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区突出的腹外疝。脐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内容物容易从此部位突出形成脐疝。
目录 1.儿童脐疝的治疗方法 2.孩子患上脐疝会有哪些症状 3.脐疝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4.该怎样预防小儿脐疝这种疾病 5.家长护理脐疝宝宝有五大原则 6.脐疝以及脐疝的分类
1儿童脐疝的治疗方法
一、胶布粘贴法:个别脐环偏小小儿又爱哭闹屡发脐疝嵌顿者可试用“胶布粘贴法”以加速脐孔闭合。具体方法如下:
1、粘贴胶布应为医用胶布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病儿腰围6-10厘米。一侧胶布端剪小像舌头样伸出(长约5厘米),另侧胶布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舌头样胶布。
2、插入后,粘贴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
3、粘贴时必须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
4、使用中注意保护皮肤防止起泡糜烂粘贴要领是:适度贴紧,每次粘贴均使脐现变小,以促使脐称愈合。为防止胶布滑脱外面也可加弹性带(松紧带)由于胶布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
二、“弹性腹带”: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可先选用通常白天佩带,夜睡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以起到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弹性。腹带操作较简便,家长完全能够胜任而且受到过分忧虑的家长(特别希望宝宝能得到治疗)的欢迎。有些家长沿用旧习采用大铜钱或硬币,以布带勒紧腹部,企图挡住脐疝膨出,既无疗效还可能造成损伤,所以应弃之不用。
2孩子患上脐疝会有哪些症状
宝宝患有脐疝一般在脐部会可以见到一个球形或半球形可复性肿物,而小宝宝脐疝和其他小儿疝气一样,在小儿平躺安静时刻,脐部肿块就会消失,而当宝宝由于用力、哭闹、咳嗽、直立等使腹压增大时肿物出现,肿物高出肚脐3--4厘米,皮肤表面亮亮的,像是要破的样子。但是,家长们不要太害怕,您只要用手轻轻的压可使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并可听见咕噜咕噜水声,或者可以摸到未闭的脐环,患有脐疝的小宝宝有时患儿会出现呕吐、食欲不振等现象,这就要求家长们平时做好宝宝脐疝患者的护理。
3脐疝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1.婴儿脐疝
俗称“气肚脐”,为先天性,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区由于胎儿阶段脐带从腹壁穿过,是腹壁一先天性薄弱处;在婴儿期,两侧腹肌未完全在中线合拢,留有缺损,在医学上称为脐环。当哭闹过多、咳嗽、腹泻等促使腹内压力增高时,便会导致腹腔内容物,特别是小肠,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形成脐疝。
2.成人脐疝
较少见。可能与脐环处瘢痕组织变弱有关。诱因包括妊娠、慢性咳嗽、腹腔积液等。疝内容物初期为大网膜,随后还有小肠,结肠等。常因与疝囊壁发生广泛粘连,形成多房性间隙。
4该怎样预防小儿脐疝这种疾病
1、家长们您要注意小儿的日常饮食的问题,饮食是人体的健康的一半,小儿可以多吃些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
2、家长们在穿衣服、换尿布时,并不需要刻意避开患有脐疝气的部位,只要注意做好照护工作,保持好皮肤的完整性即可。
3、小儿的运动要适当,别过剧烈,不然剧烈的运动,容易引起体内的腹压增高,从而可能引起肚脐部位的器官组织跑出来,患有小儿脐疝。
4、平常家长们您一定要做好小儿的衣着,千万别太紧,对肚脐部位造成伤害,这样也是容易引起小儿脐疝的。
5家长护理脐疝宝宝有五大原则
原则之一:平时注意观察
在照护脐疝宝宝时,妈妈不需要每天按压脐部,只要在平时注意观察就可。如在给宝宝换尿布或宝宝睡觉时,顺便观察脐部外观即可。在宝宝比较放松、情绪比较平静时,脐部的小包会稍微下陷一些,就像吹饱的气球稍微放了一些气,表皮变得皱皱的,但是,当宝宝开始活动或哭闹时,脐部的小包又会变得较为饱满。
原则之二:判断宝宝哭闹的原因
宝宝哭闹是脐疝的症状之一,在宝宝哭闹时家长首先应该给予安抚,同时注意判断哭闹是否因为脐疝气所引起。虽然脐疝气算是良性症状,但是家长仍需留意观察脐疝气的情况。和腹股沟疝气不同的是,脐疝气多半会自行复原,而且几乎都不需要进行手术,但腹股沟疝气几乎都需要通过手术来改善症状。
原则之三:保持皮肤完整
在给疝气宝宝穿衣服、换尿布时,家长无需刻意避开患有脐疝的部位,只要注意做好照护工作,保持好皮肤的完整性即可。
原则之四:注意正确触感
在正常的情况下,家长在往下按压脐疝宝宝的腹部时,触感就像是戳一个充气没有充饱的气球,而且能很顺利地往下按压,中途不会遭遇任何阻力。
原则之五:不宜用东西压
有些家长由于对脐疝不了解,盲目使用硬币直接压住宝宝凸出的脐部,希望通过压力来改善孩子的状况。但是,专家指出,不论用硬币压还是用胶带或衣物缠住,对脐疝气都没有实质疗效,反而容易出现接触性皮炎,特别是在夏天,更容易因为闷热而出现痒疹。
6脐疝以及脐疝的分类
(1) 羊膜疝:羊膜疝又称为脐膨出或脐带疝,是一种先天性腹壁发育不全。脐带周围的腹壁发育缺损,导致腹腔内脏器疝出的一种新生儿畸形。脐疝发病率为千分之0.17到千分之0.14,男婴多于女婴,死亡率较高。脐带疝又分为胚胎型脐膨出和胎儿型脐膨出两型。胚胎型脐膨出的特点是腹壁组织缺损大,整个胎儿内脏,如肝、脾、胃、胰等器官均突出于腹壁外,成为疝内容物的一部分,尤其以肝脏位于“疝囊”内为标志。胎儿型脐膨出的特点是腹壁组织缺损面积较小,疝内容物主要为肠管,而肝、脾、胃、胰等器官均未突出于腹壁外,这是该型与胚胎型脐膨出的区别。
(2) 婴幼儿脐疝:多见于1岁以下婴儿。临床表现为脐部呈半圆形突起,如拇指头大小。当婴儿啼哭时疝突起增大,安静时缩小。用手将疝内容物回纳至腹腔后可触及圆形或卵圆形脐门(即腹壁组织缺损的部位),直径为1.5至2厘米大小,一般不发生嵌顿。婴幼儿脐疝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一为脐部发育异常,包括脐环未闭锁或因闭锁不全导致局部组织薄弱;二为婴幼儿啼哭等各种原因造成腹内压力增高。
(3) 成人脐疝:成人脐疝为后天发生的脐疝,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妇女。其主要原因为妊娠、腹水、腹部肿瘤、肥胖等因素导致腹部、特别是脐部组织薄弱,抵抗腹内压力增高的能力减弱。临床表现为脐部疝出,疝囊由此膨出并与皮肤粘连。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成肠管。由于疝较小,疝内容物反复膨出及回纳可造成粘连,形成难复性疝。患者自感腹部不适,有坠胀感,如出现嵌顿,刚会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的症状,应及时实施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