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检查项目有哪些

  染色体检查需要进行抽血检查,它能够帮助患者查出患者是否患有不育症以及习惯性流产,也能够帮助筛查某些遗传病以及胎儿是否会存在畸形。

目录 1.不育源自染色体的病 2.染色体检查项目有哪些 3.染色体异常与流产 4.染色体异常的实验室检查 5.染色体异常患者的致病因素

1不育源自染色体的病

  世界范围内不孕不育症的发生率为1%—10%(平均5%),近年已达10%—20%,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因此WHO宣布将不孕不育症与心血管病、肿瘤并列为当今影响人类生活和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

  在众多的引起不孕不育症的病因中,遗传病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遗传病中的染色体病。染色体病包括性染色体病和常染色体病。

  性染色体病是由于X和Y染色体先天性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正常女性有44条常染色体和两条完整的X染色体,男性则是44条常染色体和一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性染色体从胎儿时期就决定了个体的性分化、性成熟,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生殖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及身高、智力等。

  性染色体异常在女性患者表现为原发性闭经、月经不调、性器官发育差;而男性患者表现为小睾症、无精子症、外生殖器发育差,甚至出现女性第二性征等,结果均造成了生殖能力的下降甚至丧失,常见的有特纳综合征(45,X0)及克氏综合征(47,XXY)等等。

  常染色体病是由于1—22号染色体先天性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形所引起的疾病。而其中的平衡易位携带者是引起不孕不育症的一个常见因素。此类患者外表正常,但婚后易发生反复流产、胎死宫内、早产而不能获得活婴,甚至还可生育畸形或智力低下儿。

  综上所述,染体病与不孕不育症有密切关系,对原因不明的不孕不育夫妇来说,进行染色体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2染色体检查项目有哪些

  1

  染色体是检查什么

  染色体检查是抽血,具体说是取静脉血0.5ml,接种于特定的培养基中,68—72小时后收获细胞,经显带染色,在镜下放大1000倍,计数并分析核型。

  2

  染色体的存在意义

  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上分别携带着父亲、母亲的遗传基因,上面记录着父母传给子女的遗传信息。同样,当性染色体异常时,就可形成遗传性疾病。染色体异常可致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2%~21%男性不育症由此引起。

  3

  染色体检查的意义

  染色体的检查主要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不但可以检查是否患有不育症,习惯性流产,还可以进行产前筛查,某些遗传病,两性畸形的相关检查。能快速报告染色体的检查结果,能尽早发现疾病尽早进行治疗,以免导致严重的后果。

  4

  哪些人要做染色体检查

  其主要针对对象是:具有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死产、新生儿死亡或畸胎生育史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原发不孕的夫妇;先天畸形者;智力低下者;生长发育异常者;原发性闭经者;性发育不全或性畸形者;无精、少精、弱精或畸精症等患者。其主要技术手段是各种染色体显带分析。

3染色体异常与流产

  导致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环境中的致畸胎因素,如放射线、病毒和某些药物等。各种致畸胎因素作用于生殖细胞和处于早期发育的胚胎,导致胎儿染色体异常。

  另一种是胎儿父母的一方或双方染色体异常,这些染色体异常的父母,往往从外表上看是正常的,并没有发育上的缺陷,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却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孕育的胚胎很大一部分为染色体异常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携带者相当多,大约每二百五十对夫妇中就有一个。在习惯性流产的病人中,夫妇一方或双方存在染色体异常的约占10%。

  现代医学已有多种检查的方法,可了解宫内胎儿状态,以确定流产的原因,其中遗传学检查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检查染色体应包括流产的夫妇双方,以确定他们是否属于染色体异常者。在妊娠早期有明显致畸胎因素接触的夫妇,曾生育过先天愚型(白痴)儿的夫妇,均应在妊娠16—20周时,作产前宫内诊断。如作羊膜穿刺,从羊膜腔吸取自胎儿脱落的细胞,经体外培养及进行染色体分析,了解胎儿是否正常,一旦查知异常胎儿就应中止妊娠。

  发生习惯性流产的,往往是一些畸形胎儿,故对保胎治疗,应持谨慎和科学的态度。是否采取保胎治疗,首先应分析流产发生的原因。盲目保胎,结果可能导致染色体异常胎儿、病态畸形胎儿的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然流产正是对孕育着的新生命进行选择,去除疾病胎儿,保留健康胎儿,由此可见,自然流产有利于优生。

4染色体异常的实验室检查

  在人类大多数细胞核中都有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呈现46条杆状结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大多数基因均位于染色体的dna之中。如果染色体出现异常表现形式,相应的患者就会出现一些对应的机体或智力缺失,本文将为您介绍染色体异常的检查方法。

  染色体异常的实验室检查:

  1、Down综合征血清学检查可见血清素降低、白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增高、红细胞二磷酸葡萄糖增高、过氧化物歧化酶增高50%、但与患者发育异常及智力低下无关。

  2、约1/3的Down综合征患儿母亲在妊娠4~6个月时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增高,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含量增

  产前检查是关键,高、雌三醇含量降低,可提示胎儿Down综合征检查结果。阳性孕妇应行羊膜囊穿刺,检测患者羊水细胞或染色体。

  其它染色体异常的辅助检查:

  孕妇行羊膜囊穿刺,可发现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可以早期筛查Down综合征患儿及其他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检查,可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患者羊水细胞或染色体,如Down综合征可发现21号染色体为三倍体。

5染色体异常患者的致病因素

  物理因素(25%):

  人类所处的辐射环境,包括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辐射,地球辐射及人体内放射物质的辐射,人工辐射包括放射辐射和职业照射等。

  化学因素(15%):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有的是天然产物,有的是人工合成,它们会通过饮食、呼吸或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染色体畸变。

  生物因素(10%):

  当以病毒处理培养中的细胞时,往往会引起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包括断裂、粉碎化和互换等。

  母龄效应(5%):

  胎儿在6—7个月龄时,所有卵原细胞已全部发展为初级卵母细胞,并从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进入核网期,此时染色体再次松散舒展,宛如同前胞核,一直维持到青春期排卵之前。随着母龄的增长,在母体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卵子也可能发生许多衰老变化,影响成熟分裂中同对染色体间的相互关系和分裂后期的行动,促成了染色体间的不分离。

  遗传因素(5%):

  染色体异常常可以表现为家族性倾向,这提示染色体畸变与遗传有关。

  自身免疫性疾病(5%):

  自身免疫性疾病似乎在染色体不分离中起一定作用,如甲状腺原发性自身免疫抗体增高与家族性染色体异常之间有密切相关性。

相关资讯
目录 置顶
目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