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扬中的时候,会危及到生命,影响正常的生活和生命,所以控制血糖的升高,就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糖尿病人需要忌口的食物很多,稍有不注意就会是血糖升高。
目录 1.根据什么来诊断糖尿病 2.糖尿病人可以吃黄皮吗 3.你知道什么是糖尿病 4.糖尿病肾病饮食注意 5.糖尿病和妊娠
1根据什么来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如果您对这个问题十分陌生的话,接下来,为您介绍一下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的问题,请看下文详细解说
众所周知,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不但对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更是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需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下面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什么吧。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若是有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若是有以下症状,则可以排除糖尿病:
严重症状和明显高血糖者,要求血糖值超过以上指标即可确诊。无症状者不能依一次血糖值诊断,必须另一次也超过诊断标准。
若餐后血糖<7.8 mmol/l及空腹血糖<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受损;如空腹血糖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多数症状严重,血糖高,尿糖、尿酮体阳性,无需做糖耐量试验少数症状不严重者,则需测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试验。在急性感染、外伤、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虽测出明显高血糖,亦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
上述内容就是专家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什么给出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对朋友们有所帮助,若是怀疑自己患有糖尿病,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检查以便于确诊,祝你早日康复
2糖尿病人可以吃黄皮吗
这就需要我们多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给自己的大脑充电,有效降低血糖,此外病人不能停止服药,以食疗的方法进行辅助治疗,黄皮是一种生长在海南的水果,糖尿病人可以吃黄皮吗?
黄皮黄皮有消除胸腹胀满、生津、止渴、顺气、镇咳的功效;苦味较重的黄皮,效果尤佳。有黄皮的苦味,可以刺激胆汁分泌,促进消化,使吸收机能畅旺;此种苦味质,还有强心作用,又能松弛胸腹肌肉紧张,胀满状况得到减少或消除,黄皮之所以能顺气、镇咳,就是由于它具有松弛胸腹肌肉紧张作用,使呼吸顺畅,没有障碍问题,咳嗽自然停止。
黄皮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根、叶、果和种子等都可入药,具有消食健胃、理气健脾、行气止痛等功效,俗有“饥食荔枝,饱食黄皮”之说。果皮可消风肿,去疳积;种子可治疝气、蜈蚣咬伤和小儿头疮。
黄皮种子富含油分,出油率高达42%,为优良的润滑剂。黄皮作为一种优质的水果,其果实除鲜食外,尚可加工成果冻、果酱、蜜饯、果饼及清凉饮料等或盐渍、糖渍。所以,在民间黄皮素有“果中之宝”之称。
黄皮含丰富的维生素C、糖、有机酸及果胶,有消食化痰、理气功效,用于食积不化、胸膈满痛、痰饮咳喘等症,并可解郁热,理疝痛,叶性味辛凉,有疏风解表,除痰行气功效,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温病身热、咳嗽哮喘、水胀腹痛、疟疾、小便不利、热毒疥癞等症;根可治气痛及疝痛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黄皮,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应用适当的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或是其他降糖药,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但是口服药物不行还是要适当使用胰岛素啊.多吃苦瓜有好的辅助降血糖作用。
3你知道什么是糖尿病
你知道什么是糖尿病吗?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那么你了解糖尿病吗,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样的病吗?
什么是糖尿病,专家称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
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糖尿病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以上就是对于什么是糖尿病的相关介绍,你了解了吗?在此有关专家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及时发现糖尿病症状,早日进行治疗。
4糖尿病肾病饮食注意
糖尿病肾病饮食有哪些治愈事项?糖尿病肾病是危害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所以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治疗糖尿病肾病,而饮食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那么糖尿病肾病饮食有哪些治愈事项呢?
糖尿病肾病饮食有哪些治愈事项
糖尿病肾病饮食血糖控制至失重要,血糖持续升高,会诱发脂肪胆固醇代谢障碍,促进肾小球,肾毛细血管内膜增厚硬化变性,使其丧失正常功能。控制血糖的关键一是严格限制热量摄人,二是坚持服用降糖药物,避免情绪激动、感染等可以引起血糖波动的各种因素。
1.盐:糖尿病肾病饮食要限制食盐摄入,为了保护肾脏,减轻其工作负荷,糖尿病患者的菜肴应尽可能味淡一些,食盐摄入量应在每天7 克以内,严重肾衰时还应限制摄入水量。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因为糖尿病肾病极易出现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一旦出现,将诱发心律紊乱和肝昏迷。
2.维生素:糖尿病肾病饮食,摄入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 特别是维生素B、维生素C 和锌、钙、铁等,可对肾脏起保护作用。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吃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3.粗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糖尿病病人还应限制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不好时,易使血清胆固醇升高,造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冠心病等。
以上是在饮食方面上的注意事项,患者只要坚持饮食会病患是很有帮助的。
5糖尿病和妊娠
糖尿病与妊娠: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妊娠
分类
孕前糖尿病患者的妊娠:1型与2型糖尿病者妊娠
妊娠期糖尿病(GDM)
妊娠期糖耐量减退(GIGT ):是以后转为GDM(约1/3GIGT)高危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
空腹及餐后血糖均高于正常妊娠,且胰岛素抵抗增加和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血脂类及氨基酸浓度高于正常孕妇,尤其是甘油三脂量
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
胰岛素不足或缺乏致空腹及餐后高血糖、高胰岛素、高脂血症
胰岛素治疗期间,较非孕1型糖尿病者发生低血糖比率增高,这与1型糖尿病孕妇的对抗及调节低血糖反应能力进一步受损有关
正常妊娠代谢变化有致糖尿病发生倾向
糖尿病合并妊娠致各类物质代谢紊乱进一步加剧,导致对母儿不良影响
控制代谢状态正常化可降低母儿并发症
妊娠期胰岛素抵抗增强机理研究
随孕期增加,孕妇血中各激素:皮质醇、孕酮、胎盘泌乳素(或绒毛泌乳素,HPL或HCS)、垂体泌乳素(PRL)及雌激素量渐增,并与抗胰岛素力渐增相平行;这些激素量增加,使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给非孕妇上述激素,可诱发类似胰岛素作用受损引起的代谢变化
脂肪和骨胳肌组织处于上述激素环境中,由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率明显降低;在多种激素结合的环境中,该摄取率降低更为明显
妊娠期胰岛素抵抗增强机理研究
胎儿与胎盘娩出后,上述激素不再分泌,对抗胰岛素现象即迅速消除,导致母儿并发症
糖尿病孕妇病情未控制良好时受孕,可致糖尿病性肾病、视网膜病、心肌梗塞、脑血栓、高血压、羊水过多与尿路感染
糖尿病孕妇预后与糖尿病病情有关,随糖尿病分级进展,预后更差,尤其是并发肾、心血管等血管并发症时
妊娠对糖尿病肾病影响
妊娠可加速本病恶化: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蛋白摄量增多;加速高血压并发症发生并加重
糖尿病性肾病本身就是呈进行性进展疾病,即使未孕,肾功能也会逐渐恶化
尽管糖尿病代谢控制良好可减缓肾病进展,多数 意见仍不支持患本病妇女妊娠
糖尿病视网膜病
1型糖尿病孕妇近1/3并发隐匿或增生型视网膜病;孕初诊断非进展性视网膜病中,约4%进展为增生型
妊娠加速本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孕期的高血凝状态;并发先兆子痫致全身小动脉痉挛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加重;胎盘分泌各种抗胰岛素激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量增加
处 理
出现增生型视网膜病孕妇可致母儿产生不良结局,不能受孕或孕后应终止妊娠
计划尽早妊娠可减少本并发症发生率;隐匿性病变不是妊娠禁忌症
孕前作仔细眼科检查,必要时作荧光素血管造影,但孕期禁忌
增生型病变孕前已作光凝术者,孕期受累者视力丧失率可降低50%,孕后无进展,可妊娠或继续妊娠
围产儿并发症
多见于孕前糖尿病孕妇;除先天畸形儿外,围产儿发生率也多见于GDM与GIGT
围产儿预后与孕前至孕期的代谢控制程度有关;更与并发血管病变相关,如已发生则预后更差
糖尿病治疗与产前监护技术进展,现今孕妇与围产儿死亡率(除先畸儿)已接近正常孕妇;但围产儿发病率仍较常见
围产儿并发症
先天性畸形儿
巨大儿
死胎
新生儿低血糖、低钙、镁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与红细胞增多症、肺透明膜变发生率增加
小样儿,新生儿肥大性心脏病、自然流产与早产和日后肥胖症、糖尿病及智力行为发育受损发生率也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GDM )
孕后初次发生或诊断不同程度碳水化合物耐受差的一类暂时性糖尿病
只有在胰岛ß细胞严重受损并呈严重胰岛素抵抗下,才致少数孕妇发生GDM
多数GDM者病情可逆,产后可迅速消失,碳水化合物代谢能力复达孕前状态
孕前已存在,孕后才暴露的糖耐量减退不应列入GDM,但实际鉴别极为困难
产后一年未能复达正常者,应重新分类
GDM高危因素
糖尿病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以母亲为主
妊娠年龄30岁
肥胖:实际体重在标准体重120%以上或BMI≥27kg/m2
有原因不明的反复流产、死胎、死产史
本次妊娠羊水过多与胎儿偏大
有多饮、多尿、多食症状
皮肤感染及霉菌性阴道炎且反复发作
空腹晨尿尿糖阳性者,尤其是在孕24~28周检出者
GDM筛选
多数主张普筛
筛选期选择:孕24~28周初筛,孕32~34周复筛
评判标准:空腹口服葡萄糖50克后1小时,血糖值<7.2(130mg/dl)可排除GDM;7.2mmol/L,则需做75g或100g葡萄糖3小时OGTT;急症者,可随时进行
GDM诊断
GDM筛选措施(GCT)鉴别有无餐后高血糖能力较OGTT低。因为相对短周期的50g葡萄糖负荷难以反映出受激惹后的胰岛功能变化
75g与100g葡萄糖3小时OGTT正确诊断GDM率相似,都可作为诊断依据
作OGTT前应过夜禁食8-14小时,此前3天不限制饮食和运动,测试期间静坐、不吸烟,可喝水
GDM的OGTT诊断标准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
治疗目的是保证母体健康和胎儿发育正常
血糖应维持在正常水平,空腹血糖
≤5.8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HbA1c<6%;
各地区应制定自己的OGTT正常水平
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低血糖与酮症的发生
营养治疗(一)
为供给孕妇及胎儿充足的营养,要合理
控制总热量。
妊娠全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妊1期是1~3
月,妊2期是4~6个月,妊3期是7~9个月
妊1期的热量摄取与孕前相同。妊2期开始,
按其孕前理想体重给予38Kcal/kg/日的热量
即使肥胖妇女发生妊娠糖尿病,也不考虑
在妊娠期降体重。妊娠期的体重增加不宜
超过12kg。
营养治疗(二)
碳水化合物摄取量每日200~300g,碳水化合物过少易发生酮症。
在原有蛋白质摄取量基础上,增加15~25g/日(其中优质蛋白质至少占1/3) 。
鼓励孕妇多食用绿色新鲜蔬菜,以补充维生 素;及食用猪肝、猪血制品以补充铁;并注 意食用含碘食物。
全天总热量应分5~6次进餐,少量多餐有助 于稳定控制血糖,减少餐后高血糖及餐前低 血糖的机会
运动治疗
适量运动,适用于GDM和2型糖尿病孕妇
强调运动安全性
注意个体化
胰岛素治疗
孕妇的血糖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时,
应予以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制剂宜选用基因重组人胰岛素,
短效人胰岛素每日注射3~4次。必要
时睡前增加一次中效胰岛素以控制凌
晨高血糖
口服降糖药不可使用
GDM胰岛素治疗原则与非孕糖尿病区别
GDM者餐后高血糖远较FPG多见,宜以中、短效剂联合治疗
孕30周前代谢尚不稳定,胰岛素分泌量及对胰岛素敏感度均下降,故胰岛素需量增加,且频测血糖校正剂量是必要的;孕30周后糖代谢趋于稳定,胰岛素需量相对一致
产后3-7天停用中效胰岛素制剂
分娩后,胰岛素用量应偏小至不用
孕期不采用长效胰岛素
血糖监测
由于妊娠期妇女的肾糖阈是降低的,即使
在血糖正常的情况下,尿糖也会出现阳性,
所以尿糖检验不能做为观测指标,应检测
血糖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
血糖检验可以到医院检查,也可由病人使用血糖仪,自行检查并记录
监测餐后1小时血糖值较餐前更为优越
门诊随访
妊娠糖尿病孕妇必须定期到产科门诊检查,
包括检查妊娠高血压,妊3 期作B 超检查
胎儿大小,以确定是否需要准备剖腹产
妊娠糖尿病孕妇还必须每1~2 周到糖尿病
门诊检查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并给予膳食指导
产后观察
绝大多数妊娠糖尿病在分娩后即可停用胰岛素,仅个别病人尚需少量胰岛素
产后6~8周作75g 葡萄糖耐量试验以明确糖尿病诊断
约2 %为2型糖尿病,8 %为糖耐量低减,60~ 70% 糖耐量正常
经过长期观察将会发现更多的2 型糖尿病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曾对30例妊娠糖尿病随访20年,
发现其中2 型糖尿病25例,OGTT正常3 例,失访2例
产后适当控制饮食,避免肥胖是预防或推迟2型糖尿 病发生的基本措施。
GDM产后 教育
明确维持合适体重和每年测一次OGTT重要性
出现高血糖即应就医
维持孕晚期施行的饮食计划,满足哺乳所需
鼓励母乳喂养
低剂量口服避孕药对GDM史者避孕是安全有效的
慎用不利糖代谢药物
糖尿病妇女计划受孕前措施
全面评估有无血管并发症
改口服降糖剂为胰岛素治疗
调整饮食控制
掌握自我监护、处理糖尿病的知识与操作
控制良好者终止避孕并测BBT以明确受孕期
计划受孕前3个月停服避孕药,以工具避孕代之
无特殊指征,早孕期避免超声波检查
生育能力与自然流产
代谢控制良好、无并发症的糖尿病妇女生育力正常
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孕妇自然流产率与非糖尿病孕妇相似
早孕期HbA1c水平明显升高时自然流产率显著升高
糖尿病遗传
1型糖尿病的父母,均有遗传给子代的可能性,约2%~6%
2型糖尿病孕妇子代患糖尿病率不清,与种族,肥胖等相关
不禁止糖尿病妇女妊娠
先天性畸形儿
孕前与早孕期血糖控制良好可明显降低先畸儿率;但不能绝对保证出生一个完全健康儿
血糖控制差者,如HbA1C于早孕期明显增高,先畸儿率10~25%
疑及先畸儿,作血、羊水AFP和羊水AChE分析明确有否先天性开放性缺陷儿
B超和彩超可预检骨、中枢神经系、心血管及肾等畸形;尚无诊断符合率100%措施
孕前至整个孕期,每一糖尿病育龄妇女参与咨询、培训与指导,是降低孕后母儿近远期并发症率的重要措施
多学科联合指导、教育、宣传与培训的重要性
调动病员积极参与、配合孕前、后、临产、分娩、产后和长期随访中各种治疗计划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