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因常常生长在潮湿腐烂的稻草中而得名,多产于两广、福建、江西、台湾。肥大、肉厚、柄短、爽滑,味道极美,故有“兰花菇”、“美味包脚菇”之称。 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草菇怎么炒 2.草菇的形态 3.草菇的生长发育 4.草菇的药材知识 5.草菇的小垄栽培法
1草菇怎么炒
草菇洗净,较大的草菇可以切对半,较小的草菇可以在底部划十字;
瘦肉片,用盐、姜葱水及水淀粉上浆腌制;
姜葱蒜切好备用
热锅放油,加姜蒜煸香;
放草菇入锅煸炒,可以有效去除草菇的草腥气;
也可以改为用开水焯烫草菇,放草菇入开水锅到水重新烧开即可;
草菇煸炒到表面颜色变深,整体变软。
留底油,放肉片滑开,煸至肉片表面变白断生
加入葱白和辣椒略煸炒出香气,加入煸好的草菇,一同翻炒均匀;
加入蚝油调味,放入葱段和香菜一同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草菇,你们为什么一直在对我邪恶的微笑,是喜欢被我吃吗?
2草菇的形态
菌丝体
菌丝无色透明,细胞长度不一,46~400 μm,平均217 μm,宽6~18 μm,平均10 μm,被隔膜分隔为多细胞菌丝,不断分枝蔓延,互相交织形成疏松网状菌丝体。
细胞壁厚薄不一,含有多个核,无孢脐,贮藏许多养分,呈休眠状态,可抵抗干旱、低温等不良环境,待到适宜条件下,在细胞壁较薄的地方突起,形成芽管,由此产生的菌丝可发育成正常子实体。[2]
子实体
由菌盖、菌柄、菌褶、外膜、菌托等构成。外膜:又称包被、脚包,顶部灰黑色或灰白色,往下渐淡,基部白色,未成熟子实体被包裹其间,随着子实体增大,外膜遗留在菌柄基部而成菌托。
菌柄:中生,顶部和菌盖相接,基部与菌托相连,圆柱形,直径0.8~1.5 cm,长3~8 cm,充分伸长时可达8 cm以上。
菌盖:着生在菌柄之上,张开前钟形,展开后伞形,最后呈碟状,直径5~12 cm,大者达21 cm;鼠灰色,中央色较深,四周渐浅,具有放射状暗色纤毛,有时具有凸起三角形鳞片。
菌褶:位于菌盖腹面,由280~450个长短不一的片状菌褶相间地呈辐射状排列,与菌柄离生,每片菌褶由3层组织构成,最内层是菌髓,为松软斜生细胞,其间有相当大的胞隙;中间层是子实基层,菌丝细胞密集面膨胀;外层是子实层,由菌丝尖端细胞形成狭长侧丝,或膨大而成棒形担孢子及隔胞。子实体未充分成熟时,菌褶白色,成熟过程中渐渐变为粉红色,最后呈深褐色。
担孢子:卵形,长7~9 μm,宽5~6 μm,最外层为外壁,内层为周壁,与担子梗相连处为孢脐,是担孢子萌芽时吸收水分的孔点。初期颜色透明淡黄色,最后为红褐色。一个直径5~11 cm的菌伞可散落5亿~48亿个孢子。
3草菇的生长发育
① 生长发育过程:担孢子成熟散落,在适宜环境下吸水萌发,突破孢脐长出芽管,多数伸长几微米或几十微米,少数1.9 μm后便产生分枝,担孢子内含物进入芽 ,最后剩下1个空孢子。细胞核在管内进行分裂。孢子萌发后36 h左右芽管产生隔膜形成初生菌丝,但很快便发育为次生菌丝,并不断分枝蔓延,交织成网状体。播种后,形成次生菌丝体,后形成子实体原基,最后形成子实体。
② 子实体发育的时期:子实体发育可分为针头期、钮期、卵形期、伸长期、成熟期。
针头期:部分次生菌丝体进一步分化为短片状,纽结成团,形成针头般的白色或灰白色子实体原基,尚未具有菌柄、菌盖等外部形态。
钮期:专门化菌丝组织继续分化发育形成子实体各个部分,由针头期至钮期为时3~4 d。
卵形期:各部分组织迅速生长,外膜开始变薄,子实体顶部由钝而渐尖,呈卵形,从钮期进入卵形期时间1~2 d,是商品采收适期。
伸长期(破膜):菌柄、菌盖等继续伸长和增大,把外膜顶破,开始外露于空间,菌膜遗留在菌柄基部成为菌托。
成熟期:菌盖、菌柄充分增大,完全裸露于空间,菌盖渐渐展开呈伞状,后平展为碟状,菌褶由白色转为粉红, 最后呈深褐色,担孢子成熟散落。
4草菇的药材知识
【药名】草菇
【别名】稻草菇、兰花菇、秆菇、麻菇、家生菇、南华菇、草菌、美味苞、脚菇
【汉语拼音】cao gu
【功效】清热解暑;补益气血;降压
【科属分类】光柄菇科
【拉丁文名】Fructificatio Volvarellae Volaceae
【主治】暑热烦渴;体质虚弱;头晕乏力;高血压
【生态环境】生于稻草等草堆上。夏、秋季多人工栽培。
【采收和储藏】当蛋状菌盖露出,将破裂前即可采收,切成两半,烘干或晒干后备用。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动植物形态】菌盖宽5-19cm。近钟形;后伸展且中部稍凸起,表面干燥,灰色至灰褐色,中部色较深,具有辐射状条纹。菌肉白色,松软,中部稍厚。菌褶白色后变粉红色,稍密,宽;离生,不等长。菌柄近圆柱形,长5-18cm,粗0.8-1.5cm,白色或稍带黄色,光滑,中实。菌托较大,苞状,厚,污白色至灰黑色。孢子印粉红色。孢子光滑,椭圆形,(6-8.4)μm×(4-5.6)μm。褶缘囊状体棍棒状,顶端突尖或近尾尖,(95-100)μm×(16-35)μm。
【功效分类】清热药
【性味】甘;性寒
【药材基源】为光柄菇科真菌草菇的子实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90克;或作食品常服。
【出处】《中华本草》
5草菇的小垄栽培法
菇畦准备
菇畦设在塑料大棚内,大棚上盖好薄膜和草帘以保温保湿。菇畦宽1米,长度视棚长而定,菇畦间距30厘米,既作人行道又是蓄水沟。在畦上横向挖凹陷式菇床,菇床宽30厘米,深20厘米,菇床之间留20厘米小土垄,然后喷0.2%敌敌畏和0.1%多菌灵灭菌杀虫。
培养料处理
把麦、稻草截成3厘米长草段,用2%石灰水加0.5%复合肥泡浸24小时捞出,沥去余水后待用。
选好菌种选用“V’系列的草菇栽培种,以菌龄不超过18天、菌丝丰富并有棕红色的厚垣孢子、无杂菌的菌种为佳。
栽培方法
将稻、麦草段均匀地铺在挖好的菇床里,一层草段一层麸皮一层菌种分层铺放,麸皮用量为总干草量的5%,菌种的用量为10%,如此分层铺放要重复3次,最上面一层菌种稍多些,然后将小垄上的松土薄薄撒一层在料面上。这样料面将隆凸成小垄,高10-12厘米,再用木板将料压紧实。料上床后,沿菇畦长度方向架小竹拱棚,棚高度50厘米左右,覆盖农膜保温;畦间蓄水沟灌满水。保持大棚里的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0%,气温不低于28℃,过48小时以后揭开小棚上的薄膜透气通风,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
出菇后管理
从播种到现菇蕾一般需要9-10天,现蕾后3-4天即可采收。草菇采摘标准:菇体呈长卵形,在伸长期末开苞出伞。
采菇后管理
采菇后对菇床不能喷水,要覆盖薄膜两天,使菌丝恢复生长,然后继续进行出菇管理、可再生菇两潮,每潮菇前要喷施一次0.1%的尿素肥水溶液,促使草菇生长快、质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