒清、金水宝、肾衰宁等肠道排毒药物,用来降低肌酐、尿素氮。却忽视了对已经严重病变的肾脏本身的功能就行修复,这样在服用这些降低指标药物的同时,肾脏也会受到大量药物的侵害,肾脏功能迅速恶化,从而失去了非常宝贵的治疗时机。患者逐渐出现严重的贫血、频繁呕吐、不能吃饭、厌食、血压高、小便明显减少、睡觉不能平卧、胸闷憋气等尿毒症症状,不得不走上长期血液透析或换肾的道路。
5肾病患者如何保肾
方法一:要有合理的蛋白质摄入量
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主要来源于饮食中的蛋白质成分,因此,为了减轻残存的肾的工作负担,蛋白质摄入量必须和肾脏的排泄能力相适应。比如,当血肌酐为170—440微摩尔/升时,蛋白质以每天每公斤体重0.6克为宜,有大量蛋白尿者,每丢失1克尿蛋白,可额外补充1.5克蛋白质。当血肌酐超过440微摩尔/升时,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进一步减少,以每天总量不超过30克为好。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如果一味追求限制蛋白质摄入,将会导致病人出现营养不良,体质下降,效果并不好。
方法二:注意食物搭配
为了使摄入的蛋白质获得最大利用,不让其转化为能量消耗掉,在采取低蛋白质饮食的同时,还必须补充能量。每日每公斤体重至少35千卡的热量,主要由糖供给,可吃水果、蔗糖制品、巧克力、果酱、蜂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