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怕声音吗?很多妈妈发现新生宝宝睡觉时听到声音就容易惊醒,因此保持婴儿房间绝对安静。事实上,这样做不利于宝宝健康。其实,有些孩子生性胆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对于这些,宝宝睡眠不好就容易惊醒,那么,宝宝睡眠不好容易惊醒怎么回事?来看看吧。
目录 1.如何正确调整婴儿的睡眠时间 2.宝宝睡眠不好容易惊醒怎么回事 3.宝宝睡眠障碍的日常保健 4.新生儿睡觉不踏实是什么原因 5.洗完澡千万别让宝宝马上睡觉
1如何正确调整婴儿的睡眠时间
3种方法检测睡眠质量
方法1 浅睡眠与深睡眠
宝宝的正常睡眠分为2种:
浅睡眠
大脑细胞仍处于活动状态,有时似醒非醒的样子。宝宝容易被周围声响或环境过热、过冷等因素而惊醒,多发生于上半夜。尽管如此,浅睡眠还是有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
深睡眠
大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宝宝不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妈妈搬动宝宝或有较大声音都难以唤醒,多在下半夜出现。脑垂体此时会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进宝宝的骨骼发育,有利于宝宝身高的增长。
方法2 睡眠时间
不同年龄阶段,宝宝的睡眠时间不尽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24小时内,宝宝总的睡眠时间逐渐缩短。
不同年龄段的平均睡眠时间(24小时内)
年 龄?
总睡眠时间(小时)
0~1个月?
20
2~5个月?
15~18
6个月~1岁?
14~16
1~2岁?
12~14
2~3岁?
11
特别提示:
宝宝睡眠时间的长短,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只要宝宝精神饱满,食欲好,活泼好动,生长发育(身高与体重)正常,您就可以不为宝宝睡眠时间的长短担扰。
方法3 浅睡眠在总睡眠时间中的比例
宝宝的深睡眠与浅睡眠有一定的比例,宝宝不断长大后,连续睡眠时间逐渐延长,而浅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
年 龄?
不同年龄阶段浅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
0~1个月?
50
2~5个月?
40
6个月~1岁?
30
1~2岁?
25~20
2~3岁?
20以下
特别提示:
浅睡眠时间与总睡眠时间一样,每个宝宝并非完全相同。上表所列值,只是一个大体数据,波动的范围比较大,另外,同一宝宝,有时浅睡眠时间可能多一些,有时深睡眠时间多一些,这都是正常现象。
2宝宝睡眠不好容易惊醒怎么回事
孩子害怕大的声响可能有以下原因:有些孩子生活在经常会突然发出巨大声响的环境中,外界的刺激常使孩子产生心悸、恐怖;不良教育因素,当孩子不听话、不守纪律或犯某种错误时,一些家长在孩子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动辄大声训斥孩子。
而小宝宝怕声音则是宝宝对外界的一个反映。这也表明宝宝听觉神经逐步健全,对外界声音越来越敏感,平时也不用太安静,宝宝就会慢慢习惯了,只是注意室内不要有太尖锐的声音,比如重物摔倒在地。
儿科专家崔玉涛说,事实上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无时不刻不在听到妈妈体内大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声音,也就是说胎儿生长在嘈杂的环境中。出生后,新生儿本身并不怕正常生活发出的声音。
婴儿生后要逐渐适应正常生活环境--白天光线亮且相对嘈杂;晚上暗且相对安静。建议妈妈们千万不要做成白天拉窗帘、蹑手蹑脚;晚上开着长明灯的习惯。
其实孩子都是一样,不一样的是父母给宝宝创造的外界环境,应该让宝宝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制造环境去适应宝宝,这样宝宝才能健康的成长。
宝宝睡眠容易醒在排除睡眠环境及身体异常因素引起的外,一般都和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其睡眠以浅睡眠为主,在浅睡眠时有睁眼、吸吮、翻身、哭啼,有的还会抬头张望,但这些动作大多是无意义的,即使睁眼也是无光的。
而大人会误以为其睡眠不好,抱起哄睡或喂哺等就中断了浅睡眠期的宝宝。多次进行,就造成宝宝睡眠不好的习惯。
所以,当宝宝在浅睡眠期出现各种动作、声音时,家长可静静地等待5分钟以上,再去关心,让他自行调节进入深睡眠期。千万不要应答、或有大的声响惊醒他。随着宝宝的生理发育会建立起良好的睡眠习惯的。
宝宝睡觉前哭闹是正常现象,只要给予适当安抚就可以了。切忌养成抱着睡觉的习惯,不但影响宝宝的脊柱发育也影响睡眠质量。
宝宝生长的环境太安静的缘故,所以一有声音宝宝就会害怕,其实不要让宝宝在过于安静的环境下生长,比如日常就可以家里放一些音乐让宝宝听,即使是宝宝在睡觉,也要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还有就是多带宝宝到户外,让宝宝多接触一些新生事物。
3宝宝睡眠障碍的日常保健
帮孩子放宽心。排除了生理和身体上的因素,父母们就要尽量避免那些可能引发夜惊症的事情发生,从客观上解除孩子心里的压力。同时,以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解除焦虑、放松身心,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在上床后,家人亲切地陪孩子说说话,或共同听一段轻松的音乐,也往往能让孩子心情愉快地入睡,这是避免夜惊的好方法。
白天适度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而且孩子白天的活动多了、累了,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质量。
对有睡眠障碍相关症状的儿童,还应注意调整睡眠姿势和枕头高低,以保持良好睡眠姿势(侧卧位)和枕头的适宜高度(10厘米左右)。
白天常打瞌睡的儿童,夜间睡眠时间会缩短,这是由于紊乱而片段化的睡眠反复觉醒而打断睡眠,易引起夜间睡眠不安、睡眠时间不足,所以,对白天经常打瞌睡的儿童要寻找原因,采取对策加以纠正。
4新生儿睡觉不踏实是什么原因
(1)有时婴儿吃得过饱,造成腹部不舒服;或吃得不够,感到饥饿,也会哭闹不睡。
(2)如果尿布尿湿了没有及时更换,或衣服过紧、被子太厚,使婴儿感到不舒服,他也会通过哭闹不睡表示"抗议"。
(3)检查一下婴儿身上是否被蚊虫叮咬或是否有湿疹,因为这会使他皮肤瘙痒难忍,尤其夜间安静时较为明显。婴儿不会表达,只能靠哭闹不睡来引起父母注意。
(4)给宝宝查一下微量元素,缺钙也可以出现这样的症状。或者是宝宝受到了惊吓也好可能出现这种状况。
5洗完澡千万别让宝宝马上睡觉
一、为什么宝宝洗完澡后马上睡觉不好?
很多家长喜欢等孩子玩够了、在临睡前给他们洗澡。但这样做往往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一部分孩子会马上睡着,另一部分孩子会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从医学角度来讲,孩子刚洗完澡最好不要让他马上睡觉,否则会对他们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身体处于疲劳状态 洗完澡全身血液循环加快,机体新陈代谢增强,大脑耗氧量增加。洗完澡后因为能量消耗过度,会导致身体处于一种非常疲劳的状态。这个时候若让孩子马上睡觉,有些孩子虽然立刻就睡着了,但这是一种被迫的睡眠状态,对孩子的健康不利。
体温升高不利于睡眠
体温过高会抑制孩子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而褪黑激素在减少人的入睡时间和延长睡眠时间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夜间褪黑激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睡眠质量。所以有些孩子洗完澡后马上睡觉会出现难以入睡、睡眠容易被打断、睡眠时间短的情况。
容易受凉感冒
孩子刚洗完澡,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再者孩子白天活动量较大,代谢增加,免疫细胞非常活跃,所以对外界的抵抗力也较强;相反,孩子在晚上的抵抗力就会相对下降,凌晨会降至最低。所以说在孩子晚上抵抗力相对较低的时候,洗完澡马上睡觉会增加受到病菌侵害的几率。
怎么做:妈妈应该在孩子睡前一个半小时左右洗澡,不妨在洗完澡后给孩子讲讲故事、听听音乐,让他彻底放松下来,等到睡觉时,孩子的体温刚好降到适宜睡眠的最佳温度。如果孩子因为某种原因必须在睡前洗澡,那么我们可以适当调低水温,缩短洗澡时间,洗完后视情况用冷毛巾敷额头。这样有利于降低头部温度,提高睡眠质量。
二、睡前哪几件事不宜做?
吃得太饱
一般情况下,睡前的1个小时都不要进食,因为“胃不和,则卧不安”,睡前吃得过饱,会使大脑更兴奋,入睡困难或难以进入深度睡眠。而且,人体夜间新陈代谢能力最低,睡前饮食会加重体内代谢负担,引起消化不良,久了还会导致肥胖。
另外,睡前吃太饱还容易引致宝宝夜间磨牙。有的孩子晚饭吃得过多或睡前加餐,以致入睡时胃肠道还存有许多食物,消化系统不得不加强活动,促进消化。此时,咀嚼肌也被动员参加运动,从而引起磨牙。
玩得太兴奋
有的孩子在睡前看电视时间过长,一些紧张离奇的情节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也有的孩子睡前听了惊险故事或打闹过甚,使大脑过于兴奋,睡觉后大脑仍保持在兴奋状态。宝宝睡觉时虽然进入了睡眠状态,可精神活动还在持续,很容易会出现磨牙现象。宝宝睡前太兴奋,很容易会在睡眠中被噪音吵醒,造成睡眠中断,很难保证宝宝的睡眠质量,而长期睡眠质量差会影响宝宝大脑与身体发育,严重时会造成宝宝睡眠时间混乱,引发其他疾病。
专家建议,妈妈在宝宝睡前1~2小时内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智力类小游戏,在宝宝睡前1小时禁止做需耗费体力的游戏。
过分“在旁关照”
在让孩子感到十分舒服的“睡前仪式” (如轻拍或按摩孩子背部,放送轻柔舒缓的音乐等)之后,家长可在孩子仍然醒着时离开。否则孩子就会习惯于将自己的入睡与家长的“在旁关照”紧紧联系在一起,只要家长不在,他就会恼怒不已、嚎啕大哭起来。
过分依赖“摇睡”
每当孩子哭闹时,一些年轻妈妈便使出“看家本领”:将孩子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个不停,甚至孩子哭得越凶,妈妈就摇得越起劲。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孩子十分有害,因为过分猛烈的摇晃动作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受到震动,轻者影响脑部的生长,重则使得尚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与较硬的颅骨相撞,最终造成颅内出血,这对10个月内的孩子尤为危险。
环境过分安静
孩子一般在3-4个月时就开始自觉地培养“抗干扰”的调节能力了。然而研究表明,约有30%的婴儿并没有学会“抗干扰”——他们往往一有“风吹草动”便难以入睡,或在熟睡中被惊醒。其实,婴儿自会在自然的“家庭噪音”背景下入睡,家长大可不必在房间里特意踮脚走动,不用弄出一点点声响就神经紧张。否则,孩子很可能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只有在人为、刻意制造的“极度”安静的环境里才能入睡,而这种环境在现实中却是难求的。