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平时由于很多的原因可能会出现牙釉质发育不全的情况,它对你幼儿口腔的健康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一旦发现以后最好是能够在饮食上相应的做出调整,平时尽量地注意口腔的卫生,有时候牙釉质不全也会与某些疾病有关系,下面小编就来介绍,平时比较容易引起幼儿出现牙釉质发育不全的一些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目录 1.婴儿牙釉质发育不全怎么办呢 2.幼儿牙釉质发育不全怎么回事呢 3.吃什么促进牙齿生长 4.宝宝几个月长牙齿最好 5.宝宝牙齿发育要注意什么
1婴儿牙釉质发育不全怎么办呢
症状:
儿童牙釉质发育不全导致儿童门牙黑,主要是由于儿童牙齿的钙化程度不良,牙齿表面不平整,牙齿刚开始表现为牙齿白斑,慢慢发展成为牙釉质脱落、门牙黑等。
怎么办:
1.首先要补钙,除了服用补钙药物以外,主要采用食补,牛奶,鸡蛋,大豆类制品、硬果类食物(如花生仁、核桃仁),海产品如虾皮、虾米、海带、紫菜,带刺骨制成的鱼松、肉松,蔬菜中的金针菜、萝卜、香菇、木耳等钙含量都比较高。吃甜的东西可以选用木糖醇代替蔗糖,木糖醇有一定的保护牙齿的作用。注意调节饮食的酸碱性,不要吃太酸的,少吃酸食。
2.注意口腔卫生,小孩的牙刷一定要柔软,握柄要适合宝宝的手掌,便于抓握,刷头大小还要适合孩子的嘴,小的活动灵活,刷的部位也更彻底。同时,最好是用宝宝特用的牙膏。不要让宝宝用成人牙膏,成年人的牙膏容易伤害口腔黏膜。如果用含氟牙膏,黄豆粒大小即可,注意不可误吞。
因为孩子比较小,自己还不懂得怎样来保护自己的牙齿,所以孩子牙齿是不是健康,完全就取决于家长的细心了。如果能够让孩子适当的补充一些含钙高的食物,多晒晒太阳,让孩子能够充分的吸收钙质,就可以减少这种情况。避免孩子在晚上睡觉前吃东西,吃了东西后,一定要刷牙,也可以很好的保护牙齿。
2幼儿牙釉质发育不全怎么回事呢
釉质发育不全和釉质钙化不全均属于釉质发育异常,是牙齿结构异常的一种疾病。釉质发育异常的病因:有局部性、遗传性及全身性(如先天性梅毒、营养不良、传染病等)釉质发育不全是釉质形成的量减少,而不是矿化质量的减低。
釉质发育不全可以分为遗传型和环境因素导致的釉质发育不全。其中遗传型釉质发育不全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导致釉质发育不全的外环境因素包括宿主营养缺乏,尤其以维生素A、C、D影响最大;婴儿和母体在妊娠期的发热性疾病(如肺炎、麻疹、腥红热、水痘等)、低钙血症和乳牙的感染也可使在此期间形成的牙发生釉质发育不全。
釉质发育不全的患者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D的食物,其具体饮食注意事项如下所述。
1、注意避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口腔卫生习惯,以免导致龋齿。
2、注意及时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特别是孩子萌牙期,以促进牙釉质的发育。
3、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特别是富含钙质的食物,如花生、菠菜、大豆、鱼、海带、骨头汤、核桃、虾、海藻等。
因此,虽然幼儿每餐吃的不多,但是一定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尽量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钙质,维生素,蛋白质等的食物,平时也可以让幼儿多晒晒太阳,使得身体能够合成更多的维生素d,从而一定程度上帮助身体对钙的吸收,这对于牙齿的发育是非常有帮助的。
3吃什么促进牙齿生长
1、牙齿基质所需的重要营养是蛋白质,所以要多吃鸡、鱼、肉、蛋、豆腐等食品。
2、牙釉质发育更需要维生素A、镁离子,而猪肝、米面、胡萝卜、蛋黄中所含这些物质较多。
3、牙本质形成所需的重要营养是维生素C。
4、维生素D、钙离子、磷离子有助于牙齿的钙化,富含这些营养的食物有牛奶、鱼肝油、肉骨头、带鱼、猪肉和豆腐。
5、氟离子有助于提高牙齿的抗酸能力,海虾、海带、麦面中有丰富的氟离子。在摄取营养物质时还要注意到对不同食物采用不同的烹调方法,以免破坏了其中的营养。
4宝宝几个月长牙齿最好
1、健康的婴儿,一般在出生后六、七个月就开始出牙。 但有的孩子出牙较晚,甚至相差3—4个月,也不能算异常,有的小儿1岁左右才出第一颗牙,仍可以认为属于生理范围。
2、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八、九个月还没出牙,心里非常着急,认为孩子可能缺钙,牙长不出来。于是,有些家长就给孩子服鱼肝油和钙粉,并且加量地服用。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往往有损孩子的健康。仅仅根据小儿出牙时间的早晚,并不能断定是否缺钙。即使是缺钙引起出牙晚,也不能盲目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果家长擅自给婴儿大量服用鱼肝油、维生素D、注射钙剂,很容易引起中毒,给孩子带来痛苦。
3、小儿出牙多数情况是自然萌出,没有什么感觉,也有部分小儿伴有局部发红、发痒、流口水、咬硬东西或手指,哺乳时咬奶头等现象,这些大都在出牙后自然消失。 正常的宝宝平均六个月大开始长牙,以每个月增加一颗的速度,大约一岁大(十二个月)有六颗牙。在两岁半左右二十颗乳牙会都长全。
5宝宝牙齿发育要注意什么
1、牙龈肿痛
宝宝出乳牙的时候,在他的口腔里,可以隐约看到局部牙龈发白或稍微充血红肿,触摸牙龈时有牙尖样硬物感。而牙龈肿痛和不舒服是出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引起宝宝肿痛的原因是因为牙床发炎,发炎是柔软的牙床纤维对付逼近的牙齿唯一的办法。宝宝长第一颗牙及臼齿的时候是最不舒服的。
处在这个阶段的宝宝会烦躁哭闹,为了减轻宝宝的不适,爸爸妈妈可以用纱布蘸冰水擦拭肿胀的牙床,同时达到按摩和冰敷肿胀牙床的双重功效。除了冰敷也可以用医用纱布沾上盐水在宝宝的牙龈上轻轻擦擦,盐有消炎的作用。
2、发烧
当乳牙准备萌出的前几天,宝宝都可能会有一些异常的表现,有的会哭闹,有的会口水增多,有的会喜欢咬手指等等。而且,有的宝宝还会有低烧的情况出现。这是因为在牙齿努力钻出牙龈的时候,难免会有类似“伤口”的地方出现,导致宝宝感觉到不适。而往往对于这些“伤口”,口腔清洁不够的话,导致牙龈发炎、发烧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大。
因此,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要注意多帮宝宝清洁口腔,平时让宝宝多喝水,饭后注意漱口。但是出牙能使体温稍稍升高,所以宝宝可能会觉得比平时热一点,当宝宝有点低烧的时候,爸爸妈妈不用太担心,如果低烧情况持续不退,或者宝宝体温已经超过38.5℃,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3、流口水
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唾液腺的功能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宝宝的唾液相对比较少不会有流口水的情况出现。但是当宝宝到了3个月的时候,唾液分泌就慢慢增加,到宝宝6-7月开始长乳牙的时候,刺激了三叉神经进一步增加了唾液的分泌,加上宝宝口腔小,还不会吞咽和调节口腔内的唾液,积储后就会自然流出。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及时为宝宝擦干口水,但是不要经常用粗糙的手巾拭擦,避免损伤宝宝局部皮肤。另外就是宝宝的上衣、枕头、被褥等都容易被口水污染,要勤洗勤晒。
4、龋齿
宝宝乳牙的表面结构相对比较脆弱,如果常常覆盖奶水或食物残渣,就会很容易发生龋齿。所以,当宝宝每次进食之后,爸爸妈妈最好让宝宝要用白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或直接帮宝宝刷牙,尽量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5、腹泻
当宝宝出牙的时候,宝宝体内来源于妈妈的抗体会慢慢逐渐消失。同时因为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因为辅食添加等饮食习惯的改变而引起腹泻。
所以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给宝宝使用是餐具要特别重视消毒的工作,有效防止细菌进入口腔的机会;另一方面,妈妈最好准备粥或煮烂的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喂养宝宝,不可突然添加太多辅食。
如果发现宝宝每天的大便次数多于10次或出现其他异常时,就要及时到宝宝到医院就医。
最后,如果想宝宝有一副漂亮健康的牙齿,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到满1岁之间,到宝宝看第一次牙医,并定期复诊、追踪,以便及时获得专业的指导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