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的诞生,总是会带来很多的心愿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手足无措,面对稚嫩的生命,总是不知道该如何呵护,比如经常想给宝宝喝水,但是又不知道,对于新生儿来说,每天是否有必要喝水,每次喝多少合适等等的问题。新生儿可以多喝些水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性子急的父母莫让婴儿早锻炼 2.新生儿可以多喝些水吗 3.手到病除的四个除痰妙法 4.婴儿期多给宝宝点颜色看看 5.宝宝爱打嗝妈妈莫大惊小怪
1性子急的父母莫让婴儿早锻炼
娃娃来到世界后,生长发育很快,一声啼哭开始了自主呼吸,2个月就能微笑,1周岁时就能站立行走,掌握各种运动的基本动作。性子急的父母莫让婴儿早锻炼 但有些性急的大人,还觉得太慢,总希望自己的宝宝动作发育快点,过早的开始了锻炼,3~4个月就让宝宝“学坐”,甚至“站立”。
殊不知,这样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母体内的胎儿受到子宫空间的限制,以及为了日后顺利从产道娩出,全身的许多骨骼是软骨,出生后,逐渐变粗变长,演化成硬骨,这个过程一般要持续到22~25岁才最后完成。 因而,婴幼儿的骨骼硬度差弹性大,容易变形;同时肌肉的力量不足,不能耐受过强的运动。
过早学坐,可影响脊柱的发育,引起畸形,过早学走,可能导致下肢弯曲畸形,牵手向上走路,由于孩子肘部桡骨小头的环状韧带薄弱,还可能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
有人听说患软骨病(佝偻病)的孩子走路迟,便认为早些让孩子走路就可以预防这种病。其实,软骨病是由于体内缺少维生素D和钙质所引起的,只要注意从饮食中补充钙、适当晒太阳就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如果效果不好,可以服用鱼肝油和钙片。患软骨病的孩子,骨质更加软,站立时负重,更容易引起畸形,尤其要避免勉强多坐、多站或行走。
孩子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出生后3个月俯卧时,能用手臂撑住抬起头;4~6个月会翻身;7~8个月会爬;1周岁时会站立或独立行走。帮助孩子锻炼,要按此规律顺其自然。
还要指出的是,尽管年龄、月份相同,由于孩子所处的环境、抚养方式等不同,有的动作发育快些,有的则慢些。冬天出生的婴儿走路迟些,因为他们1周岁左右正值冬季,穿着臃肿的棉袄、棉裤,活动不方便。对于智力、骨骼和肌肉发育正常的婴儿,只要经常户外活动,到一定年龄自然会坐、会走,父母不必过于担心。
当然,如果动作发育与正常婴儿相差太多的话,例如1周岁半还不会走,要注意是否发育有问题,可去医院检查。
2新生儿可以多喝些水吗
水是每个人每天的必须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可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新生儿每日可保持120-160毫升的饮水量。不同的是,成年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吸收水分,但新生儿只能通过饮水。而且新生儿饮水是有讲究的。
据调查,新生儿对水需求量大,按体重计算的话,每天需要水分相对较大人多。1岁以下的婴幼儿,每天水的需要量为每公斤体重为120-160毫升,而成人为每公斤体重为40毫升。所以,除正常饮食外,婴幼儿还要经常喝水。
然而,给孩子喝水也是有讲究的,家长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新生儿不能喂过甜的水
新生儿可以在两餐之间喂点葡萄糖水,但是不能太甜。很多家长会以自己的感觉作为标准,认为自己尝过后觉得甜这才算甜。其实,新生儿的味觉要比大 人灵敏得多,如果大人觉得甜时,他们就觉得已经甜得过头了。给新生儿吃太多糖是没有任何好处的,用高浓度的糖水喂新生儿,最初是可以加快肠蠕动,但不久就 会转为抑制作用,使腹部胀满,从而会让新生儿觉得不舒服,同时,新生儿过多的摄入糖分,也会使粪便中带有泡沫。所以,喂新生儿的糖水,应是淡糖水,以大人 觉得似甜非甜为合适。
2、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
有些家长认为饮料肯定比白开水营养价值更高,而且孩子又喜欢,所以经常买各种新奇昂贵的甜果汁或饮料代替白开水给孩子解渴,其实这是很不妥当的。>>>新生儿眼部护理具体注意事项
首先,即使称为天然果汁者,其中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极其有限,而且在加工过程中维生素也常常遭到破坏,所以,宝宝想通过喝饮料来补充营养是不大可能的;其次,饮料大多含有香精、色素、防腐剂等,这些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不利,尤其是对婴幼儿。
另外,饮料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较多的电解质,喝下后,不像白开水那样很快就离开胃部,而会较长时间停留,从而对胃部产生不良刺激。所以孩子口渴了,只要给他喝些白开水就是最好的。
这里还要补充一点新生儿喝水的问题。如果是纯母乳喂养,而且母乳充足,气候宜人,新生儿经常没有出汗的话,是可以不用另外增加白开水的。当然,在两顿奶之间可以给予少量的白开水,这样既可以清洁口腔,又能让婴儿养成喝水的好习惯。
因此,在平时应该细心地观察新生儿的一些变化,当发现新生儿尿液发黄,或者是尿量减少,嘴唇变干,大便干燥等到情况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到,给新生儿喂一些温开水来缓解。一般对于新生儿每天具体喝多少水,是没有明确的数据的,最好是可以根据新生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增减。
3手到病除的四个除痰妙法
手到病除的四个除痰妙法 当宝宝罹患感冒、细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时,喉咙里总是发出“呼呼”的痰声。在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宝宝自身的咳痰能力不足,大量痰液堆积在呼吸道内,致使肺部肺叶坍塌,细菌滋生,严重者还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的现象。如果父母能够利用拍击的方式帮宝宝排痰,就能降低痰液带来的不适与感染的几率。 拍痰的时机 虽然拍痰是有效又安全的排痰方式,但并非任何时候都适用。
在吃饭前后的1小时内都不要拍,因为在饭前拍,痰有可能被松动,卡在喉头,这时东西吃下去就会吐出来;在饭后拍,也会造成胃不舒服,甚至将刚吃下的东西吐出来。
拍痰的时间要足够长,次数也要足够多;一次大约拍10分钟,一天拍4~6次,一连持续三四天,就能见到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拍痰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宝宝的脸色和呼吸,如果有脸色发紫或呼吸不顺畅的现象,就先休息一下,等宝宝呼吸平稳后再继续拍。
TIPS:需要“抽痰”吗? 当痰液在宝宝喉头作怪时,父母常常会兴起抽痰的念头。其实,抽痰只能抽取咽喉附近的分泌物,无法抽到声带以下,而且痰液仍会一直分泌,无法减少宝宝不舒服的感觉。另外,抽吸的压力过大还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建议父母尽量采取拍痰的方式,简便又有效。
4步骤拍痰法 拍痰有助于松动痰液,虽然拍完后宝宝不一定会将痰咳出,有时也会直接咽到肚子里,但是只要痰液位置移动,就可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STEP 1 找到有痰部位 用耳朵靠近宝宝胸部,仔细听他的呼吸声,只要能听到“呼噜呼噜”的声音,那就是痰的位置。当然,痰声有时不如想象中那样容易判断,建议父母先带宝宝看小儿科医师,在确定痰液的位置之后,再为宝宝拍痰。
STEP 2 手呈杯状 手指并拢,手掌弯曲成杯状,手腕放松,敲打宝宝身体时会发出气声。
STEP 3 宝宝的准备姿势 1-痰液在肺部两侧 宝宝趴在床上,用小枕头顶住腹部或躺在父母大腿上,呈头低脚高的姿势,拍击左右肺部。 2-痰液在上肺部 将宝宝抱直,趴在父母胸前,拍击肩胛骨上方。
STEP 4 正确拍击 只要手部姿势正确,拍击时就会发出很大的声响,而且宝宝不会感觉身体不舒服。拍的时候要由下而上,持续拍击5~10分钟,或者是默数300下,要注意不能拍脊椎及腰部。 4项护理要点 除了拍痰之外,下列4项护理要点也要格外重视,以便尽快改善症状。
保持空气清新 定时开窗透气,让室内温度保持在25~27℃,湿度则保持在60%~65%。这样有利于呼吸道保持湿润状态,帮助痰液排出。 多喝开水 咳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脱水,加重呼吸道发炎、增加分泌物黏稠度,使痰不容易咳出。而开水能滋润呼吸道,使痰液稀释。 吸蒸气 将水倒入吸蒸气机的杯中,通过气流冲击产生水气,让宝宝的口鼻吸入升起的水蒸气,可以使痰液变稀,以利咳出。
服用化痰止咳药 药物治疗有时是最快速的,如果能配合上述排痰方式使用,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使用专业医师开具的药物,不要自行用药。
4婴儿期多给宝宝点颜色看看
第一阶段:4个月前多看黑白
0-4个月是视觉发育的黑白期。在这段时间,宝宝看到的只是黑白两色,而且视物距离只有20-30厘米。所以,即便家长们拿出各种色彩的小玩意放在他面前,也只是徒劳,不如换一种更有针对性的方式来得实用。
由于宝宝出生后最先看到的是妈妈的乳房,所以对靶心图像比较敏感。专家建议家长,拿一些类似靶心的黑白玩具,在宝宝眼前来回晃动,以增强他们对黑白色调的敏感度。
当然,为了给孩子日后的视觉发育铺路,家长也可以买些红、黄、蓝色的玩具时不时给他们展示一下。因为虽然宝宝刚开始看不到这些色彩,可时间长了,却能起到刺激视觉的作用,为宝宝进入视觉色彩期奠定基础。
另外,宝宝所穿的衣服,也应该色彩多一点,灰暗色调的、明亮色调的服装都要有,否则很可能因为长期看同一色系,导致视觉迟钝。宝宝的床沿及床头,同样要装饰一些彩色饰品,比如气球、挂饰、彩色瓷盘,这样宝宝一睁开眼睛,便能有一个彩色环境的熏陶。"但切记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盯着一件东西,否则可能导致他们目光呆滞,甚至形成斗鸡眼。一边晃动玩具,一边温柔地跟孩子说话效果会更好。"杨健提醒说。
第二阶段:半岁后接触橙绿紫
4-12个月,宝宝会迎来视觉的色彩期。这个时期,宝宝的视觉神经对彩色的东西非常敏感,视觉范围也扩大到了1-2米。
虽说这时孩子对彩色的东西都很敏感,但用什么样的色彩,效果会更好也是有区别的。三原色红、黄、蓝,纯度高,易于辨认,属于首选色彩;此外,家长还可尝试提前让宝宝接触一些橙、绿、紫。比如,买些带铃的彩色玩具,在宝宝眼前晃动,这样,有声又有色,孩子看了会觉得兴奋,对视觉和大脑发育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
家长还可以拿着玩具和孩子玩"躲猫猫"。一边在宝宝眼前摇着彩色玩具,一边将玩具藏到身后。在宝宝疑惑时,再猛地将玩具在孩子眼前亮出来。当玩具瞬间出现在宝宝眼前,他会一下子变得高兴。而这个过程对视觉刺激效果是非常好的。
5宝宝爱打嗝妈妈莫大惊小怪
诊断一:宝宝打嗝不是病
原因:宝宝与成人一样,其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层被称为“膈肌”的很薄的肌肉,它把胸腔和腹腔分隔开来,起到分隔和保护胸、腹腔器官的作用。与成人不同的是,宝宝以腹式呼吸为主,膈肌是婴儿呼吸肌的一部分。当膈肌收缩时,胸腔扩大,引起吸气动作;膈肌松弛时,胸腔容量减少,引起呼气动作。当宝宝吃奶过快或吸入冷空气时,都会使植物神经受到刺激,从而使膈肌发生突然收缩,引起迅速吸气并发出“嗝”的一声,当有节律地发出此种声音时,就是所谓的婴儿打嗝了。
诊断二:宝宝打嗝不像大人想像的那样难受
原因:宝宝打嗝多为自限性,一会儿就会好。
当然,能使宝宝不打嗝,妈妈最舒心了。那么,怎么预防呢?
首先,妈妈要注意喂养方法,应避免在宝宝啼哭、气郁时喂奶。
其次,应避免宝宝进食过快。母乳喂养时,如果母乳很充足,哺乳时应按压乳头,以避免乳汁流出过急;人工喂养时要注意奶嘴孔不能过大,奶液先满住奶嘴,以免吸入空气。
再次,要注意食物的温度,不宜过凉。最后,要注意护理宝宝的方法,勿使宝宝吸入冷气。当宝宝打嗝时,妈妈也不要着急。
以下方法可帮助你终止宝宝打嗝:
1、将宝宝抱起,轻拍其背,喂点热水,并在宝宝胸腹部盖上暖和的衣被。
2、可以用玩具逗逗宝宝,或放一点轻柔的音乐,以转移其注意力。
3、刺激宝宝足底,使其啼哭,可终止膈肌的突然收缩。一般宝宝发出哭声,打嗝即会自然消失。
4、用指尖在宝宝的唇边或耳边轻轻地挠痒,唇边及耳边的神经比较敏感,挠痒可以使其放松,打嗝也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