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胰腺癌的症状及中医治疗

  听到这个字“癌”我们不禁心惊胆战有了畏惧心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变化,恶劣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病种侵蚀着人类,而胰腺癌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年轻化。那么关于胰腺癌的症状及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目录 1.胰腺癌引发的并发症有哪些 2.关于胰腺癌的症状及中医治疗 3.哪些人易得胰腺癌 4.胰腺癌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5.胰腺癌如何预防

1胰腺癌引发的并发症有哪些

  1、体重减轻 胰腺癌造成的体重减轻最为突出,发病后短期内即出现明显消瘦,体重减轻可达30斤以上,伴有衰弱乏力等。

  2、症状性糖尿病 少数病人起病的最初表现为糖尿病的症状。因此,若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或老年人突然出现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而近期突然病情加重时,应警惕发生胰腺癌的可能。

  3、血栓性静脉炎 晚期胰腺癌患者出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或动脉血栓形成。这也是胰腺癌晚期的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

  4、精神症状 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表现焦虑、急躁、抑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

  5、黄疸 是胰腺癌晚期患者的重要症状,而阻塞性黄疸是胰头癌的最突出表现,发生率在90%以上。而早期胰体、胰尾可无黄疸。黄疸通常呈持续性且进行性加深。完全梗阻时,大便可呈陶土色,皮肤黄染可呈棕色或古铜色,伴瘙痒。

  6、消瘦 体重下降明显的常见胰腺癌晚期症状,90%的患者有消瘦,其特征是发展迅速,考虑与胰液胆汁缺乏、消化吸收功能差、食欲不佳、睡眠、精神负担重以及癌细胞直接作用等相关。

  7、腹痛 上腹部不适及隐痛是胰腺癌晚期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腹痛部位定位不清,范围较广。典型部位是中上腹和左季肋部,可向背、前胸、右肩胛部放射。腹痛可表现为钝痛、重压痛、啃咬痛等,多呈持续性,可在饭后加重。

  8、消化道症状 乏力与食欲不振甚为常见,尚可伴有腹泻便秘、腹胀、恶心等胃肠道症状。部分病例可出现脂肪泻和高血糖、糖尿。 不喜欢脂肪性菜肴,也会出现脂肪性下痢,这是脂肪未被消化,而和粪便混合、排泄出来的下痢症状。

  9、神经症状 部分患者可有焦虑、抑郁、失眠、性格改变等表现。

  10、发热 至少有10%的患者在病程中有发热出现。胰腺癌晚期临床可表现为低热、高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等。原因可能与癌细胞本身释放的致热源或继发性胆道感染有关。

2关于胰腺癌的症状及中医治疗

  症状

  1、腹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而且不管癌瘤位于胰腺头部或体尾部均有,60%-80%病人表现为上腹疼痛,这样的疼痛病人85%已不能手术切除或已是进展期,疼痛一般和饮食无关,起初多数较轻持续性疼痛逐渐加重,腹痛有多样表现,饱胀不适,钝痛乃至剧痛,放射性痛

  2、黄疸:是胰腺癌的重要症状,属于梗阻性,伴有小便深及陶土样大便。

  3、消化道: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甚至黑便

  4、消瘦乏力:消化道肿瘤中胰腺癌造成体重减轻最为突出,发病短期内即出现明显消瘦,衰弱乏力。

  5、精神:表现焦虑,急躁,抑郁,个性改变等不能安睡进食

  中医治疗:

  1、湿热郁阻证:茵陈蒿汤(《伤寒论》)加减。菌陈,薰苡仁,郁金,黄芩,生大黄(后下),虎杖,茯苓,猪苓,白术,神曲,半枝莲,木香,栀子,白毛藤

  2、气血瘀滞证: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当归,川芎,元胡,川楝子,桃仁,莪术,炮山甲,浙贝母,乌药,白屈菜,白花蛇舌草,丹参,八月札,藤梨。

  3、阴虚热毒证:一贯煎加减(《柳州医话》)。生地,沙参,玄参,黄芩,石槲,知母,金银花,半边莲,白花蛇舌草,自茅根,天花粉,太子参,全瓜蒌,川楝子,鸡内金

  4、气虚湿阻证:五苓散加减(《伤寒论》)。熟附片,党参,白术,茯苓,黄芪,泽泻,猪苓,乌药,木香,白毛藤

3哪些人易得胰腺癌

  1、年龄超过40岁有大量吸烟、饮酒、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及排除肝、胆、胃肠等疾病后伴有非特异性腹痛、腹胀者属于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因此应高度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2、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在60岁以上,缺乏糖尿病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患胰腺癌的几率较大。临床显示约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3、急、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认为急、慢性胰腺炎在部分患者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发展为胰腺癌的可能性较大。

  4、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5、有胰腺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胰腺癌发病率可升高1.65~5倍。

  6、短期内出现不明原因消瘦、食欲下降者亦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4胰腺癌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出现顽固性上腹痛,疼痛放射至腰背部,夜间明显,仰卧时加重,而蜷曲或前倾坐位可使疼痛减轻等,则高度提示胰腺癌,需进一步做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B 超、CT、MRI、ERCP、PTCD、血管造影、腹腔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测定、癌基因分析等,对胰腺癌确定诊断和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有相当大的帮助。一般情况下B超、CA19-9、CEA可作为筛选性检查,一旦怀疑胰腺癌,CT检查是必要的。

  病人有黄疸而且比较严重,经CT检查后不能确定诊断时,可选择 ERCP和PTCD检查。如置管引流成功,对严重黄疸患者可延迟手术1~2周。MR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并不优于 CT。

  对已确诊为胰腺癌但又无法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时,选择血管造影和(或)腹腔镜检查是有临床意义的。

  对不能手术切除,也没有姑息手术指征的胰腺癌或壶腹周围癌患者,拟行化疗和放疗时,行细针穿刺获取细胞学检查是必要的。

  对有手术切除可能的患者一般不行此检查。因为细针穿刺有可能导致癌细胞在腹腔内的播散。

5胰腺癌如何预防

  (一)医生在广大人群中发现可怀疑对象,即高危人群。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为病人既没有特异的症状,也没有特异的体征,全凭医生的高度警惕,医生要做"有心人"。病人所能提供的只有上腹胀痛,有时胀感超过了痛觉,其他只有消化不良、体重减轻,以及“突发性的糖尿病”等。这些无特异性的症状,临床医师若找不到其他疾病能解释以上这些症状时,进而经过对症治疗,以上这些症状未能改善改善后又恶化时,临床医师就应大胆怀疑。

  (二)普及防癌知识,进行定期的例行体格检查,开展二级预防。

  (三)对高危对象进行现代高科技的调查,如综合应用B超、ERCP、MRI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新近发展的癌基因检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