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警惕脑溢血

  现在正值夏季,天气炎热,虽然空调能给我们带来凉爽,但室内外温差大可能成为致命杀手。当气温升高至33℃时,发生脑溢血的危险性明显上升。那么哪些人属于脑溢血高危人群,日常生活中又该警惕哪些发病信号?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目录 1.脑溢血急救的最佳黄金时间 2.天气炎热警惕脑溢血 3.脑溢血的护理措施 4.脑溢血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5.脑出血的常见发病机制有哪些

1脑溢血急救的最佳黄金时间

  脑溢血较为典型的表现有一侧的肢体突然麻木、无力或瘫痪,这时病人常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跌倒,或手中的物品突然掉地;同时,病人还会口角歪斜、流口水、语言含糊不清或失语,有的还有头痛、呕吐、视觉模糊、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现象。患者发生脑溢血后,家属应进行紧急救护。

  至关重要的五分钟(发生脑出血的最初五分钟)

  1、如果病人倒在厕所、浴池等狭小场所,尽快转移到宽敞之处。具体做法因地制宜,只要别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都可以,以免堵住呼吸道,造成窒息。

  2、让患者安静卧床,尽量减少搬动,呼叫急救车。如果情况不严重,也可以待病情较为稳定后立即送医院急救。

  3、病人舌根后坠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因而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家人要立即采取措施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患者的衣领,取下义齿(如果有的话),取侧卧位头往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并进行人工呼吸。

  4、调整血压。可以让血压较高,且神志清楚的脑溢血者口服心痛定;如果患者神智不清者,有条件者可用小量利血平治疗或硫酸镁10毫升深部肌肉注射,或在医生的监护下使用硝酸甘油等静脉降压药物。

2天气炎热警惕脑溢血

  脑溢血又称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发病主要与脑血管病变,即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老化等密切相关。脑溢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发病急且进展迅速。脑溢血在中老年人群中尤为高发,近年来由于饮食不平衡、肥胖、烟酒无度、压力过大等原因,该病也有年轻化的趋势。

  脑溢血夏季多发。脑溢血会在各个季节发生,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时最为多发。气温升高会导致出汗增多、血液变得黏稠、血流阻力加大、心率加快,造成脑部小动脉壁压力增大。而且,燥热的外界环境所引发的烦躁不安和情绪不稳定,以及老年人中枢神经对缺水反应不灵敏等,都会影响患者休息、进食和饮水,导致血压调控功能减弱,促使血压经常处于病发前的较高临界水平。一旦遭遇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过度等因素,就会令原本较高的血压进一步急剧上升,引发脑溢血。

  导致脑溢血的高危因素有哪些?脑溢血与先天因素及血管壁发育有一定关系。后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即所谓的“三高”。以长期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为例,血压过高会对血管壁造成冲击,时间久了会在血管壁上形成一些“小瘤”,当遇到突发因素时,这些“小瘤”就会破裂,造成脑溢血。就像汽车轮胎或气球,其薄弱部分会形成小气泡,当内部或外部环境压力过大、温度突变,小气泡就有可能随时破裂。

  如果三高患者伴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会令血脂增加;肥胖会让血压升高,这些因素都会加大脑溢血的发病几率。

3脑溢血的护理措施

  1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1.1 评估病情加强预见性观察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应了解术中详细情况,以便对病情有基本评估。做好术后第一次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的监测等(后半小时监测1次)并记录,以利进行病情动态观察对比分析。观察意识、瞳孔变化,是判断病情轻重和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呼唤和给予刺激观察意识障碍程度,对瞳孔大小、形状、光反射严密观测,一旦有异常改变立即报告医生。如护理观察中发现意识状况改变,有加深之趋势;患者病情曾一度有好转,意识障碍减轻或神志基本清楚,后又渐渐转变成反应迟钝、神志不清;或有不同程度术侧瞳孔散大、光反应减弱,应报告医生行CT复查证实颅内有无再次出血。

  1.2 保持术后血压稳定,避免发生再出血 术后血压波动大或急剧增高是发生再出血的重要原因,故监控血压尤为重要,况且术后72 h内为脑水肿高峰期,病情尚不稳定,尤其用降压药物时观察效果,用硝酸甘油和立其丁时,随时调节泵入量,设置5~15 min监测血压1次。可进食者或有胃管者改用口服降压药。维持血压在140~160/90~100 mmHg,不宜过度降血压,否则导致脑灌注不足,引起脑组织广泛的缺血、缺氧性损伤,不利脑功能恢复。

  1.3 有效控制高热,减少再出血诱因 高血压脑出血多累及丘脑下部可致高热发生。体温38.5 ℃~40.0 ℃,给予物理降温、冰盐水加阿司匹林保留灌肠,尽量控制体温在37 ℃以下,对中枢性高热患者采用冰帽冰毯降温,实施亚低温疗法,冰帽持续应用保护脑组织,并做好减轻脑水肿的护理,保证脱水药物的快速输注,观察尿量了解脱水降颅压效果及肾功情况。

  1.4 加强肺部护理,预防感染和低氧血症亦是预防再出血的重要环节 为保持气道通畅改善有效通气量,可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持续吸氧SpO2监测,q2 h翻身叩背1次,头部制动,持续气道湿化每昼夜不少于200 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及时吸痰,要注意自上而下旋转吸痰,不可在气道内反复上下抽吸,以免损伤气管黏膜,调节合适的负压300~400 mmHg,每次吸痰持续时间不宜超过15 s,也不可引起剧咳、发绀,头部不可过分抬起摆动、同时观察监护仪显示SpO2数值,如荧屏上持续出现心率增快或不整、呼吸不规则、SpO2下降应停止吸痰,并给予高流量吸氧,待症状改善后再行气道内吸痰。吸痰注意无菌技术操作最为重要,先吸气管内再吸气管外痰液及口、鼻腔分泌物,不可重复使用,一次1根。

  1.5 避免躁动引起颅压增高 对术后躁动、癫痫发作的均应及时排除原因和应用镇静和抗癫痫药物,并施于安全防范措施(如约束带、床栏等),防止脑缺氧、脑水肿加重,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1.6 做好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头部引流管一般放置3~5天再拔管,最长者放置达16天,因此对引流管的护理特别重要。防止打结、扭转、拔脱,检查是否通畅,可用一手固定引流管近端,另一手由内向外挤压引流管,这样可把凝固的小血块挤掉。对侧脑室或血肿腔置引流管的患者,除注意防管脱落、保持通畅、预防感染外,重点观察每日引流量、颜色。颜色鲜红,提示脑内有继续出血的可能,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处治。床头可抬高15°~30°,有利于静脉血的回流,减轻脑水肿,减少引流液的分泌。拔管后注意伤口敷料的干燥,合理安排20%甘露醇静滴降压,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咳嗽。以免颅内压过高,脑脊液从未愈合伤口处渗出。不利伤口愈合,增加颅内感染体会。

4脑溢血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黑木耳6克,用水泡发,加入菜肴或蒸食。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

  2.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可起到降低血胆固醇作用。

  3.吃鲜山楂或用山楂泡开水,加适量蜂蜜,冷却后当茶饮。若中风并发糖尿病,不宜加蜂蜜。

  4.生食大蒜或洋葱10-15克可降血脂,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

  5.脑出血病人饭后饮食醋5-10毫升,有软化血管的作用。

  6.活血通络汤配方:川芎10g,桂枝10g,鸡血藤30g,葛根12g,羌活10g,归身10g,北芪60g,地龙 10g,三棱10g(炒),炒莪术10g,石菖蒲 10g,乌梢蛇10g,赤芍10g,甘草6g

  7、水晶山楂:山楂15枚去核,冰糖适量,煮熟后加山药粉15克,再煮片刻,每日两次中老年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40%26mdash;70岁为最主要的发病年龄,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

5脑出血的常见发病机制有哪些

  (1)微动脉瘤破裂:因脑内小动脉壁长期受高血压引起的张力影响,使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动脉瘤,其直径一般500μm。高血压患者的脑内穿通动脉上形成许多微动脉瘤,多分布在基底核的纹状动脉、脑桥、大脑白质和小脑中直径在100~300μm的动脉上。这种动脉瘤是在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囊状,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这种囊性血管容易破裂造成脑出血。

  (2)脂肪玻璃样变或纤维坏死:长期高血压对脑实质内直径100~300μm小穿通动脉管壁内膜起到损害作用,血浆内的脂质经损害的内膜进入内膜下,使管壁增厚和血浆细胞浸润,形成脂肪玻璃样变,最后导致管壁坏死。当血压或血流急剧变化时容易破裂出血。

  (3)脑动脉粥样硬化:多数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内膜同时存在多样病变,包括局部脂肪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或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长和钙沉着。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易发生脑梗死,在大块脑缺血软化区内的动脉易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坏死病灶。

  (4)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在结构上薄弱:大脑中动脉与其所发生的深穿支-豆纹动脉呈直角,这种解剖结构在用力、激动等因素使血压骤然升高的情况下,该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相关资讯
目录 置顶
目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