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阳虚体质的表现有哪些呢

  阳在中医里面主要是指人体温暧、体格、运动方面的功能。阳虚即人体脏腑功能活力不足,温煦功能减退,出现的恶寒喜暖证状。因此这种人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耐夏不耐冬,喜食温热食物。对外界的寒湿邪气反应也很敏感,冬天容易生冻疮。当受到病邪侵袭后多也化为寒症,病程中也不容易发热或热势低,等阴盛阳虚的证状表现,因此,补阳的食物或药物都有御寒的作用,尤其入冬后食用这类药物或食物对畏寒的阳虚体质者能提高其抵抗能力。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女性阳虚体质的表现有哪些呢 2.阳虚体质的特征 3.阳虚体质的食补 4.几种阳虚体质人群的症状和调理方法 5.如何防治阳虚体质

1女性阳虚体质的表现有哪些呢

  1、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重者夏天也凉)、身体发沉;

  2、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性欲减退、宫冷不孕、白带清稀;气滞血瘀导致冲任不通,月经失调或行而不畅,经常小腹胀痛;

  3、月经期延后、量少、色暗、有块或痛经;

  4、子宫、卵巢、乳房易生肌瘤、囊肿、增生等;

  5、易患泌尿系统感染、妇科炎症等疾病;易导致更年期提前;

  6、虚喘气短、舌白胖大或有齿痕;

  7、听力下降或耳鸣、记忆力减退;

  8、易患腰痛、关节痛等;

  9、易患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椎病等;

  10、五更腹泻,或者便秘;形体虚胖或羸瘦;

  11、面色苍白或黧黑,易生黄褐斑、粉刺、痤疮、过敏等皮肤问题。

  上文就是关于女人阳虚体质的表现都有什么的介绍,阅读了上文大家知道了吧!如果您出现了文中介绍的一种或是几种症状,就要注意了,及时的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女人阳虚体质的方法,建议有以上情况的朋友尽快就医。

2阳虚体质的特征

  除了怕冷和手脚凉这两个显著的特征外,阳虚质女性往往还会有下面这些特征 :

  面色白

  这类人看上去白胖胖的,但是白得没有光泽神采,嘴唇颜色也偏淡。有些人眼睛周围还会有黑眼圈。因为眼圈和口唇是反映脾脏情况的区域,黑眼圈和口唇颜色暗淡的人,通常都有一定程度的肾阳虚或者脾阳虚或者二者兼有。因为脾阳虚很容易影响到肾,从而导致肾阳虚的发生。

  口淡不渴,喜热饮

  这类人总觉得嘴里没味,而且不爱喝水。如果想要喝水的话一般会选择热饮料,一杯热可可下肚,她们会觉得马上舒服不少。

  自汗

  这类人抗疲劳能力差,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有时候甚至没有活动,也会不自觉地就出汗,诡异至极,中医将这种不因劳累、炎热、衣着过暖、服用发汗药等因素而出现的时时汗出,动辄汗出益甚的情况称为"自汗"。

  小便多

  这类人夜尿多,晚上起夜两三次,非常影响睡眠,相当令人讨厌。有的人还会有小便解不干净的感觉。这类女性的尿色清白,不像一般小便那样有点黄。

  大便稀

  阳虚质的大便大多不成形,甚至会"完谷不化",也就是大便里出现没有被消化的食物,吃什么拉什么。有的人还会出现"五更泻":大清早的就得起床上厕所,解出来的还是稀大便。

  精神不振

  这类人和气虚质的人一样,总觉得神疲乏力,有些提不起精神。

  耐夏不耐冬

  这类人怕冷不怕热,夏天比较好过,冬天就难受了,很容易感冒,中医看来,就是易被风、寒、湿邪所侵。

  性情静

  这类人一般比较安静内向,不大说话,不喜欢活动,睡觉喜欢蜷卧。这类人的情绪比其他体质的人更易消沉,容易有抑郁的倾向。

  舌淡苔白滑

  这类人可以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一般都是胖胖的,有的甚至有牙齿压迫的痕迹,舌头的颜色偏淡,舌苔呈白色,唾液比较多。某些阳虚质的人,明明阳虚,偏偏要装"热",出现长痘、口臭,甚至心烦失眠一类的"热火朝天"的症状。其实这是假象,是由于下焦阳虚,导致根基不牢,出现阳气虚浮的现象,虚浮的阳气飘到人体的上部,于是出现牙痛、口臭、心烦失眠、面部发红、皮肤油腻甚至冒痘等诸多貌似上火的症状。这种特殊的阳虚类型中医称之为"上盛下虚"或者"上寒下热"。同时,身体下半部分则表现出中医所谓的"寒像":夜尿多、大便不成形、白带清稀、腰膝酸软等。这类人千万不可盲目败火,动不动就吃清热解毒药,一定要致力于解决阳虚这个根本,不然只会适得其反。(参考:舍胖嫩与慢性营养障碍,血浆蛋白减少,舌组织水肿有关。还有人认为某些疾病时舌体淋巴回流障碍、结缔组织增生或内分泌功能低下、水代谢障碍均可造成舌胖。舌体胖大压迫齿缘因而形成齿痕。)

  阳虚其实分很多种:脾阳虚是阳虚中最常见的类型。脾阳虚的女性通常食欲不好,容易犯恶心和打嗝,甚至干呕、反酸,大便清稀不成形。这类美人也常有腹痛腹胀之感,喜温喜暗;常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口淡不渴。胃阳虚的女性总觉得胃部不舒服,胀胀的,闷闷的,严重的话会出现火烧一样的疼痛。

  体格检查:手足不温,腰腹部冷,面色淡白无光泽,或面色黑,舌淡白,舌体胖嫩,脉搏沉弱无力。阳虚体质的血压偏低,免疫功能减退,甲状腺素分泌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性激素水平下降。

  根据临床经验,辨阳虚体质可参考以下各项:1、常年四肢不温,体温低于常人,是阳虚体质的特征;2、具有气虚体质的基本特征(见首篇“气虚体质的表现”~节);3多见于老年人;4白天容易打磕睡;5有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痔疮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或慢性泄泻。

  手脚冰凉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冬天血液的新陈代谢减缓,低气温使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得手脚,尤其是指尖、脚尖等部尾的血液循环不畅,末稍神经循环不好造成的。

3阳虚体质的食补

  1.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20g,生姜30g,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羊肉500g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

  本品为汉代张仲景名方,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合冬日食用。

  2.韭菜炒胡桃仁

  胡桃仁50g开水浸泡去皮,沥干备用。韭菜200g择洗干净,切成寸段备用。麻油倒入炒锅,烧至七成热时,加入胡桃仁,炸至焦黄,再加入韭菜、食盐,翻炒至熟。

  本品有补肾助阳、温暖腰膝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腰膝冷痛者。

  3.鹿角胶奶

  将牛奶150ml放入锅中加热,煮沸前即兑入鹿角胶10g,用小火缓慢加热。并用筷子不停搅拌,促使胶体烊化。等到鹿角胶完全烊化停火晾温,最后加入30ml蜂蜜,搅拌均匀。上下午分两次服用。

  河虾、海虾、海参、核桃仁、蜂王浆、雄蚕蛾等性味都是甘温的,有助阳作用,平时可适当的多食用。

  4.鹿茸酒 取鹿茸4.5克,白酒500毫升。将鹿茸用白酒浸泡20日以上即可服用。本药酒具有壮元阳、益精髓、补气血、强筋骨的功效。适用于精血不足、头晕眼花等肾阳虚者。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两次。

  5.雪莲酒 取雪莲花15克,白酒或黄酒200毫升。将雪莲花浸泡于酒中,7天后即可饮用。本药酒具有补肾壮阳,调经的作用。适用于阳虚者的保健,也可用于调治肾阳不足而引起的畏寒肢冷、关节冷痛、阳痿、月经不调。每次饮用10毫升,每日两次。

  6.双参鹿茸蜜膏 取鹿茸片20克,丹参200克,红参20克,白蜜1500克。先将鹿茸用米酒浸泡后烘干,红参慢火烘干,共研成细末;然后将丹参熬汁去渣后,倒入白蜜炼稠;再和入鹿茸红参粉,浓缩成膏。本膏方具有补益精血,延年益寿之效。适用于阳气亏虚、畏寒肢冷、气短乏力、心跳缓慢、头晕目眩者。口服,每次1匙,每日两次。

  温馨提示 上述药酒和膏方只适合于阳虚体质者,服用前务必对症。凡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烦气粗、失眠盗汗、尿黄便干等阴虚火旺者以及感冒发热者忌用。

4几种阳虚体质人群的症状和调理方法

  心阳虚

  【症状表现】表现为心悸、气短(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四肢厥冷、大汗出、心悸加重甚至昏迷不醒;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欲绝等。

  【病因】指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心气虚,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

  【调理方剂】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9克(炎),生姜9克(切),大枣3枚(擘),附子6克(炮)。

  【用法】上6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温服。

  【功效】适用于发汗大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

  脾阳虚

  【症状表现】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喜热饮、大便清稀、倦怠神疲、纳食减少;或泛吐清涎、或水肿、或妇女白带量多而清稀;舌淡胖或有牙痕、苔白滑、脉沉弱。

  【病因】本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调理方剂】理中汤。

  理中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人参6克(现用党参),干姜9克,炙甘草6克,白术12克。

  【用法】上药切碎。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200毫升,每日3剂。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200毫升左右,微自温,勿揭衣被。

  【加减】如泄泻较频,方中白术改用土炒,以增加涩肠止泻的作用。如虚寒较甚,而见,面色苍白,手足不温,或昏睡露睛,可加熟附子,以加强温阳祛寒之力,名附子理中丸,或再加肉桂,名附桂理中丸,其补阳祛寒之力更大。

  【功效】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大家需要注意这些中药调理方式,平时大家需要注意合理的进行自我保健,而且要注意身体的调养方案,全面进行护理,避免造成心烦意乱,造成面色苍白,而且还会造成身体乏力,四肢厥冷,导致大汗淋漓,希望大家注意这些情况出现,有效进行自我调养。

5如何防治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发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寒湿之邪外侵、过食寒凉之品、忧思过极、久病不愈、房事不节等引起脏腑功能损伤,“阳消阴长”,阴寒之气偏盛而生里寒,表现体内阳气不足,机体失去温煦、推动、蒸腾与气化等作用减退、甚者出现水液停留的证候。

  辨证施治

  1.心阳虚证

  证候: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舌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代。治则:温补心阳。主方:保元煎。常用药:党参、黄芪、肉桂、生姜、甘草、巴戟天等。

  2.脾阳虚证

  证候:食少,大便溏薄,肠鸣,腹中冷痛,因外感寒、湿之邪或进寒凉菜饮食加剧,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或有齿痕。治则:温中健脾。主方: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常用药:党参、白术、附子、肉桂、干姜、肉豆蔻、补骨脂等。

  3.肾阳虚证

  证候:腰背酸痛,形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泻泄,多尿、遗精,阳痿,舌淡苔白,脉沉迟细弱无力。治则:温补肾阳。主方: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常用药:附子、肉桂、杜仲、续断、菟丝子、当归、枸杞、鹿角胶、熟地、山茱萸等。

  除上述方药外,可随症加减。浮肿、尿少加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遗精加金樱子、桑螵蛸收涩固精。由于阴阳互根,“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补阳同时加少量补阴之品,如枸杞、熟地、桑椹。阳虚常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常加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健脾益气。

  阳虚体质证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大法当益气温阳散寒。因肾为一身阳气之根,脾为阳气化生之源,尤应益脾肾之气、温脾肾之阳。

  阳虚体质的特征

  阳虚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是一个中医名词。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

  心阳虚:表现为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

  肝阳虚:表现为头晕目眩,两胁不舒,乳房胀痛,情绪抑郁。

  脾阳虚: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嗳腐吞酸。

  肾阳虚:表现为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

  肺阳虚:表现为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低懒言,痰如白沫。

  常见表现:肌肉松软不实。 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