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出汗是肺气虚吗

  或许在生活当中我们一说到肺气虚,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但实际上这种问题对我们的一个正常生活是会带来很大影响的,因为肺气虚就是一种心情学的现象,一般会表现出心悸怔仲,胸闷气短等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话,对于患者的一个身体健康也会带来影响,那么鼻子出汗是肺气虚吗?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目录 1.肺气虚食疗方法 2.鼻子出汗是肺气虚吗 3.肺气虚的症状 4.肺气虚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5.肺气虚不能吃什么

1肺气虚食疗方法

  粳米: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早在《别录》中即有主益气的记载,唐代食医孟诜亦云:粳米温中,益气。清·王孟英还把粳米粥誉之为贫人之参汤,他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气虚者宜常食之。

  牛肉:性平,味甘,有益气血、补脾胃、强筋骨的作用。名医《别录》中说:牛肉安中益气,养脾胃。《韩氏医通》还说: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足见牛肉补气之力,尤为显著,故气虚者宜常食之。

  狗肉:性温,味咸,能补中益气,对气虚兼有脾虚或肾虚或肺虚或阳虚者更宜。《日华子本草》云:狗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力。《医林纂要》中还说,狗肉补肺气,固肾气。尤以秋冬季食之为佳。

  鸡肉:性温,味甘,有温中、益气、补精、养血的功效。无论气虚、血虚、肾虚,皆宜食之。民间对气虚之人,有用黄芪煨老母鸡的习惯,更能增加补气作用。

  鲢鱼:性温,味甘,能入脾肺而补气。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鲢鱼温中益气。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认为:鲢鱼暖胃,补气,泽肤。故气虚者宜食。

  鳝鱼:性温,味甘,有补虚损、益气力、强筋骨的作用,气虚者宜常食之。《千金·食治》就曾说它主少气吸吸,足不能立地。《本草衍义补遗》亦云:黄鳝善补气。

  鳜鱼:俗称桂鱼。可以补气血,益脾胃。《日华子本草》云:鳜鱼益气。《开宝本草》认为益气力,令人肥健。尤以气虚兼脾虚者最宜。

  大枣:性温,味甘,为常食之物,它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之于气虚病人。《别录》说它补中益气,强力。唐代食医孟诜亦云:大枣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所以,气虚者宜用大枣煨烂服食为佳。

2鼻子出汗是肺气虚吗

  额汗

  出汗局限于头额部,甚至汗如蒸汽,故有蒸笼头的俗称,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外感六淫,脏腑内伤者,均可引起头额汗。

  冷汗

  冷汗直流就是这个汗。每当人在生病、受惊吓或心绪格外紧张、生理心理功能失常时会不断地排出大量淡而无味的汗,触之发凉,出汗后常常有“心有余悸”之感。

  手足汗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凡脾胃湿热内蒸不宣、血虚、阳亏、中阳不足,均可导致手足多汗。

  鼻汗

  你发现了吗/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梁及鼻翼两侧渗出,汗珠晶莹可见。若病变见于肺气宣泄失常,多见于肺虚病人。

  半边身出汗

  这种汗多见于中风患者。指半边身体多汗,而另半边身体无汗或出汗甚微。多因气血不足内阻经络所致,常见于青年人高血压脑病,中风,半身不遂,截瘫等患者。

  黏汗

  汗出黏腻,发稠发热,系重感冒或其他病症高烧,服用解热退烧药后的一种病症汗。此种汗表明身有湿热不清,需去湿去热,方可痊愈。

  焦味汗

  有这种汗的要注意了。汗出津津,绵绵不断,散发出一股糊焦或燃煤味。重者焦味甚浓,可刺激周围人打喷嚏、流清涕。此症局限于青年男性,系因手淫频繁,或经常梦遗滑精,又不注意清洗会阴部者。此外,高烧病人的战汗,手术或女性分娩之后的虚汗,生命垂危、弥留之际的脱汗,都是不同病症或不正常的奇汗。

  劳心汗

  劳心汗这个词很形象。劳心汗是指心窝部和两乳房中间部位多汗,而其他部位无汗或汗出甚微,多因忧、思、惊、恐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以致心不主血,脾不统血而胸汗涔涔。常见于劳心过度的知识分子。

3肺气虚的症状

  (1)本证与脾气虚证的鉴别:

  本证与脾气虚证同属气虚范畴,但本证病位在肺,除一般气虚证候外,还以有咳喘痰液清稀,气短,动则更甚之症状为其特征;而脾气虚证病在脾脏,以一般气虚见症伴有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浮肿等见症为特征。若同时既见有肺气不足之证,又见有脾虚失运之证,则为两者复合之肺脾两虚之证。

  (2)本证与心气虚证的鉴别:

  两者亦属气虚证的范畴。但本证病在肺脏,故以咳喘气短,动则更甚,易于感冒,伴一般气虚证候为特征,而心气虚证病在心脏,故以心悸怔忡,胸闷不适,活动后诸症加重伴有一般气虚见证为特征。若临床既有肺气虚弱证,又有心气不足之证,则为两者复合之心肺气虚证。

4肺气虚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1)对本脏虚损、肺气不足。症见气短喘促,或咳嗽,声音低微,神疲乏力,血压偏低,面色淡白或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者,当补益肺气,宜用保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黄芪15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或用开水浸泡,代茶饮。也可用人参胡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胡桃仁30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

  (2)对易患风寒感冒,症见鼻塞、头昏头痛、恶风寒、疲倦乏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者,宜用玉屏风散加紫苏: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2克、生姜6克、紫苏10克。加水煎煮取汁,1日分3次服。未患感冒,当益肺气固表,宜用玉屏风散(前方去紫苏)煎汤口服,1日2次。或用玉屏风丸1次6克(或冲剂),1日2次。也可用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或用人参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

  (3)对虚寒性慢性鼻窦炎,症见头昏、恶寒、自汗等。当以补肺气为主,兼以通窍、解毒。宜用鼻通宁滴剂(含辛荑、苍耳子)滴鼻,1次1~2滴,1日2~3次。或用鼻通丸(含辛荑、不食草、白芷、薄荷、黄芩、甘草),1次1丸,1日2次。均加服北芪片。

  (4)对肺气阴两虚兼肾阴不足,症见阴虚内热、舌红口干、干咳少痰、手足心发热、失眠盗汗、梦遗失精、大便干燥等症状。治疗宜用补阴煎加减:生地15克、麦冬10克、天冬10克、北沙参10克、地骨皮10克、女贞子15克、天花粉6克、甘草3克。本方有滋肾润肺、清虚热止干咳的作用。

  (5)对肺气虚兼肾阳不足,症见形寒而畏冷、清涕不收、小便频数、余沥不禁者。可补气温肾,宜用保元汤:人参9克、黄芪15克、肉桂6克、生姜3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口服1日2—3次。

5肺气虚不能吃什么

  石榴

  性温,味酸甜。虽然石榴是性温,但是却不适合肺气虚的患者吃,因为石榴有损耗肺气之弊,会令患者痰多。

  荸荠

  性寒,能消积破气。《本经逢原》中就已指出:荸荠,虚劳咳嗽切禁,以其峻削肺气。因此,凡肺气虚弱之人,无论咳嗽或是虚喘,皆不宜多食。

  胡椒

  性大热,味大辛,是一味典型的辛辣刺激食品,古代医家多认为多食动气燥液,耗气伤阴。《海药本草》还说:不宜多服,损肺。元代名医朱丹溪也认为:胡椒性燥,大伤脾胃肺气,久则气大伤,凡病气疾人,益大其祸也。由此可见,凡肺气虚弱之人,皆不宜多吃常吃胡椒。

  薄荷

  性凉,味甘辛,辛能发散,耗伤肺气。清?吴仪洛认为:薄荷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虚者远之。《本草经疏》亦云:咳嗽若因肺虚寒客之而无热症者勿服。因此,凡属肺虚所致的咳嗽哮喘,皆当忌之。

  大蒜

  味道辛辣,刺激性大,多吃可动火耗血。《本草纲目》说它“辛能散气”。《本草经疏》又说:“气虚血弱之人,切勿沾唇。”《本草衍义补遗》中还指出:“其伤睥伤气之祸,积久自见。”由此可知,气虚之人忌吃大蒜。

  山楂

  俗称山里红、棠株。虽有开胃消食作用,但同时又有耗气破气之害。正气不足、气虚下馅之人,切忌多食。正如《随息居饮食谱》中所言:“多食耗气,羸弱人或虚病后忌之。”《得配本草》中也明确告诫:“气虚便溏,脾虚不食,二者禁用。”

  佛手柑

  性温,味辛苦酸。虽有健胃理气之功,但同时又有耗气伤气之弊。故气虚之人,不宜服食。如《随息居饮食谱》中所言:“多食耗气,虚人忌之。”《本经逢原》亦云:“痢久气虚,非其所宜。”

相关搜索
心肺气虚证与心脾两虚证的区别
心肺气虚证与心脾两虚证的区别
肺气虚
肺气虚
肺气虚吃什么食物好
肺气虚吃什么食物好
肺气虚的病因都有什么呢
肺气虚的病因都有什么呢
中医养生之肺气虚可以喝红豆粥吗
中医养生之肺气虚可以喝红豆粥吗
相关资讯
上万医疗人奔赴,这场“展”到底兑现了哪些承诺?
上万医疗人奔赴,这场“展”到底兑现了哪些承诺?
2024年5月10日18点17分,为期三天的“第八届未来医疗生态展会”(以下简称“VBEF”)正式落下了帷幕。据悉,本次VBEF以“新青年”为主题,由动脉网、VB100、蛋壳研究院、动脉橙主办,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战略合作支持,未来医疗生态展区联合健康智谷共同呈现。会议
新青年,自强万强:第八届未来医疗生态展会第三次议程全公开,证见新未来!
新青年,自强万强:第八届未来医疗生态展会第三次议程全公开,证见新未来!
动脉网第八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现已升级为VBEF未来医疗生态展会,将于2024年5月7日-10日在北京·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本届展会为15000+人次、10000平规模,围绕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生态、新合作构建体系,为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力展示搭建最佳舞台。这里是,公认的医疗产业创新
武田中国举办数字医疗创新大会 构建中国数字化医疗全方位交流平台和产业共同体
武田中国举办数字医疗创新大会 构建中国数字化医疗全方位交流平台和产业共同体
中国杭州,2023年11月24日——日前,武田中国协办在杭州举办的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下文简称“数贸会”)的重要对接活动之一——2023数字医疗健康产业大会。会上,武田中国携手合作伙伴发布《数字医疗实践与经验洞察报告》,深入剖析了数字医疗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参考标准和范本。同时,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