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后肌酐高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朋友在给自己或者亲人做肾功能检查时,会发现出血热后肌酐高的现象。大多数人碰到这种事情肯定会觉得惶恐不安。很多人一检查后立刻着急寻医,其实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最好要了解到病因出自哪里。很多朋友对此都是一知半解或者是一无所知,那么,出血热后肌酐高的原因是什么?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 2.出血热后肌酐高的原因是什么 3.出血热的常规检查与诊断标准 4.出血热患者的饮食调理方法 5.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1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

  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⒈呼吸道: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

  ⒉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肠粘膜感染。

  ⒊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

  ⒋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⒌虫媒传播: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可引起本病的传播。

  人群易感性:

  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在野鼠型多为3~4%以下。但家鼠型疫区隐性感染率较高,有报告为15%以上,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二次感染发病罕见。病后在发热期即可检出血清特异性抗体,1--2周可达很高水平,抗体持续时间长。

2出血热后肌酐高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在肾功能恢复期,每个人恢复时间和程度会有不同,现在既然没有其他问题,要尽量少用药,稍低蛋白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

  当然,血肌酐偏高不一定是肾脏受到了损伤。

  1. 原有肾功能不全的人,如合并感染,包括感冒、肺炎,肠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可以在短期内出现血肌酐升高。

  2.体内失水,如出现发热,多汗,饮水量减少,多尿期导致血液浓缩,肾血流量减少,可以出现血肌酐升高。原有肾病的患者,使用了损害肾脏的药物,可以出现血肌酐升高,甚至是不可逆转的。

  3.原有肾脏病的患者,由于病情复发,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的现象,可以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导致血肌酐升高。

  4.生活中出现劳累,休息不好,生活细节不注意,也可以引起一过性的血肌酐升高。

  5.原有高血压,血压未控制好,长期中等及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总量大于1克甚至1.5克)

  6.水代谢失调:包括多尿、夜尿增多、口渴、黏膜干燥、乏力等;或者全身浮肿、血压升高、肺水肿及心力衰退。铝、镁、铜、锌、硒代谢异常等。

  7.呼吸系统病变、循环系统病变、消化系统病变、血液系统病变。

  8.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生长迟缓等。代谢失调,如:糖类代谢障碍、脂质代谢障碍、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失调、代谢废物潴留等。

3出血热的常规检查与诊断标准

  出血热的常规检查:

  血常规:不同病期中变化不同,对诊断、预后判定均重要作用。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血小板下降,并有尿蛋白阳性、血尿、尿内出现膜状物等肾功能损害表现。

  尿常规: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最早表现。其主要特征为:出现早、进展快、时间长。

  免疫功能检查:

  1.免疫荧光技术为常规方法之一。可检出白细胞及尿沉渣细胞内病毒抗原,用于早期诊断。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普遍有免疫功能异常。

  出血热的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

  疫区及流行季节,急性发热,全身高度衰竭,乏力,头痛,眼眶痛,腰痛,面、颈、上胸部潮红者,或伴少尿,低血压。

  确诊病例:

  ①皮肤粘膜出血征象,末稍血小板减少,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尿蛋白阳性。

  ②病原学或血清学检验获阳性结果。

4出血热患者的饮食调理方法

  高热期:此期出血热病人由于体温高,出汗多,代谢增强,对机体消耗较大,因此,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良蛋白质等营养丰富而又易消化的全流饮食或半流饮食,如牛奶、豆浆、稀粥,莲米汤、天然果汁,藕粉、鸡蛋汤、面条等,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办法,以减轻胃肠负担,避免消化不良。应尽可能让病人多饮水及吃水果,以利于毒素的排出和维生素的摄入,以满足机体需要。在口味上宜低盐饮食,若进盐过多,会加重组织水肿和肾脏负担,有可能使病情恶化。

  少尿期:肾脏血管受损是出血热的病理基础,血管变化引起肾小管受压。肾间质血管高度扩张,变性和管腔阻塞,致使肾血流量减少,肾脏滤过率降低,这是产生少尿的主要因素。此时患者一般都会食欲不振,容易恶心呕吐,故此时不宜强调进食,补充热量。

5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所规定的各项办法实施国境卫生检疫。特别是对从疫区输入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要严格检疫。

  二、尽量不要前往疫区,不要接触可疑的感染动物和感染者。如确需前往疫区或接触感染动物和感染者,应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设施,并接受防护知识培训。

  三、离开疫区者在21天之内,一旦出现发热,应该立即就医,并务必告诉医生近期的疫区逗留史。

  四、对来自疫区的人员实施相应的检疫措施。对有明确暴露史的旅行者应按接触者对待,实施21天的医学观察,进行留验处理,每日监测体温。有疑似病例,必须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在专业传染病治疗机构进行严格的隔离治疗。

  五、对可疑污染场所,包括可疑的人为污染场所,要进行喷洒、喷雾或熏蒸消毒处理。常见消毒剂有过氧乙酸、福尔马林、次氯酸等。紫外线照射可作空气消毒。

  六、凡接触感染动物和感染者的医务工作者及疫区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全套防护服进行操作。对所有的感染动物和感染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及尸体等要进行严格彻底的终末消毒。

  七、所有涉及活病毒的操作必须在BSL4级实验室中进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