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

  对于孩子的健康护理是都关注的,现在也是有很多的父母都很关注对孩子的教育的,要知道孩子的好的性格等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很有帮助的,父母也是都希望孩子有自信的性格的,那么父母怎么培养孩子的自信?

目录 1.几个孩子没有自信的表现 2.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 3.孩子的自信源自于父母 4.孩子自信了也就变积极了 5.自信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1几个孩子没有自信的表现

  孩子缺乏自信心有的是与生来的个性特点有关,然而大多数则是生活经历造成的,如果能在早期阶段识别你的孩子是否缺乏信心并给以及时的调整,那么对孩子和家长都有很大的好处。下面的一些表现能使你判断出孩子是不是缺乏自信心:

  1、不愿意做可能有困难的事;

  2、遇到一点困难就犹豫不决;

  3、频繁地要求得到肯定;

  4、预料失败;

  5、经常寻求帮助;

  6、用消极的方式思考问题而且悲观;

  7、沉默、孤僻;

  8、反复提问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

2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

  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鼓励、赞扬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说“你真棒”。

  比如让4岁的孩子自己穿衣服,不要说:“你现在自己穿上衣服,下午就给你买雪糕。”而只需说:“我想你已经长大了,能够自己穿上它了。”在这样的提示下,他努力穿好了,就会感到自己确实已长大了,就会在此后每天的努力中巩固这种感觉,从而自信心大增。

  成人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理至关重要。幼儿时期,成人对孩子信任、尊重,承认,经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反之,经常受到成人的否定、轻视、怀疑,经常听到“你真笨、你不行、你不会”的评价,孩子也会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感。因此,成人必须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多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要以正面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盲目的拿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孩子比较,而是多拿孩子的过去与现在比较,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进步了,从而产生相应的自信心理。尤其是特别要给予发展慢的孩子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使这些孩子逐渐树立对自己的正确评价。

  第二,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自信心 。

  给他一些他一定能完成的任务,比如摆碗、盛饭、给爷爷拿眼镜、到信箱拿报纸等,他做到了就表扬。有时也帮他做一些比较困难的事,如洗手绢、擦皮鞋、整理玩具上架等,会做了更要大为表扬,树立她的自信心。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要让他自己穿脱衣服,锻炼独立性。需知自信心和独立性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因此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到孩子的缺点和优点,正确把握,创设良好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去尝试和发现,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并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进步,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第三,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鼓励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鼓励,就好象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没有鼓励孩子不能健康成长。但我们往往轻视对孩子的鼓励,往往忘记鼓励。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孩子需要的就是教育,不断地教育,而教育更多的就是灌输和训导。

  当孩子试着做一件事而没有成功时,我们应避免用语言、用行动向他证明他的失败。我们应该把事和人分开,做一件事失败了并不意味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一旦技巧掌握,他就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我们采取指责的态度,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这个时候就不象掌握技巧那样简单了。孩子可能永远做不成这件事情。对成人而言,我们自己首先不能泄气或失去信心。

  想要鼓励孩子,最重要的两条是:第一,不要讽刺他,使他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第二,不要过分地赞扬他,以免产生骄傲情绪。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必须时刻顾及到这一点:不要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同时,我们应该知道,如何鼓励孩子的自信心。

  第四,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像人类赖以生存的阳光、空气那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

  此外,我们还可心帮助孩子,发扬优点,以已之长,克已之短的方法来培养、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上进心

3孩子的自信源自于父母

  当着孩子的面,一位奶奶说,他爸给孩子买了一条阿迪的裤子和一件上衣,打完折不到六百,他爸说不贵,言语中就将大人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穿品牌能够提升孩子的自信吗?看看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自信?

  一、检查你自己的价值观

  你是否因为你的孩子没有显示出超人的天赋而暗中失望?你是否因为你的孩子没有别的孩子漂亮感到脸上无光?

  要知道,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很大的程度建立在父母对他们的评价上。很多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很爱他们,但很少有孩子认为他们与父母是平等的。你的孩子相信你可以为他献出生命,但同时也认为你并不拿他当回事儿。因为当孩子与你的客人攀谈时,你曾打断过他的话,厉声叫他走开。只有让孩子坚

  信他的父母喜欢他,这个孩子才会有很强的自信心。

  二、要做孩子最亲密的朋友

  教孩子读有益的书、和孩子一起去放风筝、打球,当孩子向你们讲他那只断了翅膀的小鸟时,你们一定要耐心地倾听。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因为自信的基石就是这样奠定的。

  三、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长处

  有些孩子会唱歌,有些孩子能做模型飞机,有些孩子能独立喂养小动物,还有些孩子踢得一脚好足球。其实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一种爱好,然后以此来鼓励他,督促他,推动他,让他不停地去学习,发展他的长处。否则最大的悲剧也许会是,你强迫孩子向你认为是最好的方向发展,然

  而这个方向并不是孩子真正的长处。

  四、不要随意惩罚孩子

  打骂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损伤吗?这全在于父母打骂的意图。给固执的孩子一巴掌有时可以奏效,但我们不能因此把自己的烦恼全发泄在孩子的身上,更不能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打自己的孩子或嘲笑挖苦他。而且父母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孩子眼中公正秩序的化身,如果你以很恶劣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就会

  怀疑你是否真的爱他,从而失去自信。

  儿童成长期父母的影响已成为大家研究的热门课题,经过长期研究,大家公认成长良好的孩子都有以下3个特点:

  1、他们在家中得到父母更多的爱和平等的关怀。

  2、他们的父母都明白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而困难的工作。

  3、他们的家庭气氛民主而坦率。

  因此为人父母,要想你的孩子充满自信,大人也要随时检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榜样,建立孩子的自信从小抓起。

4孩子自信了也就变积极了

  如果你问一个老人或者一个女人的年龄,对方并不正面回答,而是让你猜,那么,这个人的实际年龄一定是比看上去的大,他一定是显得年轻,他说出年龄时,你一定会惊叹!他内心里其实就在等着你的这声惊叹,因为在之前无数次类似的情形中,他已经获得过无数这样的惊叹,从中享受到无数的满足和喜悦。

  他对结果是胸有成竹的,只有自信的人,才敢将自己置于被人评说的境地。越是心虚的人,越是怕被人猜,更不会去引导这个话题,“回避”是他们最常用的法宝。

  自信才会表现积极。

  自卑会影响一个人在公众面前的态度,影响他和群体的关系。孩子对有些活动表现出冷漠,不愿参与,不一定是因为不感兴趣,而是因为自卑,是一种自我保护,怕表现不好而逃避参与,就以“我不感兴趣”作为借口,其潜台词可能是“我不是没有能力做好,我只是不想做而已”。

  某些人嘲笑一切,是为了使自己处于某种心理优势,而之所以需要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优越,是因为实际上缺乏优势,所以对陷入劣势有深深的忧虑和恐惧。不自信的人是难于和蔼宽容的,喜欢给别人治病的人,自己就是病人。有些孩子与环境冲突很大,难于与人相处,其根源也在于自卑。

  所以,要让孩子有参与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鼓励。要让孩子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赞美。但只有语言上的鼓动和赞美是不行的,说再多“你真棒”,如果他感觉不到自己确实很棒,也没有用。只有自己确确实实很棒,才会有真正的自信。这就需要家长去发现孩子,还要实实在在地帮助他取得进步,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成功中建立自信,最终从一个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愤世嫉俗者,变为一个豁达宽容的人。

5自信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经常与朋友聊起子女教育的话题。每次交流中,我总会说起我的经验:不断地鼓励孩子,培养他的自信。许多朋友则说,看自己的孩子咋都不顺眼,实在没什么可鼓励的。其实,我以前也有这样的感觉,尤其是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反叛期的到来,这种感觉还曾越来越强烈。

  儿子从小学到初中,实在是乏善可陈。学习成绩一般般,也没有什么爱好与特点,学过钢琴,考过二级后便半途而废。不要说孩子对自己没有自信,我对他也不抱什么大的希望。初二的时候,让他每周六去数学家教上课,并不是指望他在数学上有多少长进,只是觉得去上上课总比在家浪费时间好。儿子倒愿意去,他后来告诉我,反正在家也不给玩,上课来回的路上还可以看看野眼。带着这样的目的,上课自然不会太认真。不过那位数学老师很有一套,他总是对学生不断地鼓励。他曾对我说,我不是教他们如何解题,那是学校数学老师的事,我是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半年以后,儿子的数学成绩虽没什么明显提高,但显然对数学有了些兴趣。进入初三,学校每周一要进行数学测验,并按分数排名。通常他排在班里二十左右,有时也会进入前十。我问他为何不能保持前十的成绩,他说:这也不是做不到,只要周日好好复习就行,不过你也不要让我这么辛苦,也要让同学的父母高兴高兴。我的教育方针是不强逼孩子做什么,对此只能无可奈何,但从这一番话中我发现他开始有些自信了。

  有意识地对儿子进行鼓励,培养他的自信是在他进入高中以后。中考数学儿子那满分差一分的成绩触动了我,我实实在在地看到了那位数学家教的教育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从此我不很在意儿子的具体成绩,而是关注他学习的信心如何。记得他高一的首场考试成绩在班里垫底,他发给我一条短信说,班里高手如云,个个厉害,似乎有些自卑。我知道要孩子自信,首先家长要对他有信心。我用轻松的语气回复他说,成绩不在于一时高下,你是一只潜力股,有着很好的成长性,考入市重点高中已经证明了你的实力。我给他的目标是每次考试的名次往前挪一位。随着学习自信心的逐渐提高和高中学习方法的掌握,不多久学习成绩便上升到班里第一梯队。这同时也让我更注重平时对他的鼓励。

  我发现,自信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儿子自从对学习有了自信后,性情开朗,善于与人交往和沟通,不再惧怕任何场面。高一学年结束时,他顺利地通过了一个国际组织的选拔,去意大利作为期一年的文化交流。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在一个陌生的意大利语的环境里,他独自一人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饱尝了酸甜苦辣,最终出色地完成了文化交流的任务,带着一口标准的意大利口语回到祖国。

  经过这一年国外的锻炼,儿子似乎更成熟、更自信了。回校后,面对读高二还是读高三的选择,他毅然决定直接读高三。高三的第一次月考,成绩在年级自然又是垫底。他至今依然保存着那次月考的数学卷,满分150分,只拿了78分。我们倒有些担心,他却很自信地说会赶上的。除了不断的鼓励,我们在他的学习方面爱莫能助。事实又一次证明了鼓励与自信的力量,高考中他考出了超过一本线60分的成绩。

  高考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给他带来更多的自信。他接受了更大的挑战,直接去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读书。现在他在该校读第二学年。第一学年因为学习出色而被免去了部分注册费(意大利公立大学不缴学费),并获得了两笔奖学金,一笔是因为通过考试的课程多而获奖,评奖范围是全校学生;一笔是因为考试的平均分排在前十名,评奖范围是全校中国学生。

  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子女教育的经验,是希望家长们充分认识到鼓励与自信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

相关资讯
目录 置顶
目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