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癣俗称香港脚,是发生于足跖部、趾间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有时可延及到足跟及足背,但仅发生于足背者称体癣。西医认为是癣菌感染引起的,中医认为本病系湿润热下注或因久居湿地染毒所致。那脚癣的症状有哪些呢?一起看看吧。
目录 1.脚癣的症状 2.脚癣的危害有哪些 3.脚癣的小偏方 4.脚癣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5.花椒也可以治疗脚癣
1脚癣的症状
本病多发于中、青年人,儿童少见,男性一般多于女性。由于病原菌的不同,患者的卫生状况和体质的差异,其临床表现也各异。常见有以下四种类型:
1、汗疱型 初发为多数散在厚型小水疱,破裂后形成环状鳞屑,亦可形成多环状鳞屑,可逐渐扩延成片,皮肤逐渐增厚,自觉瘙痒。
2、趾间型 好发于第3、4或4、5趾间,表现为少量鳞屑,自觉奇痒。病人常不自觉的搔抓,有时鳞屑不显著,仅感瘙痒,称为无症状型,但常为带菌者。因搔抓易引起继发细菌感染,局部形成糜烂,湿润有渗液。
3、鳞屑角化型 表现为足跖、足跟及足侧缘有局限性不整形嗜红色鳞屑性斑片,表面角化明显,粗糙干燥,境界清晰或不清晰。冬季症状较重,易致皲裂。夏季常可出现少数丘疹或小疱。病程慢性,时久皮肤可增厚,趾甲易被累,此型多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病情顽固,难以治愈。
4、湿润糜烂型 此型多继发于趾间型或汗疱型,多由过度搔抓,常继发细菌感染,局部炎性明显,浸渍糜烂,有明显渗出,自觉痒痛,夏季多见。
2脚癣的危害有哪些
不少人认为脚癣是区区小病,往往不屑一顾,发痒时抓几下算了。殊不知患了脚癣,除了在脚趾间、脚底、脚底边缘处会出现许多小水泡,皮肤变得粗糙脱屑、糜烂渗液,同时有剧痒外,真菌还能传染到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甲癣、体癣、股癣等。而且脚癣被感染后还会引发一些严重的急性炎症。
急性淋巴管炎 浸渍糜烂型或水疱型足癣在感染化脓时,易引起急性淋巴管炎。开始时,在足癣病灶处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并会有一条红线沿小腿自下而上发展,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同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丹毒 是由溶血性链球菌经脚癣患处的破损皮肤侵入,引起皮下网状淋巴管及淋巴管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丹毒起病急骤,表现有脚面红肿、灼热、疼痛、周身畏寒发热等症状,同时患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丹毒一次发病后,易在原部位反复发作,往往绵延数年之久,致使患处淋巴管肿胀阻塞,皮肤增厚变硬。
急性蜂窝组织炎 是一种发生在足癣病灶处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可波及到深部组织。病变处皮肤明显红肿,压痛,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同时患者有高热、畏寒、乏力等症状。一般一周左右形成脓肿,也可引起急性淋巴管炎,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可见患了脚癣要赶快治。有的人认为脚癣不用治,治疗也断不了根,这是不对的。只要坚持治疗,保持脚部和鞋袜的清洁,注意防止再感染,脚癣是能治愈的。也有少数人听信错误传说,说脚癣是排泄湿毒的,治好了脚癣身体内会发生其他疾病,更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无稽之谈。
治疗脚癣,可以应用各种癣药水或癣药膏外涂。常见的达克宁霜主含咪康唑,皮康王主含酮康唑,均为抗真菌药,外用治脚癣效果较好。其他如新脚气膏、脚癣一次净等外用药也可选用。如果脚部皮肤增厚粗糙或有裂口,可配合外涂尿素软膏。如果有炎症,要应用抗生素药物作抗感染治疗。平时,要注意保持鞋袜的干净,以免再感染。
3脚癣的小偏方
脚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易反复发作,具有长期性、广泛性、传染性的特征,下面小编就为患者介绍治疗脚癣的中医疗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脚癣病因
该病主要为生活、起居不慎,外感湿热、虫、毒,或相互接触传染,感染浅部真菌,诸邪相合,郁于腠理,淫于皮肤所致。
脚癣外治疗法
脚癣外用方组成:生大黄、黄精、牛膝、苦参各10克,藿香25克,土茯苓、地肤子、白鲜皮各15克。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用法:将上药用白醋浸泡24小时,加适量水煎开,待温后泡足30分钟,日1~2次,连用5~7天可痊愈。
治疗的脚癣小偏方
配方: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百部各60克。
制作:加水2000毫升,水煎取汁1000毫升,滤取药液。
用法:早晚各浸泡患处半小时,每日1剂,连用14日为1疗程。
功效:燥湿杀虫,用于治疗脚癣。
日常保健:
【1】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脚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
【2】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3】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 夹在中间或选择分趾袜,以吸水通气。
【4】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如脚汗、脚癣等。
【5】勿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6】情绪宜恬静,激昂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脚气。
【7】脚气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激发感染。
【8】用药治疗的同时,对病人穿的鞋袜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日光曝晒或开水烫洗,最好用布块蘸10%福尔马林液塞入鞋中,装入塑料袋封存48小时,以达灭菌目的。
4脚癣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它是由致病性皮肤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病。有传染性,常为单侧发生,时间长了,也可双脚患病。足癣在全世界广为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普遍。在我国,足癣的发病率也相当高。据上海市1975 年对11万人普查,足癣的发病率为36.76%。我国南方的发病率可达50%~60%。在某些职业和集体中,甚至可高达80%~100%。为什么足癣会有这么高的发病率呢?这要从足癣的成因谈起。人的足底和趾间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抑制皮肤丝状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机能较差,而这些部位的皮肤汗腺却很丰富,出汗比较多,加之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有利于丝状真菌的生长。此外,足底部位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丰富营养物质,有利于真菌的生长。
脚掌多汗是足癣的主要诱发因素。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引起皮肤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易患足癣。肥胖者因趾间潮湿,汗液浸渍易患足癣。足部皮肤受外伤,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功能,也是诱发足癣的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导致物质代谢紊乱,皮肤含糖量增加导致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足癣。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使皮肤正常菌群失调,也会增加足癣的易感性。
足癣的发病还与生活习惯有关。不良卫生习惯常使足癣发病率增高。有些人不注意足部清洁卫生和鞋袜的情况,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孳生场所。有些人还喜欢用手抠摸脚趾,以至损伤了足部皮肤,使足癣蔓延。家庭中有人患足癣,如不给予适当的治疗,又去密切接触别人,会造成接触传染。足癣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常不消毒,健康人使用后也易感染。
顺便提一下,日常生活中,常有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脚气”即“足癣”,而“脚气病”则是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发病后可出现多发性神经炎、四肢肌肉瘫痪;在足踝部常常发生轻重不同的水肿及皮肤发红,这是由神经性血管作用或酸性物质刺激引起的小血管扩张,以后逐渐加重,可发展到膝、大腿,甚至全身。因病症主要表现在双足,故称为“脚气病”。由此可见,“脚气”并非“脚气病”。
5花椒也可以治疗脚癣
中医学认为,脚癣的内因是脾胃湿热下注,外因是环境或染湿毒,久病则伤阴,肌肤失养。花椒、大蒜和浓醋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外用“杀虫”的要药。民间用来治疗脚癣也由来已久,但主要对于皮肤龟裂型的脚癣疗效较好。
不建议使用于水疱、糜烂型的脚癣,主要是由于这些药物刺激性较大,对皮肤糜烂面会造成一定损害,甚者会引起过敏及炎症反应。若用后出现黄水、疼痛,有火烧一样的感觉,可能正是药物刺激造成皮肤炎症反应所致,应当避免再用。
水疱型足癣的中医辨证多为湿热下注,可选用黄柏、蛇床子、土茯苓各30克,苍术15克,用米醋1000毫升浸泡5~10分钟,若出现皮肤瘙痒、疼痛等不适感觉,应立即停用。
糜烂型足癣则多辨证为湿热不化,可加木通15克,地丁、萆薢、苦参各30克,因为这些药物均为清热化湿之品,用1000毫升左右清水煎煮,浓缩至500毫升,冷却后湿敷,每次约10分钟,待糜烂面愈合后,可外用抗真菌的西药药膏(如达克宁等)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忌用冷水洗脚,应保持足部清洁卫生,勤换洗袜子,少吃辛辣、生蒜、洋葱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