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也许不知道吧,其实孩子有时候的贪心就是因为你们的错误教育而养成的,可能爸妈是不经意的,但孩子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误区,你们有没有闯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目录 1.网瘾孩子家庭教育的误区 2.五大教育误区养育出贪心宝宝 3.幼儿情商教育的三个误区 4.误区不与孩子沟通就去做咨询 5.误区电视节目总是无害的
1网瘾孩子家庭教育的误区
青少年上网成瘾影响学业现象得到广泛关注,许多家长因为管教方式不当造成家庭关系紧张。网瘾子女家庭教育存在三大误区。
误区一,谈网色变。西安交大附中心理辅导老师牛虹说,上网不等于成瘾,谈网色变只会适得其反。家长现在普遍存在认识误区,见到孩子上网就恐慌,所以一味让孩子戒网。判断孩子是否产生网瘾,一是时间上的标准,即连续4小时以上上网,二是孩子是否能自我控制。发现孩子有网瘾,首先分析成因,然后对症下药,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误区二,以“听话”和成绩为标准。陕西省妇联心理咨询志愿者李淑茜说,不少家庭把“听话”和成绩作为判断孩子好坏的重要标准,这个标准压制孩子的发散思维,容易使孩子孤独,希望在网络上寻求安慰与寄托。作为家长,应该舒缓孩子的压力,欣赏和鼓励孩子,培养孩子多种兴趣。
误区三,沟通不足。向日葵心理咨询工作室程毅君说,父母需要学会平等意义上的沟通,尝试让孩子讲出想法与困惑。讲述内心世界本身就是一种释放和信任,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交流。然后家长与孩子共同面对问题,一起解决。
2五大教育误区养育出贪心宝宝
误区一:拥有很多玩具
每年旭旭过生日时,都会收到很多礼物,爷爷奶奶送的、爸爸妈妈送的、叔叔阿姨送的……太多了,旭旭总喜欢一下子打开所有的包装盒,然后一口气玩个痛快,但是过不了几天后,他就对这些玩具没有兴趣、弃之一边了,然后就想着什么时候能再有个理由可以收到礼物就好了。
改正秘诀:安排仪式学会珍惜
针对这一类型的贪心宝宝,爸爸妈妈不妨采取进行“仪式”的做法,比如今年的生日时,妈妈可以给旭旭安排了一个小小的拆礼物仪式:让旭旭把打开的礼物传给家里其他的人看天誉花园然后再一个一个传下去,直到礼物再传回到旭旭的手里。并且在传礼物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对礼物做出一个评价,当礼物回到旭旭手里时,他一定会倍加珍惜。要让有价的礼物传达出无价的关爱,最好的做法就是让礼物“增值”。光是给孩子讲大道理,他当然会听不进去,不妨像这样试试“仪式感”的魅力。家人对礼物的每一句称赞,都会增加礼物在孩子心中的分量,这样他就会更加珍惜他所拥有的礼物。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家人在给孩子送礼物时,最好也是选择一些有意义的礼物。
误区二:风光生日会
6岁的冉冉下个星期就要过生日了,她想在披萨店里庆祝自己的生日,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因为那样感觉很风光。妈妈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是为了面子,还是答应了冉冉的请求。
改正秘诀:学会做一个小主人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也有自尊心,也希望能在伙伴面前有面子,这一点本无可厚非,但是需要掌握好度,而且也需要爸爸爸妈妈给孩子的指引和建议。比如,冉冉的妈妈可以告诉她,生日聚会不必像其他小朋友的一样,反而,独特的生日聚会更能给小伙伴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建议冉冉,自己做一回主人,在家里好好款待她的小客人。
在拒绝孩子的虚荣心时也需要一些小技巧:
你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意见,如果孩子喜欢小动物,在动物园度过他的生日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孩子喜欢运动,和小伙伴一起来一场体育比赛会更有意思。
对稍大一点的孩子,你还可以给孩子一个开支限度,让他自己做预算:从邀请的人数到生日聚会的过程,从选择菜单到付帐,全由他做主,这是教孩子学会理财的好机会哦!
误区三:喜新厌旧,经常提要求
“妈妈,我要……”女儿琳琳总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像一些小饰品、小发卡之类的,她都是见一样就想要一样,而且还特别会“喜新厌旧”。为了不让她哭闹,我每次只好满足她。
改正秘诀:学会列个愿望清单
当妈妈再遇到孩子这种情况后,可以从容一些应对,让她先列一个“愿望清单”,就是她想要什么,就写下来或是画下来。有了这个“缓冲”时间,孩子的愿望就不那么急切了。而且,妈妈可以根据孩子合理的需求来进行满足,有了“愿望清单”,即使在购物时目标也十分明确,不会再生出什么事端。
比如,你可以经常带孩子一起去采购,告诉孩子怎样可以节约金钱、怎样通过储蓄来买较贵的东西……孩子往往是通过观察大人的言行而产生物质化欲望的,他们认为“既然大人都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那我为什么不可以?”所以,爸妈要注意,你们的消费习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做好榜样作用十分重要。
误区四:家里老人溺爱
女儿可可是个“鬼精灵”,她知道在爸爸妈妈那里得不到的东西,如果去向外公外婆撒撒娇,那就可以轻松得到。所以,可可总是让外公外婆给她买这买那的。从这件事里,我我感觉到女儿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她总是觉得越是轻易得到的东西就越不会珍惜。
改正秘诀:要跟祖辈做好约定
为了让孩子改掉“贪心”和索要东西的坏习惯,爸爸妈妈和老人可以做个“君子协定”:对于孩子不正当的索要东西的要求,老人不能无原则地满足,否则对孩子的危害是极大的。
大多数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很宠爱孩子,对孩子都是有求必应的,但是如果宠爱变成了溺爱,那么爸爸妈妈就应该和他们好好谈谈了。应该让他们了解,孩子需要的只是他们的时间和爱,而不是金钱和物质,如果一味地溺爱和满足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贪心、越来越难以管教。
误区五:父母爱面子
贝贝在玩具店里缠着爸爸给他买飞机模型,说实话,爸爸觉得飞机模型太贵了,但是碍于孩子的哭闹和周围人的眼光,爸爸还是硬着头发买了下来。
改正秘诀:可以学会做个选择
遇到这种情况时,爸爸可以这样对贝贝说:“你已经有好多飞机模型了,不如买其他的玩具吧!把这个飞机模型留给别的没有飞机模型的孩子,好吗?如果你一定坚持要买,那么到过年之前,爸爸就不再给你买别的玩具了。”像这样做一下变通,给孩子多一些的选择性,相信孩子都会是懂情理的。
现在,玩具的价格越来越昂贵,爸爸妈妈不可能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但是你们可以学会变通。给孩子买玩具时,可以先确定一个心理价位,在这个价位之上,让孩子自己选择。如果选择性多了,孩子说不定就不会固执己见了。
3幼儿情商教育的三个误区
幼儿情商教育的三个误区
中医育儿专家指出,造成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孩子缺乏情商教育造成的。中国的孩子缺乏的并不是理论知识和技能特长,中国孩子真正缺乏的是情绪、情感、人际、挫折、意志、行为、态度等方面的心理素质教育,即情商教育。加强对孩子的情商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影响深远,刻不容缓。做好情商教育,必须从正确认识情商教育开始。然而,在中国,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定向思维的限制,很多人并不能正确地认识情商教育,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幼儿情商教育的三个误区。
幼儿情商教育的三个误区:
一、幼儿园重视不足
由于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认知课程,因此,在幼儿园里面,语言、数学领域课程竞争激烈,艺术氛围浓厚,但是情商教育无从谈起。再者因为情商教育不如学习知识那么具体,需要专业的心理教师,没有
既定的教育模式,很多教师无从入手,只能回避。而个别重视情商教育的幼儿园,由于没有专业课程和专家支持,教育方法不当,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反倒害了孩子。
二、教师能力缺失
在教师队伍里,教师在进行情商教育的时候往往会把自身的压力带入其中,或是把情商教学等同于认知课进行操作,不尊重孩子,甚至进行心理恐吓,或是认为只有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才需要情商教育,
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敢面对情商课程,怀疑自己的情商教研能力。
三、家长方法不当
情商教育在家长中的误区普遍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一些所谓的现代父母,自认为属于开放,民族型的,提倡幼儿教育顺其自然,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不能及时给予正确、必要与系统的指导与教诲,信奉“树大自然直”的理论,殊不知树大不直时就会因失去最佳的修复时机而致使其无法成材乃至成为歪材的后患;第二种是酿造爱水,把孩子当成心头宝贝,事事迁就,伺候周全,最后却因为溺爱过度,把孩子变成缺乏教养和独立生存能力的人;第三种是关心孩子,望铁成钢,却不了解孩子的兴趣,把一些不适合的东西强行灌输给孩子,最后孩子和家长都不高兴。
情商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只有当幼儿园、教师、家长三方面都走出误区,正确地认识情商教育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才有可能在正确的教育指引下健康地成长。
4误区不与孩子沟通就去做咨询
误区:去做儿童教育咨询的人都是失败者
我们对儿童教育这个问题的态度和我们对待性的态度有些相似。每个人都愿意读到、听到或者谈到这个话题,但如果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人们往往会装聋作哑、消极逃避。人们把寻求帮助看成是示弱的表现,他们不敢承认自己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出现了问题,在别人面前更是羞于提及。因此尽管咨询机构很多,可是只有当家庭这部汽车真正抛锚的时候,人们才会想到向专业人士求助。
我们需要说明的是,寻求专业帮助并不是一种弱者的表现。相反,这代表了这个家庭的自信,也表明了他们有能力进行改变。越早去做咨询,问题就越容易得到解决。长期的治疗经常是不必要的,作为旁观者的咨询师往往很容易发现这个家庭在哪些方面偏离了日常的轨道,哪些方面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得以改变。
大多数咨询是免费的,被咨询者也受保密义务的约束。即使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比如虐待儿童,咨询者也可以完全信任被咨询人。只有出现了危及到儿童健康和儿童生命的严重问题,被咨询人才被允许打破保密义务,并请求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进行干涉。这一步骤被咨询人会事先和家长进行讨论。去做咨询的家长也不必担心自己会由于教育上出现的错误被批评或者处罚。相反,咨询机关一贯希望能够给家长们以支持,希望能帮助家庭中的每一个人,更不想伤害任何一个家庭成员。如果需要的话,咨询也可以匿名进行。
大的危机往往来源于对小问题长时间的放任。只有鼓足勇气,克服那种刚刚去咨询时的错误羞耻感,家庭生活才可能得到显著改善和充实。根据儿童保护法,儿童具有要求咨询的权利,他们也可以在没有父母陪同的情况下独自去进行咨询。而去咨询的孩子们应该相信工作人员会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
观点来源:采访心理学硕士,基尔斯汀•达文,慕尼黑儿童保护中心家庭治疗师,德国儿童保护联合会慕尼黑分会会员。
误区:不与孩子沟通就去做咨询
在去进行咨询之前,孩子应该有所准备。那些经常给父母惹麻烦的孩子,在家中往往充当着替罪羊的角色,这个“害群之马”常常被认为是家庭问题的根源。
“你快点收拾收拾,我们陪你去做咨询,就是因为你给家里带来了麻烦!”家长把所有问题都不负责任地推到了孩子身上。孩子也自然会在心理上抵触咨询,不愿意积极配合。
“我们一起去,因为我们这段时间总是吵架,我们得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家长对孩子这样说话会更为公平一些也更容易取得积极的效果。。孩子会带着谅解的态度进行咨询,而且往往能在咨询中提出很多改进家庭生活的好建议。
观点来源:采访心理学硕士基尔斯汀•达文,慕尼黑儿童保护中心家庭治疗师,德国儿童保护联合会慕尼黑分会会员。
5误区电视节目总是无害的
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不应该让他看电视,这是我们生活中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但自从1999年《天线宝宝》开始在儿童频道播放并且引起强烈反响之后,这条规矩便似乎失去了效用。但电视不应该成为低幼儿童生活的主导,小孩子不应该过早地看一些给较大孩子看的节目。电视可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孩子有可能把在电视中看到的情景和真正经历过的生活混为一谈。如果他们看到的东西与他们的年龄不符,那么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上幼儿园或者小学的孩子比较喜欢看电视,因为通过电视他们可以和自己的同龄人找到共同的话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开始试图在电视中找到自己生活的榜样。如果让孩子自己选择的话,他们首先会选择看儿童节目。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大人们在节目的选择方面不必对其要求太多。但是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看不适合他们的节目,或者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节目。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什么教条的规定,家长应该提高自己对于节目的鉴别力。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动画片都适合孩子观看。如果在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动画片中出现了小动物遭遇某种不幸的场景,有些孩子可能就无法承受。家长们无法接受的是一类被称为“成人动画”的卡通片,这类动画片发源于日本,其主要受众是成年人。上世纪90年代后,《口袋妖怪》和《游戏王》风靡了欧洲。“19点以后的成人动画节目,一般不适合儿童观看。”媒体教育学家本巴赫迈尔这样认为。即使在下午播放的动画片,也并非适合所有儿童。但巴赫迈尔也不同意将这类动画节目妖魔化:“有些节目在我们成人看来非常拙劣,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可以找到兴趣相投的朋友。”他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成人动画节目。下午没有时间的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好,孩子只看某几个节目,到周末的话,家人可以一起看电视。这位教育学家希望,对于各种类型的节目,家长都能够这样处理:“成人动画、 脱口秀或者电影,对那些孩子没有能力分辨的节目,家长都应该和孩子一起看,这样如果有什么不适合的地方,家长可以及时地制止。”
具体某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适合哪些节目,经常是因人而异的。电视台也根据电影内容是否太过暴力或儿童不宜,规定了播放时间。如果电影适合6岁以上的儿童观看,播放时间一般会在晚上8点之前,12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看。12岁以上儿童才能观看的电影,可能会对年龄较小的儿童产生消极影响,播放时间一般会在晚上8点之后。16岁以上儿童才能观看的电影,一般在晚上10点和早6点播放。适合18岁以上观看的电影,一般在晚上11点以后放映。决定这个时间划分的是“保证青少年在身体上精神上和心灵上的健康。”电视节目不允许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德国,节目的每一个部分及其整体的影响都会进行评估。负责私立电视台的机构是位于柏林的电视节目自律委员会。
电视节目中充斥的暴力行为是否会激发孩子的暴力倾向,对于这一点目前并无定论。但不良的电视节目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和恐惧,并会为他们树立错误的模仿对象。因此孩子需要有耐心的倾听者,需要有良好的看电视习惯的父母。孩子们需要能够放弃侦探片和惊悚片,并主动和他们一起看儿童节目的父亲。学校中也应该开设相关的课程,教会孩子们如何有效地利用电视,同时避免其消极影响。
需要补充的是:不良的看电视行为除了心灵上还有可能会造成身体上的损害。每天看电视在两个小时以上会对孩子未来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新西兰的研究者对1000个儿童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发现经常看电视与体重超重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经常看电视的人群中吸烟者较多。在排除了父母是否吸烟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之后,这个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过多地看电视会对身体健康产生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