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是唾液腺淋巴瘤的一种,发生于涎腺的少见恶性淋巴瘤。原发性腮腺淋巴瘤的发生与放射线有密切关系,亦有认为该病与腮腺炎症及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多予以综合性治疗。腮腺淋巴瘤是怎么引起的?什么是腮腺淋巴瘤?一起来看下。
目录 1.腮腺淋巴瘤是怎么引起的 2.什么是腮腺淋巴瘤 3.腮腺淋巴瘤怎样确诊 4.腮腺淋巴瘤怎么办 5.腮腺良性肥大与腮腺肿瘤的不同点
1腮腺淋巴瘤是怎么引起的
很多学者研究发现腺淋巴瘤的发生与吸烟有关。俞光岩等 对128 例腮腺腺淋巴瘤吸烟吸进行调查,并与136 例腮腺混合瘤作对照,结果发现腺淋巴瘤吸烟比例(96. 9 %) 明显高于混合瘤(24. 3 %) ,对男女患者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相同,认为吸烟与腮腺腺淋巴瘤的发生有关。关于吸烟诱发腺淋巴瘤的机制,俞光岩 认为,烟焦油中含有苯芘、砷等有害刺激物,这些物质长期作用于淋巴中迷走涎腺组织,导致这些组织导管上皮增殖,发生瘤变,并推测这些刺激物可能是通过作用 于口腔或口腔黏膜后通过淋巴引流到腮腺淋巴结中的迷走涎腺组织中的,这种推测也解释了为何烟的有害刺激物不作用于腮腺实质中的组织而仅作用于异位于淋巴结 的涎腺组织的问题。
腺淋巴瘤的发病是否与病毒感染相关,目前仍有很多争议。Takezawa 报道在95 %的腺淋巴瘤内可检测到EB 病毒DNA。文献报道在多发腺淋巴瘤组织中有30%~69%EB 病毒整合,而正常腮腺组织中EB病毒整合阳性率仅为15% ,因而作者认为EB病毒感染与多发的腺淋巴瘤有较强的联系。Tornoczky 等发现鼻咽癌中 EBER-RNA-ISH 的免疫组化反应明显强于LMP-1 ( latent membrane protein-1) ,而在腺淋巴瘤中仅有LMP-1 蛋白表达,Ogata则对18 例腺淋巴瘤进行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有61. 9 %的样本EB 病毒阳性,但所有标本的EB 病毒RNA 阴性,而且没有发现单克隆增殖的EB病毒阳性肿瘤上皮细胞。因此有的作者指出该病毒与腺淋巴瘤的发病无关。EB 病毒是与人类肿瘤关系密切的病毒之一,但是否与腺淋巴瘤的发病相关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组织来源:肿瘤来源于涎腺导管上皮,也可来自于涎腺被膜内淋巴结内异位腺体。Allegra根据电镜观察发现此瘤颇似一种迟发性过敏性疾病,与桥本甲状腺炎相似,并用免疫荧光素证明此瘤囊内及细胞间隙中有IgG,因此推论腺淋巴瘤不是一种肿瘤而是自身免疫疾病。
2什么是腮腺淋巴瘤
腮腺腺淋巴瘤来源于腮腺上皮及腮腺内和腮腺周围淋巴结。本病首先由Albrecht和Arzt在1910年报道,1929 年由Warthin 命名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该肿瘤95 %以上发生于腮腺, 极少数见于颌下腺,男女比例在1.6∶1 到10∶1 ,有多灶性和双侧涎腺发病特点,偶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 。
在腮腺肿瘤中,腺淋巴瘤发病率仅次于腮腺多形性腺瘤, 约占涎腺良性肿瘤的6% ~10%。有文献报道85%的腺淋巴瘤患者有长期吸烟病史 ,
组织来源:肿瘤来源于涎腺导管上皮,也可来自于涎腺被膜内淋巴结内异位腺体。Allegra根据电镜观察发现此瘤颇似一种迟发性过敏性疾病,与桥本甲状腺炎相似,并用免疫荧光素证明此瘤囊内及细胞间隙中有IgG,因此推论腺淋巴瘤不是一种肿瘤而是自身免疫疾病。
病理表现:
3.1 肉眼所见: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扁圆形。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包膜完整,质较软,可有囊性感,内含浆液或粘液样物质,可见细小乳头,呈灰白色。
3.2 显微镜下所见:肿瘤由上皮成分和淋巴样组织构成。上皮细胞排列成双层,内含有嗜酸性颗粒的高柱状细胞组成,核深染,位置近细胞顶端,排列整齐;外层为立方 形,可为单层,也可多层,排列杂乱。腺管和囊腔内通常含有嗜酸性分泌物或无定形物,可有胆固醇结晶的裂隙、少量的炎细胞、巨噬细胞组成,伴有少量浆细胞浸 润,含有许多生发中心。淋巴样组织中出现轻度或局灶性纤维变性,可完全由纤维组织代替,有的可伴有炎细胞浸润和局灶性坏死。
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keratin)反应强阳性,浆内充满棕黄颗粒。叶间导管和瘤间质内呈中反应,Myoglubin无反应。
3腮腺淋巴瘤怎样确诊
腮腺腺淋巴瘤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 其诊断以下为其特点:
①肿瘤生长缓慢, 无明显症状。
临床表现: 肿瘤多数是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多为3~5 cm 左右, 周界清楚, 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 活动, 质地较软, 可有弹性。
②本病多为50岁以上男性。
③好发部位多位于腮腺后下极。
④常有消长史。
以上提示我们, 对于50岁以上者, 腮腺后下极部位的肿物应首先考虑本病。及早发现, 以免误诊。本病病理诊断可确诊。腺淋巴瘤剖面呈灰红或暗红色, 常有大小不等的囊腔, 腔内有乳头突入,含有粘液或胶冻样物, 或为棕色干酪样物, 如不熟悉其肉眼所见的特点, 术中常可误诊。因此应掌握肿瘤的形态学特征, 以资与结核、囊肿相鉴别。
腺淋巴瘤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的CT及MR I特征:边界清楚、光整;全部有完整包膜,在CT及MR T1W I、T2W I上都表现为与周围腺体及病灶内部略有差异的一稍低密度或低信号的薄环;病灶通常呈椭圆形、圆形,亦可呈分叶状或哑铃形;大小变化很大;病灶最大径> 2 cm时,其内部密度或信号不均匀, CT表现为无强化的小片状稍低密度区,MR表现在T2W I呈高信号,在T1W I呈低或等或高信号;不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4腮腺淋巴瘤怎么办
1、肿瘤加周围腺体部分切除,这是比较科学的术式,它结合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既完整切除了肿瘤,减少了复发机会;又尽可能地保存了腮腺的功能,减轻了面部的凹陷畸形,同时对面神经的损伤也降到最低(当然术者要有良好的手术技能),术后无并发症,随访无一例复发。因此,对于腮腺沃腺淋巴瘤这种有鲜明临床特点的良性肿瘤,只要加以重视,应该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腮腺腺淋巴瘤常为多发,故在手术中一方面要仔细触诊检查,注意有无多发性肿瘤,另一方面应将腮腺后下部包括面后静脉周围及腺体边缘的淋巴结一并清除。很多“复发”并非真正原有肿瘤术后复发,而是一些小病灶没切除所致。因而切除所有病灶及腮腺后下部及腺体边缘淋巴结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2、肿瘤切除,未复发的原因可能与肿瘤本身为单发性,周围无淋巴结存在,也不能排除失访的3例有复发的可能。当然本组样本量较小,随着样本量的加大,应该能体现出3种术式术后复发的差异性。
3、腮腺切除,主要是因为术前对肿瘤的诊断不明,而且肿块位于腺体深叶,术中直接切除肿瘤及浅、深叶送快速病理检查。鉴于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这种术式虽然把肿瘤复发减少到最低程度,但也多切除了腺体,丧失了一侧腮腺的功能;同时,对面神经的损伤也不容忽视,因此术前对腮腺腺淋巴瘤的正确诊断显得十分重要。对于长期吸烟的老年男性患者,腮腺后下极发现直径3cm左右、质地较软的肿块,应高度怀疑腮腺腺淋巴瘤的可能;另加以辅助检查,如核素检查、腮腺造影、穿刺细胞学检查等,术前可以得到确诊。
5腮腺良性肥大与腮腺肿瘤的不同点
腮腺左右各一,位于耳垂的周围,是分泌唾液的最大腺体。成人每天分泌唾液的总量约有1000一1500毫升,其中半量是来自腮腺。人到老年,唾液的分泌量逐渐减少,主要是由于腺体发生了退行性变化,分泌唾液的腺泡减少,代之以脂防细胞相纤维结缔组织。仅有这些退行性变化者,腺体并不增大,但如果腺泡发生代偿性肥大,则可见到腮腺肿大,这种情况多见于50岁以亡的人,常为两侧对称肿大,年老体胖者则尤为明显。肿大亦可发牛于顿下腺,但不如腮腺肿大那样多见。除肿大外,一般无其他症状,亦无需治疗,这就是腮腺良性肥大。
此外,腮腺亦可以发生良性或恶性肿瘤,良性者占70%,恶性者占30%。年龄越大,患肿瘤的机会越多。肿瘤可以发生于耳前、耳下或是耳垂后方,多为一个限局性肿块,位置或深或浅,呈渐进性增长。
腮腺良性肥大与腮腺肿瘤有以下几个不同点:
(1)绝大多数肿瘤都是单侧发病,只有极少数的肿瘤,如腺淋巴瘤、恶性淋巴瘤,可以见到两侧发病。而良性肥大却以两侧对称发病者居多。
(2)腮腺良性肥大是整个腺体增大,而肿瘤则可以发生于腮腺的任何部分,或是耳前,或是耳后。
(3)良性肥人的腮腺,其质地天软,触诊不痛;而肿瘤的质地可软可处,这足内肿瘤的组织成分不同而定,一般说来硬件者牧多。
(4)D良性肥大是在石知个觉中形成的,偶然中被自己或他人所发现,一般个再继续增人;而肿瘤则是在渐进性地助长,恶性者增长较快, 良件者虽增K慢,但可以长到很大。肿瘤压迫或侵犯神经时,可以引起疼痛或面瘫。
(5)碘泊造影、问仪素扣描、B到超声波等待殊检查、对诊断腮腺肿瘤村帮助,良性肥大则没有明显的阴性表现。
腮腺肿瘤的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恶性肿瘤必要时还应配合放射治疗。腮腺良件肥人一般无痛苦刃;无不良后果,虽然限液分泌且减少,但多无口干症状,因此不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