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时间

  为防止小儿麻痹症的发生,新生儿在出生之后都被要求要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那么最佳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时间是什么时候呢?我们一步步来说。之所以要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因为小儿麻痹症对于孩子的危害比较大,但是这是可以预防的,所以父母们都会帮孩子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目录 1.脊髓灰质炎疫苗中的活病毒会变异 2.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时间 3.脊髓灰质炎护理 4.如何诊断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5.接种疫苗导致的急性脊髓炎

1脊髓灰质炎疫苗中的活病毒会变异

  俄罗斯国立大学的研究员VadimAgol和同事在新出版的《滤过性微生物学期刊》上报告说,普遍口服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中含有的活病毒会发生变异,即使急性脊髓灰质炎被抑制了,但这种变异的疫苗可能会成为这种疾病再度爆发的种子。这项研究加剧了人们对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担心,也让正在进行的“如何逐步停止这种疫苗接种”的争论更加热烈。

  全球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项目限制在非洲和亚洲的7个国家进行。医生们希望这些接种计划最早能在明年就停止,也希望证实世界能否在2007年前完全消除脊髓灰质炎。

  Agol和他的同事利用档案样品研究了一度在前苏联流行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基因序列,从1963到1966年,前苏联停止了这种疫苗的接种。

  研究人员发现了从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而来的9类病毒,而且它们都能迅速变异。37%的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孩子会暴露在这些或那些由疫苗病毒衍生而来的病毒中。

  Agol警告说,如果这些国家停止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那么变异的病毒可能就会从邻近的地区扩散到没有受到保护的人群。用库存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能会释放出更有害的病毒。他说:“这就像是用汽油救火。”

  专家们知道应该逐步小心地停止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世界卫生组织的脊髓灰质炎专家RolandSutter说:“我们有很大的压力,也有很多的考虑。这篇文章是一个警告”。sutter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同事正在设计一份指导方案,告诉那些国家在全球完全根除这种疾病后如何用最好的方式处理口服疫苗。

  2000年的活体脊髓灰质炎疫苗事件让全球公共卫生官员们如梦方醒。

  2000年,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爆发的疾病都被追踪到疫苗上。

  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公众的免疫力提高了,那么停止接种疫苗的风险就会降低。还有一种观点是被美国等发达国家所采纳的,就是给孩子接种含死病毒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但是,这种不活跃的疫苗价格昂贵,而且不会100%地阻止这种病毒通过排泄物传播。

2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时间

  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是预防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控制手段。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本病可防难治,一旦引起肢体麻痹易成为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脊髓灰质炎疫苗就是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的疫苗,现在有两种疫苗可以使用,一种是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糖丸”,它是由活的、但致病力降低的病毒制成;而另一种名为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是采用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Mahoney株)、II型(MEF-1株)、III型(Saukett株)分别接种于Vero细胞培养并收获病毒、经浓缩、纯化后用甲醛灭活,按比例混合后制成的3价液体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都是从宝宝满2个月后开始接种: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在宝宝满2个月、3个月、4个月大时各接种1次,每次间隔4~6周。等到宝宝4岁时,会再加强免疫1次。如果你的宝宝已经大于2个月了,但是还没有吃过糖丸,你可以随时带宝宝去补种。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在宝宝满1个月、3个月、4个月、18个月时各注射1剂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都知道了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时间是什么时候了,作为准爸爸和准妈妈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不会得小儿麻痹症,所以也就不帮他们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否则在孩子患上小儿麻痹的时候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3脊髓灰质炎护理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免疫效果良好。

  (一)自动免疫 最早采用的为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Salk疫苗),肌注后保护易感者的效果肯定,且因不含活疫苗,故对免疫缺陷者也十分安全。某些国家单用灭活疫苗也达到控制和几乎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显著效果。但灭活疫苗引起的免疫力维持时间短,需反复注射,且不引起局部免疫力,制备价格又昂贵是其不足之处。但近年改进制剂,在第2个月、第4个月,第12~18个月接种3次,可使99%接种者产生3个型抗体,至少维持5年。

  减毒活疫苗(Sabin疫苗,Oral polio-virus vaccine,OPV)目前应用较多,这种活疫苗病毒经组织培养多次传代,对人类神经系统已无或极少毒性,口服后可在易感者肠道组织中繁殖,使体内同型中和抗体迅速增长,同时因可产生分泌型IgA,肠道及咽部免疫力也增强,可消灭入侵的野毒株,切断其在人群中的传播,且活疫苗病毒可排出体外,感染接触者使其间接获得免疫,故其免疫效果更好。现已制成三个型的糖丸疫苗,可在2~10℃保存5个月,20℃保存10天,30℃则仅保存2天,故仍应注意冷藏 (4~8℃)。2个月~7岁的易感儿为主要服疫苗对象。但其他年龄儿童和成人易感者也应服苗。大规模服疫苗宜在冬春季进行,分2或3次空腹口服,勿用热开水送服,以免将疫苗中病毒灭活,失去作用。糖丸疫苗分1型(红色)、2型(黄色)、3型(绿色)、2、3型混合糖丸疫苗(兰色)、及1、2、3型混合糖丸疫苗(白色)。自2个月开始服,分三次口服,可顺序每次各服1、2、3型1粒,或每次服1、2、3型混合疫苗1粒,后者证明免疫效果好,服用次数少,不易漏服,故我国已逐渐改用三型混合疫苗。每次口服须间隔至少4~6周,最好间隔2个月,以防可能相互干扰。为加强免疫力可每年重复一次,连续2~3年,7岁入学前再服一次。口服疫苗后约2周体内即可产生型特异抗体,1~2月内达高峰,后渐减弱,3年后半数小儿抗体已显著下降。

  口服疫苗后很少引起不良反应,偶有轻度发热、腹泻。患活动性结核病,严重佝偻病,慢性心、肝、肾病者,以及急性发热者,暂不宜服疫苗。有报告认为经人体肠道反复传代后疫苗病毒株对猴的神经毒力可增加,近年来普遍采用OPV国家发现瘫痪病例证实由疫苗株病毒引起,大多发生在免疫低下者。故目前都认为减毒活疫苗禁用于免疫低下者,无论是先天免疫缺陷者,或因服药、感染、肿瘤引起的继发免疫低下均不可用。也应避免与服OPV者接触。也有人主张这种病人宜先用灭活疫苗,再以减毒活疫苗加强,但多数主张只采用灭活疫苗。

  (二)被动免疫 未服过疫苗的年幼儿、孕妇、医务人员、免疫低下者、扁桃体摘除等局部手术后,若与患者密切接触,应及早肌注丙种球蛋白,小儿剂量为0.2~0.5ml/kg,或胎盘球蛋白6~9ml,每天1次,连续2天。免疫力可维持3~6周。

  (三)隔离患者 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拦和消毒,食具浸泡于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接触者双手浸泡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用0.1%过氧乙酸消毒,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 20天。

  (四)做好日常卫生 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4如何诊断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主要依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如患者近期曾接爱疫苗接种,其临床表现较典型,好可诊为疫苗接种后脑脊髓炎,发生在病毒性疾病退热后者则可诊为感染后脑脊髓炎。以下是关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诊断。

  1、一般只要问清病史,结合临床表现,与其它疾病的鉴别并不困难。如病毒性脑炎和脑膜脑炎,起病初常有全身违和,起病后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和其它脑损害。

  2、脑脊液的炎性改变较明显,但感染后脑炎如发生在病毒性感染的发热期中,则不易与之鉴别。又如急性多发性硬化,虽可有发热和脑、脊髓的弥漫性损害。

  3、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复视、眼球震颤、一侧或双侧球后视神经炎等则罕见于播散性脑脊髓炎。

  4、脑活检、头颅CT及磁共振等检查均有助于本病与其它有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5接种疫苗导致的急性脊髓炎

  预防接种后急性脊髓炎是一种少见的疫苗反应,指预防接种后,因免疫机能障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脱髓鞘疾病。属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或感染后脑脊髓炎。它的发生除了与个体敏感性有关外,还与疫苗的成分有很大的关系。接种狂犬疫苗、牛痘、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后均可发生,其中以接种狂犬疫苗后的发生率最高。

  首次接种较再次接种的发生率明显为高,一般于接种后2~15天多见。急性起病,突然出现发热、剧烈头痛或脊神经根放射性疼痛、呕吐、抽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症状,继之迅速出现四肢瘫痪(常先为弛缓性,后转为痉挛性)或偏瘫、锥体束征阳性、膀胱及直肠括约肌障碍,还可伴有瞳孔改变、眼球震颤、眼外肌麻痹、言语障碍等。

  温馨提示:由接种疫苗引起的急性脊髓炎死亡率较高,存活者中多数遗留不同程度的残障,部分患者可完全康复。因此在疫苗接种时一定要选择有正规资质的医院进行接种。

相关搜索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的症状
脊髓灰质炎的症状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