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新生儿,一般是母乳喂养,如果是奶水不足,就直接采用奶粉冲泡的方式,还有一些是采用混合喂养的方式,不管是何种方式,喂养新生儿宝宝总是需要点技巧的。那么新生儿如何喂养?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避免走进冲牛奶误区 2.新生儿如何喂养 3.小儿偏食父母要当心健康问题 4.新生儿喂养需哺乳 5.新生宝宝喂养提前掌握要领
1避免走进冲牛奶误区
牛奶和母乳中的蛋白质主要为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母乳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比例为60:40,乳清蛋白占多数,所以宝宝容易消化吸收;而牛奶中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比例为20:80,多数是酪蛋白,酪蛋白进入孩子的胃中会形成较大的乳凝块,孩子很难消化和吸收;而配方奶粉是以牛奶为原料通过增加或减少各种营养素,以更接近母乳以满足宝宝身体发育需求。
经常听到新妈说自己的宝宝喝奶总是喝不完,150ml的牛奶还要分几次喝。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们不知道这剩下的冷牛奶是能给宝宝喝,还是不能喝?如果还能喝,用微波炉加热一下再喝又行不行?
其实,微波炉加热原理很简单,利用微波引发牛奶内部水分子的剧烈震荡,水分子间因为震荡而彼此摩擦产生高温高热,使牛奶升温。就其加热原理来讲,不会对营养物质产生很大的变化,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加热时间不能过长。例如,饮用250ml的牛奶加热1分钟就够了。加热时间过长,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导致沉积物出现,影响牛奶质量。同时,牛奶加热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营养的流失就越严重。
2新生儿如何喂养
1、为什么吃母乳的宝宝更容易饿?
探原: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各异,例如,水的排空时间为1~1.5小时,母乳2~3小时,牛奶3~4小时,并且母乳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最易于消化吸收,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饿得快。
这样做:母乳喂养宝宝的喂奶间隔比奶粉喂养要短些。
2、冲调配方奶为什么不是越浓越好?
探原:食物在肠道吸收后,大部分代谢废物要经过肾脏排出体外,而婴幼儿期肾脏的发育和功能尚不成熟,对营养物质代谢的调节能力有限。如果食物的渗透压和肾脏溶质负荷太高,则会引起呕吐、腹泻、脱水等表现。
这样做:为宝宝冲调配方奶时,应严格按照说明冲调,不能为了增加营养而冲配太浓,因为浓度越大,水分就越少,奶的肾脏溶质负荷就越高,使肾脏负担更重。另外,鲜牛奶因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较高,会加重肾脏溶质负荷,一般2岁以内不要让宝宝食用。
3、新生宝宝为什么吃不了多少就不吃了?
探原:婴幼儿的胃容量小,新生婴儿为30~35 毫升,3个月时为100 毫升,1岁为250毫升,3岁增加到500~600毫升。
这样做:喂养宝宝时,每次喂的奶量和食物量不宜过多。判断宝宝吃的量够不够的最好方法是看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情况,是不是持续的增长,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
4、新生宝宝为什么爱溢奶?
探原:婴儿期食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差,胃呈水平位,食管和胃交界处贲门括约肌发育亦不完善,吃奶后容易发生溢乳和呕吐,尤其是吃奶过程中宝宝吞下较多空气时。
这样做:为了避免溢乳和呕吐,通常喂奶后可将宝宝竖抱起来,让他趴在妈妈肩膀上,然后轻轻拍孩子的背部,使吞入的空气排出。
3小儿偏食父母要当心健康问题
小儿偏食不一定是口味喜好 当心健康问题!
很都妈妈会认为孩子偏食就是对食物不感兴趣就吃的少或不吃,或者只挑自己喜欢的食物,其实并不一定都是单纯因为喜好问题,孩子的偏食或许有其他的可能。
专家:咀嚼能力差、肠胃功能紊乱等同样会影响孩子的饮食
俗话说:“儿吃一口,娘喜心头。”可是就是有许多宝宝不肯吃饭,变得面黄肌瘦,不仅直接影响生长发育,还会造成抵抗力下降。儿科专家指出,儿童偏食挑食,不一定是喜恶情绪作怪,很可能是孩子身体出了问题。
不吃青菜,可能是咀嚼功能没得到锻炼
不少孩子不愿意吃青菜,一喂青菜就吐掉,家长就以为是他挑食。杨祥正指出,其实这种情况跟孩子的咀嚼功能有关,如果咀嚼功能不好,食物进到口腔后不能磨碎、嚼烂,就会影响吞咽,孩子就不愿吃这类食物了。
婴儿从半岁开始,需要添加辅食,要用杯子喝水、用汤勺吃东西,不然任何东西他都只习惯于吞咽。但是,有的婴儿在添加蛋黄、菜叶等辅食时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这是正常的,只要多喂几次就没问题了。但是,有的家长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一看到孩子吃辅食吐了,就心疼得不得了,同时也担心吐了以后营养跟不上,就放弃添加辅食,继续给孩子喝奶。直到孩子一岁以后,家长意识到必须让他正常饮食了,由于孩子的咀嚼功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就不喜欢吃饭菜了,即使吃也只吃软的好吞咽的食物,对正常饮食无法产生兴趣,慢慢出现偏食、厌食的情况。
小儿偏食不一定是口味喜好 当心健康问题!
专家提醒家长,孩子6个月至一岁是锻炼咀嚼功能的最佳时期。孩子咀嚼功能锻炼好了,不但能避免偏食、厌食的发生,还能促进大脑发育。
不按时吃饭,可能是胃的节律有问题
不少孩子到了吃饭的时候却不愿意吃饭,杨祥正指出这可能是孩子胃的节律出现了问题。
“家长生怕孩子饿着,经常这人给孩子递个饼干、那人往孩子嘴里塞个面包,一天不分时段,不停地给孩子喂吃的。孩子的肠胃没有得到有效的休息,胃的节律也受到破坏。”杨祥正说,食物在人的胃里要停留一段时间才会进入肠道被人体消化吸收,如果人吃东西没有固定的时间,刚吃进胃里的食物还没有进入肠道消化吸收,新的食物又进入胃里,就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要基本固定孩子的吃饭时间。
小儿偏食不一定是口味喜好 当心健康问题!
总是胃口不好,有可能是便秘所致
专家还指出,孩子胃口不好,有可能是便秘惹的祸。一般来说,孩子正常情况下每天排便1~2次,如果持续4天不大便,或粪便相当硬,就可以认为孩子便秘了。便秘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妨碍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营养不良。
儿童便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功能性便秘,如饮食过于精细少渣、肠蠕动减弱、情绪差等;另一类是器质性的,如先天性肠道畸形、神经源性肠发育不良、内分泌和代谢病继发便秘,这种便秘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专家建议,如果孩子有便秘的情况,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肛门肠道异常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治疗。同时注意生活调整,多吃些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多饮水;若孩子超过2天未排便,可用腹部按摩等方法协助其排便;还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必要时遵医嘱给孩子用药。
4新生儿喂养需哺乳
分娩后,很快就面临的新生儿喂养的问题,如何喂养初生婴儿是每个新妈妈都提心吊胆的事。其中最担心的问题是宝宝吃多少就饱了呢?本文就告诉你新生儿喂奶量如何控制。
新生儿喂养宜按需哺乳
母乳喂养过程中不要严格地限制喂奶的间隔时间,尤其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周。新生儿每次吃到的奶量不尽相同,因此有时孩子吃奶后1小时就饿了,而有时孩子间隔达3小时都似乎还不那么想吃。这些情况都很自然的,而且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食量也不尽相同,所以按所需哺乳为宜。
新生儿按需哺乳的好处
这种按需哺乳的方法,既可使乳汁及时排空,又能通过频繁的吸吮刺激脑下垂体分泌更多的催乳素,使奶量不断增多,同时也可避免母亲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可通过反射机制,抑制乳腺分泌)。
怎样做到按需哺乳?
只要婴儿想吃,就可以随时哺喂;如果母亲奶阵到了,而孩子肯吃,也可以喂,而不要拘泥于是否到了“预定的时间”。
刚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胃容量只有30毫升,每次能吸吮到的奶量也只有20毫升左右。奶量少,加上在胃中停留时间短,孩子很快容易饿了。所以,两小时左右喂一次奶很正常。
TIPS:
出生头两周每天喂奶8~12次是我们推荐的喂奶次数。大致要到第2个月,宝宝才会延长至2。5~3小时喂一次奶,这时他的胃容量已达100毫升以上,摄入的奶在胃中存留的时间延长了。
5新生宝宝喂养提前掌握要领
1:奶具消毒。
新生儿所用的奶瓶、奶头、汤勺、锅子等,必须每次消毒,并放在固定盛器内,最好是带盖的钢精锅中,以保证清洁和消毒质量。
2:奶液调配时间。
牛奶是很好的细菌培养剂,要防止变质,宜根据季节掌握调配。炎热天,应尽量将煮过的牛奶安排在上午分次吃完,必要时刻每次煮沸后喂哺。 晚上的牛奶要煮沸后放在冰箱中保存,或者下午喂奶粉按喂哺时间随时冲调。动机,每日用奶可分上下午两次调配,煮沸好倒入已消毒的奶瓶中,喂哺时用热水温热即可。
如果用奶粉调制时,可适当减少水分(三分之一)冲制奶液成糊状后,吃时再用开水或热米汤添加至应给的水量。这样温度适合,不必再隔水温热,但盛器要严格消毒。若奶瓶中的奶未吃完,应倒入奶锅中煮沸以备下次再用,食用前仍需煮过后再吃。
3:试温。
喂奶前需先试温,试温方法只需倒几滴奶于手腕内侧即可,切忽由成人直接吸奶头尝试,以免受成人口腔内细菌的污染。奶粉冲饮不当种种 方便妈妈舒服宝宝的实用品 10大优质餐具排行榜
4:喂奶姿势。
新生儿最好斜坐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扶好奶瓶,慢慢喂哺。从开始至结束,都要保持奶液充满奶头和瓶颈,以免将空气吸进。喂奶后需将新生儿抱起,轻拍背部,使空气排出,避免回奶。
5:保暖杯不宜久放牛奶。
由于牛奶以及食具中不免会残留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菌,而保暖杯的温度很适宜细菌的繁殖,牛奶和米汤优势很好的细菌培养剂,经过一定时间后,细菌会迅速反之,并产生毒素。新生儿吃了这种牛奶,就会发生腹泻、呕吐等症状。所以一般可将牛奶和米汤煮沸后,灌入数只小奶瓶中,奶瓶放在阴凉处,上面盖一块洗净的干纱布。待新生儿需吃奶时,取一小瓶用热水温热。
不同日龄儿所需奶的浓度不同
日龄儿所需奶的浓度
出生天数全奶:水加糖(%)每次吃奶量 1-2 1:1 5-8 20-40 3-7 2:1 5-8 40-80 8-15 3:1 5-8 80-100 16-28全奶5-8 100以上
如果新生儿的消化功能好,每次的奶量和浓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增加,并在每两次喂奶之间喂少许温开水以减轻大便的干燥程度,及清洁口腔以减少鹅口疮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奶的温度以将奶水滴在喂奶者的手背上不烫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