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自我检查周围血管病的方法

  周围血管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疾病,甚至会危害生命,特别对于老人来说,更是高发人群。所以提前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来老人自我检查周围血管病的方法。

目录 1.​老人自我检查周围血管病的方法 2.老人带孩子的利弊分析 3.5个高招解决老人带孩子问题 4.想让老人带好娃必须规避这些行为 5.老人的坑娃育儿法麻麻一定要制止

1​老人自我检查周围血管病的方法

  什么是周围血管病?

  临床上将心脑血管病以外的血管疾病统称为周围血管病,包括动脉、静脉及淋巴三个系统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周围血管疾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高发病种,若长期不愈,病情将呈进行性发展,重者将导致截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关于周围血管病

  周围血管病是糖尿病发生率很高的一种并发症,其中以外周动脉疾病最重要,也最常见。它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高发病种,严重者表现为肢体缺血,血流无法满足静息时肢体代谢的需要,如果长期不治疗,病情恶化,可能导致糖尿病足,重者截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约有50万条腿因脉管病、糖尿病足(坏疽)被高位截肢,200万只脚(腿)坏疽、溃烂无法愈合。专家指出,此类疾病不容小视,应及时到专业周围血管病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

  自我检查周围血管病的三个方法

  那么,如何尽早发现自己是否有周围血管病呢?教大家3个很简单的方法:

  第一个是摸动脉

  坐着时,双腿放松,用手触摸脚踝前方的足背动脉,如果搏动明显减弱,甚至摸不到,就强烈提示下肢血管动脉有问题了。

  第二个是摸温度

  下肢动脉缺血的患者,脚的温度往往偏低,如果发现温度比别人或自己身体其他部位的温度低很多,则很可能有问题。

  第三种是走路

  如果走路时间稍微长一点,就感觉到腿脚酸痛,就得当心。当然,这是简单的自测方法,发现问题应尽早去医院做专门的检查确诊。

  我们建议,年龄大于50岁的糖尿病患者应常规筛查周围血管病。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程大于10年等的糖尿病患者都属高危人群,即使年龄不到50岁也应进行筛查。一旦确诊,更应全面控制好血糖、血脂等指标。生活中,应戒烟,进行适度锻炼,并保护好足部,秋冬季注意保暖,但不能热敷。

  周围血管病是一个对老年人危害比较大的疾病。老年人一定要学会自我检查。

2老人带孩子的利弊分析

  那天妈妈群里有两个妈妈在为孩子爱打人犯愁,一个妈妈说孩子两岁半快该上幼儿园了,跟小朋友在一起,别人玩了他想玩的玩具他抬手打,别人没招他惹他,也是嘴里喊着“打”手就挥上去了。这让妈妈很犯愁。孩子从小是姥姥带的,姥姥对孩子感情好得没话说,但也把孩子惯得嚣张跋扈。

  爸爸妈妈每次吵孩子,姥姥都会护着。

  另一个妈妈说他们家孩子也是姥姥带,这个妈妈原本觉得孩子姥姥还比较注重育儿方法,譬如姥姥没事会看一些育儿书籍什么的。可是他家的孩子也会打人,但不是谁都敢打,而是只敢打姥姥。

  群里的妈妈都说问题出在孩子不该由姥姥带,父母亲自带的孩子一般没有这种毛病。这里牵扯出一个问题,就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这两年被叫得很热,针对隔代教育,也有不同的见解。到底隔代带孩子好,还是父母带孩子好?我们可以用妈妈们提供的案例说明一下:

  隔代教养情境一:

  要吃饭了,宝宝刚拿起勺子,姥姥赶紧夺过来:别弄洒了,姥姥喂你!孩子要喝水,他想自己到饮水机那里接水。姥姥赶紧叫着:哎哟宝贝,小心烫着你的手,来让姥姥帮你倒。倒好了会接着说:水太热了,姥姥帮你吹吹,冷一下再喝!好了,现在可以喝了,来,姥姥端着你喝!

  矫正情境:吃饭的时候,妈妈会让孩子自己来吃,即使洒到桌子上流到衣服上也没关系!喝水的时候,孩子:妈妈,我渴了,要喝水。妈妈:你的小杯子在柜子里,喝水自己去倒吧。分清热水和凉水,不要被热水烫了!等热水凉一些再喝。唔,真棒!现在妈妈也渴了,宝宝能帮妈妈倒水喝吗?宝宝:可以哦!妈妈:哇,宝贝你真棒!

  隔代教养情境二:

  宝宝在看动画片,老人歪在沙发上假寐。宝宝:姥姥,你看大雄飞起来了啊!为什么他坐在那个上面就可以飞呢?姥姥:哦,他会开飞机吧!宝宝:不是啦,不是飞机啦!姥姥:快看吧,看完跟姥姥睡一会儿去!

  矫正情境:宝宝:爸爸,那个一闪一闪的东西是什么? 爸爸:是火箭在夜空中飞行吧,啊,不!这个是宇宙飞船呢!宝宝想知道什么是宇宙飞船吗?爸爸给你讲啊……

  很明显,老人容易事事包办,孩子很难发展自我能力,另外对孩子智力刺激不足,孩子容易缺乏活力。而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并且可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以及激发孩子的活力和好奇心。同时父母可以给予孩子更好的语言以及智力上的刺激。也会有耐心引导他们去探索外部世界,培养他们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语言能力。

  而现实中,父母却很难做到亲自带养孩子。因此在无法实现父母带的情形下,爸爸妈妈要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对孩子的教养中,譬如下班后,譬如周末,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互动,称赞和鼓励孩子,帮助孩子纠正不当的行为,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老人带孩子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可以增加亲子间的亲密度,如果父母有良好的示范的话,孩子会较孝顺。早教专家冯德全有本书叫《谁说爷爷奶奶不会带孩子》,书里提到老人带不好孩子的关键词如:包办、代沟、纵容、过度忧虑、生活闭塞、文化缺失等。但他认为如果爷爷奶奶肯放手,懂得尊重孩子渴望独立的愿望,爷爷奶奶也可以带好孩子。冯德全为此提醒老人:有些话,千万不能说——你爸爸小时候还不如你呢!/别怕,我去跟你爸说!/你妈不要你了!/你真笨!/看看邻居奶奶的孙子!/你和你爸一个德行!/没事,奶奶去帮你认个错。/你可别像你爸似的,将来没出息!/当班干部太影响学习了!/小孩子问这么多干吗?

  怎么样,这些话是不是比较耳熟?但愿老人们可以以此为借鉴,在以后的育儿中多多克制。也希望爸爸妈妈们为孩子规避不良的语言环境,创造优良的探索环境,让孩子充分地健全地成长。

35个高招解决老人带孩子问题

  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是受到欢迎的

  老人们不会去不欢迎他们的地方,因为他们不想自己被视为“坚持己见者”或“干扰者”,你的邀请可以更明确一点,让他们知道,你非常都希望他们来协助你们照顾孩子,孩子也会很喜欢他们。

  让他们担任临时保姆

  让父母担任自己孩子的临时保姆,是最令人放心的。这样你也可以知道在跟老人相处的时间里,自己的孩子是处于安全的状态中。

  倾听他们的意见

  虽然你现在也已经是父母,但是在教养上,跟他们总有观点上的不一致,花一点时间听他们怎么说,其实对你来说,一点也没有损失。不要一开始就拒绝他们的方法,认为那些已经是过时的东西,有时候他们的经验甚至可以帮你大忙。

  提供玩乐的建议

  也许你可以主动告诉父母,什么游戏或玩具对孩子的发展好,或什么玩具是他们喜欢的,建议他们多与孩子互动,这样彼此也较容易建立信任。

  与他们分享愉悦的育儿时刻

  他们一定很高兴听到孩子孙子女又学会新的语言和动作,无论孩子做出什么可爱的动作,都会逗得祖父母们乐不可支。孩子出现哪些让你们兴奋的举动,也尽快地告诉祖父母,让他们分享你的喜悦,参与孩子的成长。

  因此,不要总以为老人是过分宠溺孩子的,他们和你的出发点一样:让孩子健康且快乐。因此,当他们的行为让你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沟通才是最主要的。

4想让老人带好娃必须规避这些行为

  家里有了孩子以后,家庭矛盾激增,尤其是婆媳之间的矛盾。这都是因为两代人带孩子的观念不同,老一辈人有他们的经验,年轻父母会从书本上学习更科学的知识。其实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老人在家带孩子,一些老思想确实应当摒弃掉,以免犯错误。

    1.让孩子吃太饱

    老人家总是想要孩子们再吃点,再吃点,老是觉得自己孙子吃不饱,其实这是因为他们那一代人是艰苦日子过过来的,是饿过肚子的。但是现在孩子条件都好了,只有吃的撑的,没有吃不饱的,吃太多对于孩子的胃肠道来说都是负担,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

    2.总是穿的太多

    老人家体质较弱,代谢较慢,总是比别人要感觉到冷一点,于是会按照自己穿衣服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但是孩子们代谢旺盛,动不动就会出汗。所以不能根据老年人的穿衣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只要和正常成年人穿衣服一样多就可以了。穿太多再出汗,身上湿哒哒的反而更容易受凉感冒。

    3.嘴对嘴喂饭

    这么不卫生的喂饭习惯到现在还有人在使用。老年人觉得自己又没有疾病,嘴巴干净的很呢。其实嘴巴里的细菌是非常多的,说句不好听的,和大便里的细菌数量也不相上下。最关键成人口腔内的微生物群和孩子不一样,这样喂孩子很容易把口腔中的细菌过给孩子。就拿最简单的龋齿来说,小孩子是没有龋齿的,如果大人有龋齿,大人嚼过的饭再喂给孩子,那孩子口腔里就有了龋齿细菌,自然而然长大后就容易患上虫牙。

    4.不带孩子出门

    老年人一方面身体素质较差,不爱出门,觉得外面冷;另一方面,老年人行动确实不太方便,带孩子出去跑不过孩子,危险也较多,于是老人带孩子不怎么会出去玩。其实适当的带着孩子出去走走,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看看外面的花花草草,也是很惬意的。

    老年人带孩子确实有很多弊端,但是老人绝对没有害孩子的心,因此家里人要互相沟通,不能因为老人带孩子做的不对或者做的不好就出言不逊,惹得老人伤心。家里人遇到带孩子观念不同的时候要及时沟通,并且怀有感激的心对待老人,毕竟他们年纪也大了,新知识学习能力也有限,而且带孩子确实是不太容易。

5老人的坑娃育儿法麻麻一定要制止

  对于八零后九零后夫妻来说,大多都奋斗在事业一线,而孩子则由父母帮忙照看,一些不健康育儿方式也就容易进入到现代家庭。老人家给孩子“把尿”“咀嚼食物喂食”等现象都普遍存在,而这些行为都非常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1.老人习惯给孩子“把尿”

    因为工作忙碌等原因,很多小夫妻家庭都请父母帮忙照看年幼的孩子。老人家觉得孩子还小,抱在手上把尿他们更舒服一点,也就养成了把尿的不良习惯。育儿专家提醒家长们,孩子应该从小养成自己上厕所的好习惯,这有助于他们排便能力,促进消化系统循环,避免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长时间的把尿不利于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个坐着的便尿盆,让孩子坐着排尿。

    2.咀嚼食物后喂食孩子

    孩子还没有长齐牙齿,大人担心孩子咀嚼不了食物,就自己先咀嚼烂之后喂食给孩子吃,这看似是很爱孩子的方式,其实是“害”孩子的举措。成人的口腔内有大量的细菌,而这些细菌当中除了有益菌之外还有有害菌,这些细菌会通过唾液进入到食物当中,然后进入到孩子的口腔和消化道,对孩子的口腔和消化道的健康都构成隐患性危险。因此,家长切不可自己先咀嚼好之后再喂食孩子,而是应该用粉碎机之类的机器加工成糊类再喂食孩子。

    3.将孩子包裹得过严实

    老人精力和体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他们更怕冷,一到冬天手脚冰凉。因为自己觉得冷,老人也就会觉得孩子冷,他们会帮孩子容得厚厚实实的。但是衣服太多孩子稍稍一动就出汗,如果没有及时换干燥的衣物,那么孩子也就非常容易感冒了。老人在给孩子加衣时应该先摸摸孩子的后颈,如果温度较高,就不宜再加衣物。

    4.不带孩子外出或玩耍

    老人家带孩子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担心孩子的安全,也就不想带孩子外出玩耍,生怕一出去磕碰到了,子女不高兴,自己也很难过自责。但是长时间关在家里非常不利于孩子综合能力的提高。孩子应该多到外面玩耍,参加各种活动,有助于提升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交流能力等全方面综合能力,从而让他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优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