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干的各级分支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吃什么帮助血液循环呢 2.血液循环的发现 3.血液循环的过程和分类 4.血液循环的作用是什么 5.血液循环途径
1吃什么帮助血液循环呢
黑糖姜汤:
材料: 生姜一块、附子80克、红枣10粒、黑糖60克。 作法: 1.生姜洗净后切块,不必去皮。 2.将附子和红枣冲净,与老姜一起放进锅中,加1碗半的水熬成1碗。 3.加黑糖拌匀,即可饮用。 最近很流行的黑糖,我个人也视它为不错的补方。这道配方必须用老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全身产生温热的感觉,改善手脚冰冷。
泡足浴方:
材料:黄芪10克、当归10克、葛根10克、川椒5克、红花5克。作法:1.以纱布袋将所有药材包起来并捆紧。 2.加适量水浸泡20分钟后再烧开加热。 3.煮约10分钟后倒入泡盆,再调和冷水至适当的温度。这道泡脚配方可以活血通经,双脚常冰冷的人可以每天泡个10分钟,让血液循环更好,渐渐就能改善冰冷的痛苦。
热水泡脚非常有助于血液循环,也可以用手擦你的手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的复苏,如果它刚刚结束,很容易觉得冷。最简单的方法是适当的运动和按摩,建议慢跑,浴后按摩。生菜、茄子、番茄、哈密瓜、萝卜、西瓜。和大蒜、生姜、胡椒、辣椒等,这些食物能温暖身体,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发汗,可以使用更多的调味料。吃什么帮助血液循环呢,你知道了吗?
2血液循环的发现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
公元2世纪,古罗马名医盖伦(Galen Galen,129~200)通过解剖动物,发现动脉中充满血液。他认为人体心室中隔有个小孔,右心室的血液可由小孔进入左心室;血液由肝脏合成,与“生命灵气”混合后,在血管中潮涨潮落般地往复运动,造成奇妙的生命现象。他的“生命灵气”的说法符合基督教的需要,因而被教会所推崇。
16世纪,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体心室的中隔上并没有小孔;右心室的血液是经过肺到达左心室(即肺循环);静脉中有能够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不存在什么“生命灵气”。这些发现指出了盖伦学说的错误,促进了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但触犯了宗教。这些科学家因此遭到了教会的残酷迫害。
17世纪初,英国医生哈维(W.Harvey,1578~1657)做了这样的实验:他把一条蛇解剖后,用镊子夹住大动脉,发现镊子以下的血管很快瘪了,而镊子与心脏之间的血管和心脏本身却越来越胀,几乎要破了。哈维赶紧掉镊子,心脏和动脉又恢复正常了。接着,哈维又夹住大静脉,发现镊子与心脏之间的静脉马上瘪了,同时,心脏体积变小,颜色变浅。哈维又去掉镊子,心脏和静脉也恢复正常了。
哈维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周密的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心脏里的血液被推出后,一定进入了动脉;而静脉里的血液,一定流回了心脏。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液是相通的,血液在体内是循环不息的。后来,意大利人马尔比基(MarcelloMalpighi,1628~1694)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毛细血管的存在,正是这些细小的血管将动脉与静脉连在了一起,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血液循环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1661年意大利马尔比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循环。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泵入主动脉,通过全身的各级动脉到达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再经过各级静脉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最后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路线就是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泵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再通过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路线就是肺循环。
3血液循环的过程和分类
循环过程
心血管系统(systemacardiovaschlare)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循环管道,它以心脏为中心通过血管与全身各器官、组织相连,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它不停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不断地吸入和压出血液,保证血液沿着血管朝一个方向不断地向前流动。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自心脏发出,经反复分支,血管口径逐步变小,数目逐渐增多,最后分布到全身各部组织内,成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呈网状,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就在此进行。毛细血管逐渐汇合成为静脉,小静脉汇合成大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完成血液循环。
循环种类
血液循环根据其循环的部位和功能不同,分体循环(大循环)和肺循环(小循环)二部分。
1、体循环(大循环):体循环的血管包括从心脏左心室发出的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以及返回心脏的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静脉窦及其各级属支。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沿动脉到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然后汇入小静脉,大静脉,最后经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体循环静脉可分为三大系统: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包括门静脉系)和心静脉系。上腔静脉系是收集头颈、上肢和胸背部等处的静脉血回到心脏的管道;下腔静脉系是收集腹部、盆部、下肢部静脉血回心的一系列管道;心静脉系是收集心脏的静脉血液管道。
2、肺循环(小循环):肺循环的血管包括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内的血液为静脉血,它是人体中唯一运送缺氧血液的动脉。心脏右心室的血液经肺动脉直到达肺毛细血管,在肺内毛细血管中同肺泡内的气体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血液变成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肺静脉回左心房。肺静脉是人体中唯一运送富氧血液的静脉。机体对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是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完成的。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交感神经系统的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迷走神经。
3、冠脉循环(小循环)冠脉循环是为了给心脏自身提供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并运走废物的。是血液直接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一种循环。
4血液循环的作用是什么
心脏是由心肌组织构成并具有瓣膜结构的空腔器官。它和全身血管组成了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主要作用就是以血液作为运载工具,通过吸收从食物中吸取的营养物质和从肺吸取的新鲜氧气,把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输送到人体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供其完成重要的生理功能。、
经过组织或细胞利用后,产生的废物及呼出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成为静脉血,再通过血液携带到肺、肝、肾、皮肤等器官和组织排出体外,以保证身体各部分新陈代谢不断进行。 根据血液在体内循环的途径不同,可把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也叫大循环)和肺循环(也叫小循环)。
①体循环:当心脏收缩时,左室内含氧量充分的动脉因主动脉瓣开放,首先被泵入主动脉,并通过主动脉的分支流到全身各部分的毛细血管,把氧和营养物质送到各器官、组织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并帯走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成为静脉血,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②肺循环:右心房内的静脉血因三尖瓣开放而流入右心室后,首先由于肺动脉瓣开放,泵入肺动脉,经肺动脉注入肺毛细血管,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充分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血液又变成含氧的动脉血。然后由肺静脉(虽然叫静脉,但运输的是动脉血)送回左心房。左心房的动脉血在心脏舒张期,经开放的二尖瓣进入左心室而又回到体循环,周而复始。所以,体循环和肺循环通过心脏连在一起,共同组成了血液循环。
推动这个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心脏不断地收缩舒张,不断地跳动,这就是血液循环的动力。
5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此时为动脉血)→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
其中,从左心室开始到右心房被称为血液体循环,从右心室开始到左心房被称为血液肺循环
血液循环的发现
早在1800多年前,古罗马名医盖伦(Galen,129~199)就提出: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如潮水一样一阵一阵的向四周涌去,到了身体的四周后自然消失。由于当时盖伦是医学界的最高权威,因此人们认为这是不容质疑的。一直到16世纪中叶,才有人对此产生了质疑。
17世纪初,英国医生哈维(W.Harvey,1578~1657)做了这样的实验:他把一条蛇解剖后,用镊子夹住大动脉,发现镊子以下的血管很快瘪了,而镊子与心脏之间的血管和心脏本身却越来越胀,几乎要破了。哈维赶紧去掉镊子,心脏和动脉又恢复正常了。接着,哈维又夹住大静脉,发现镊子与心脏之间的静脉马上瘪了,同时,心脏体积变小,颜色变浅。哈维又去掉镊子,心脏和静脉也恢复正常了。
哈维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周密的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心脏里的血液被推出后,一定进入了动脉;而静脉里的血液,一定流回了心脏。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液是相通的,血液在体内是循环不息的。
后来,意大利人马尔比基(Marcello Malpighi,1628~1694)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毛细血管的存在,正是这些细小的血管将动脉与静脉连在了一起,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