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后处理有个时间差

  冻伤是指人体在低温或过于寒冷时,体温调节障碍造成组织损伤所致的病变。由于寒冷作用下,局部组织冻结、融化后引起的损伤,属冷损伤的一种。全身性冷损伤称体温过低,亦称冻僵;局部性冷损伤又按其是否发生组织冻结,分为非冻结性冷损伤和冻结性冷损伤。冻伤了要怎么做应急处理?冻伤后处理有个时间差?一起来看下。


目录 1.冻伤了要怎么做应急处理 2.冻伤可造成哪些不适 3.冻伤后处理有个时间差 4.冻伤可以远离吗 5.冻伤也会诱发白癜风

1冻伤了要怎么做应急处理

  急救和治疗原则:

  1.迅速脱离寒冷环境,防止继续受冻;

  2.抓紧时间尽早快速复温;

  3.局部涂敷冻伤膏;

  4.改善局部微循环;

  5.抗休克,抗感染和保暖;

  6.应用内服活血化淤等类药物;

  7.二、三度冻伤未能分清者按三度冻伤治疗;

  8.冻伤的手术处理,应尽量减少伤残,最大限度的保留尚有存活能力的肢体功能。

  冻伤的基本治疗目标是迅速复温,防止进一步的冷暴露以及恢复血液循环。冻伤的早期治疗包括用衣物或用温热的手覆盖受冻的部位或其他身体表面使之保持适当温度,以维持足够的血供。需要快速水浴复温,水浴温度应为37℃~43℃,适用于各种冻伤。除非有禁忌,止痛剂应在快速解冻时服用,以便止痛。当皮肤红润柔滑时,表明完全解冻了。禁忌用冰块擦拭冻僵的肢体、干热或缓慢复温,这可进一步损伤组织;对受伤部位的任何摩擦都是禁止的。

  在伴有冻伤的低体温患者,最重要的是肢体复温以前先完成体液复苏和恢复核心体温,以预防突然出现的低血压和休克。建议使用抗凝剂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坏疽,己酮可可碱、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可能有效。应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并及时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恢复过程长达数月。侵袭近端指趾骨、腕骨或跗骨的损伤,有可能需要截肢。

2冻伤可造成哪些不适

  仍处于冻结状态的患部皮肤冰冷,呈灰、白色或蜡样,触之发硬无弹性,可根据以下临床指征对轻或重度冻伤进行估计。寒冷引起的冻伤以四肢和面部局部组织损伤多见,局部冻伤可分为四度,一、二度为轻度冻伤,三、四度为重度冻伤。轻度冻伤区外表具有红、肿、热、痛的表现,有明显的充血和水肿,甚至水疱,主要是由于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冻伤常出现在手指、足趾、耳郭及鼻尖等末梢循环易受影响的部位,其他部位受寒时也可发生冻伤。冻伤局部皮肤冰冷、苍白或花斑色、疼痛、麻木、肿胀感。

  I度冻伤:伤及表皮层(类似I度烧伤),局部红、肿、热、痒、痛。数日后表皮干脱而愈,不留疤痕。

  Ⅱ度冻伤:伤及真皮层(类似浅Ⅱ度烧伤),局部红肿明显,且有水疱形成,无感染,2~3周后脱痂愈合,愈合后留有少许疤痕。并发感染创面有溃破者,愈后疤痕更严重。

  Ⅲ度冻伤:复温后肢体可明显水肿,肤色紫红、青蓝,皮肤温度较低,甚至接近于室温。伤部皮肤感觉迟钝,甚至消失,自觉疼痛较Ⅱ度强烈。多数有水疱出现,疱较小,且常不分布到足趾、手指端,疱壁较厚,疱液为血性,早期呈红色,癌底呈灰白或污秽色,随后疱液转为褐色甚至黑色。出现血性水疱是Ⅲ度冻伤与Ⅱ度冻伤的重要区别。由于伤及皮下甚至其下的组织,伤部逐渐形成较厚而硬的黑色痂皮,较难脱落。对于肢体某段深部均已坏死的患部,该部炎症反应可能不很明显,肿胀较轻,不生水疱或仅有少数小血疱,感觉消失,随着坏死组织水分不断蒸发,冻后2~6周该部变干、变黑,终将脱落。坏死部的分界线在复温后约2周即有可能出现,但残端的自动脱落要迁延较长时间,甚至需2个月或更久。重度冻伤的肢体中,通常是各度冻伤并存,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加重。

  Ⅳ度:冻伤累及肌肉,甚至骨骼,是最严重的一种冻伤,可以发生干性坏疽,若处理护理不当可转为湿性坏疽,常留伤残及功能障碍。由于坏死的肢端脱落后成为残肢,故可造成残疾。四度冻伤一般由前三度进行性加重而致。

  冻疮是在冻伤前,身体某些部位出现的疼痛和烧灼感。冻疮是由于暴露在严寒的环境中引起的,有时甚至气温不很低也可引起。不易治疗,而且可以持续很多年。好发于冷防护较差的部位,如足、指(趾)、耳、鼻、颊。受累部位初期出现麻刺、烧灼感或钝痛,随之发生皮肤蜡样苍白、变硬和感觉缺失,肿胀仅在复温后迅速出现。组织损伤的范围与程度在复温后比较明显。轻者仅出现红斑、水肿和轻微疼痛,持续数小时;重者出现水疱、皮肤或深部组织坏死。

  冻僵又称意外低温(accidental hypothermia),是寒冷环境引起体温过低而发生的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冻僵时疾病有一发展过程,初期有不安、头痛、四肢关节僵硬、皮肤冰冷、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增高等。体温低于35℃时开始嗜睡、反应迟钝、呼吸心跳减慢。低于26℃时出现昏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及室颤、心跳停止等。低温还可引起肝、肾、胃等功能变化。

3冻伤后处理有个时间差

  1、冻伤后处理有个时间差

  发生冻伤后,不能马上热敷或者按摩冻伤部位,以防加重局部水肿。受冻后一至两小时方可进行热敷,如果局部皮肤没有破损,可以涂抹冻伤膏,或者用泡过辣椒的酒精涂抹等。如果皮肤有破损,则需要尽快用药膏涂抹,防止感染。轻度、皮肤未破者,可用茄秧和辣椒秧或艾叶等其中一种,加入10至15倍的水煮沸过滤,待水温至不烫手时浸搽局部,每日1—2次,每次15至30分钟;也可用辣椒秆2两、茄子秆4两、辣椒3个用水浓煎,熏洗患处,每日1次,并要注意保暖,以避免重新冻伤。在冻疮患处涂蛋黄油,效果更佳。

  2、受冻后的耳朵千万别使劲搓

  冬季发生耳朵冻伤的情况并不鲜见,但是很多人在处理耳朵冻伤时却采取用毛巾热敷的方法,并不可取。尤其是一些人刚刚从外面寒冷环境中回到室内,一进房间就马上用热毛巾敷耳朵,这样很容易引起耳部血管痉挛,因而造成局部的坏死。有些人在外面待得时间久了,喜欢搓耳朵,认为搓搓血液循环就“通了”,也就不冷了,这种做法也不可取,很多时候,往往因为你的用力搓而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耳廓假性囊肿和耳廓软骨膜炎。

  3、得了冻疮 别用热水泡

  对局部冻伤的急救目的是使冷结的体液恢复正常。因此,若能使患部周围变温暖,很快可以治愈。对局部冻伤的急救要领是一点一点地、慢慢地用与体温一样的温水浸泡患部使之升温。如果仅仅是手冻伤,可以把手放在自己的腋下升温。然后用干净纱布包裹患部,并去医院治疗。

  禁止把患部直接泡入热水中或用火烤患部,这样会使冻伤加重。由于按摩能引起感染,最好不要作。也不要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则会使伤口糜烂,患处不易愈合。用茄子秸或辣椒秸煮水,泡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或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有预防冻伤的作用。

4冻伤可以远离吗

  1. 鲜芝麻叶适量,放在生过冻疮的部位,用手来回揉搓20分钟左右,让汁液留在皮肤上,1小时后再洗去,每日1次,连续1周。

  2. 吃西瓜时,将西瓜皮适当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带红的样子,用它轻轻揉搓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次3分钟,每日1次,连续1周。

  3. 红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脑3克摇匀,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4. 生姜60克,捣烂,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5. 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冻疮处,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1日1剂,连续1周。

5冻伤也会诱发白癜风

  1.冻伤、烧伤、外伤、手术:

  这些因素,不仅能使局部皮肤变白,亦可引起远离部位的白斑,其发生机理亦不外乎黑素细胞损伤,诱发免疫功能紊乱所致。手术病人常在皮肤切口部位出现白斑。由于机体应激性改变,亦可因神经化学因素或免疫失调而导致散发型、泛发型白癜风病。

  2.日光:

  日光中的紫外线(UV),能激活黑素细胞,表现为单位面积黑素细胞增多,黑素小体生成旺盛、移动加快,尤其以 290nm~380nm 的UV激活酪氨酸酶活性的能力最佳,促进黑素小体的生成,同时UV又能抑制存在于皮肤中的巯基,从而激活被抑制的酪氨酸酶的活性。因此,UV 是黑素细胞制造的动力。但是过度的日光暴晒,又可导致黑素细胞功能过度亢进,促使其耗损而早期衰退;黑素生成过多,中间产物蓄积,造成黑素细胞的损伤或死亡;晒伤不仅直接使黑素细胞受损,同时,表皮细胞受损,黑素细胞与角朊细胞接触不良,黑体小体不能通过表皮通畅排泄,导致黑素小体阻滞,继发黑素细胞功能衰退;受损的角朊细胞释放多种炎性因子,可直接损伤黑素细胞,抑制黑素的合成;而变性或死亡的黑素细胞,作为抗原,进一步导致抗黑素细胞抗体的产生,诱发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白癜风病。正因为如此,白癜风病常发生于旅游、日光浴、晒伤后,且常出现在暴露部位及肤色较深的部位。说明黑素细胞功能活跃的部位或黑素细胞加速合成黑素时,容易使黑素细胞自身破坏。

  3.机械性刺激:

  摩擦、压迫、搔抓是白癜风常见的诱发因素,如带眼镜者常在鼻梁两侧和耳部发生白斑;乳罩、内裤、腰带过紧,常在乳房、腹股沟、腰部出现白斑;洗澡用力搓擦,在皮肤擦伤部位出现白斑;小儿因鞋大小松紧不适,在足背,内外踝处发生白斑;蚊虫叮咬或皮肤瘙痒反复搔抓后诱发局部白斑;曾有一位病人练拳击沙袋,两个月后在双手第 2 ~ 4 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发生白斑,由于黑素细胞受损,进一步引起免疫功能失调,或神经末稍受刺激、损伤后的神经化学因素,导致其它部位出现白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